第九百二十五章提前佈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九百二十五章提前佈局

楚國王宮楚王的書房之內,楚王與王禪坐在一側,另一側坐著吳將軍,此時楚國令尹葉公沈諸梁去了龍城,因為列國之勢黃池之會在際,所以他不得不坐鎮龍城,而此時楚國軍政就由吳將軍來統管。

因為並不涉及其它要務,所以楚王只留了吳將軍,而青裳與白靈都不便參與,兩人回了子西府,那裡是青裳自小長大的地方,自楚國內亂已平之後,她也未回過府裡,心裡也倍感淒涼。

特別是今夜子節的死,讓她心裡難以平復,好在有白靈相倍,兩人到也不寂寞。

“鬼谷先生,聽剛才子節所講,先生母親為人所劫,可先生卻來了我楚都,為本王解除此劫,本王深表感激,無以為表,只是本王疑惑不知天下間何人敢劫先生母親,我楚國的護國夫人呢?”

楚王還是首先從王彩霞被劫說起,這樣以表對王禪的感激,同時也表示對此事的關切。

“王上不必為此擔憂,母親之事自有天意,想來此次是因列國傳聞在下已死,可母親卻並不會相信,所以就遠出虎踞,想來該是趙伯護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若論及趙伯的武技與謀略該不在我之下,而且依常規之路,自虎踞出後該先入楚國之境,再入宋國之境,再入鄭衛齊。

而這幾國與在下交情還算可以,普通之人並不會出此下策,所以此次劫持之人非是普通之人,定是妖人無疑。

可此人也不敢對母親如何,此時母親只是受些委屈,到也無其它憂慮。”

王禪雖然並不知實情,還是把事情分析一通,讓大家不必為他的母親而憂慮,看起來王禪一直都胸有成竹。

“既然如此,我楚國上下對此也是深感不安,只要先生有任何差遣楚國上下都唯先生是從,同時也希望我楚國的護國夫人能如先生所言,吉人自有天相,一切無恙。”

“有勞王上記掛,楚都事了等會兒在下就會親自去解決此事。”

楚王一聽,雖然驚異,卻也不便相問,畢竟以王禪之能,縱然現在已然夜深,可卻並不為難。

“至先生被傳已仙逝之後,現在已有三月有餘,現在列國之間都在猜忌,而且形勢也非常不明了,今夜想聽先生為本王解一解,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楚王此時話鋒一轉,馬上就提及列國之勢,這對於楚國如何應對是十分關鍵的,畢竟王禪所留的時間不長,楚王也不想多說它事。

“三月前在下與妖人鬥了一場,實力不濟也是死了不少弟兄,只是有幸保得不死,所以妖人才放出此資訊來攪亂列國之勢,不過王上還請放心,妖人的詭計並不可能得逞。

而且此次黃池之會其實在下也早有謀算,也想藉機一次消除妖人對天下的企圖,只是列國之間必須達成一致意見,在威及大周天下安危之時,列國之間要放下封地成見,一致對外,一致對妖。

所以吳越之勢,在下還要王上支援。”

王禪也只是簡單說了其中原由,也是王禪第一次如此挫敗,所以楚王一聽也是臉色嚴肅,不敢大意。

“竟然有如此能耐的妖人,看起來應該野心不小,我楚國歷來尊周重禮,若說與列國之爭只是我大周兄弟之嫌,那若是有人想顛覆此時之局,楚國必然不會坐視不理,還請先生放心,若是齊國膽敢有違先生之意,我楚國大軍隨時可以殺奔而去,成為先生為天下謀略的基礎。”

楚王並不說吳越之勢,卻只說南北之勢,這裡邊其實也有謀算。

畢竟雖然吳楚交好這幾年,楚吳都得益於此,可楚王畢竟是越姬之後,當年吳國攻楚的怨氣作為楚國王族很難消除。

“王上,吳國此次北上,雖然有吳王夫差一直以來的雄心壯志,但也是在下為平妖止亂的謀算準備。

為與北方諸侯平起平坐,吳王夫差也可以說是十分仁信,幾個月之前在齊都就曾承諾會放了越王勾踐與范蠡,這一點大度王上該清楚才是。

之所以在下首提吳越,是希望越王勾踐回到越國之後不必睚眥必報記恨吳越之怨,不會趁人之危,而是履行對吳國的承諾,履行對在下的承諾全力支持於吳國。

可防人之心不可無,所以越王勾踐如何做,又如何想在下不想揣測,可卻必須範於未然。

所以在下希望王上能曾兵巢邑三城,以示對吳國的支援,畢竟此次吳國夫差十分仗義,支援在下的謀算。

若不然吳國在北上之前只要重兵攻陷越國,滅了越國,有此實力作支援,又何需什麼仁義之信,相信北方列國不敢會有異議的。

所以說吳國所體現的也是列國之間的信義與仁善,還望王上理解。

不知王上對在下的謀略是否支援?”

王禪考慮的是夫差是信義之人,可越國勾踐卻並非如此,就像今夜的子節,只要覺得受屈辱,那麼他無論如何也想要找回平衡。

勾踐與范蠡受了幾年屈辱,看似已無仇怨,可王禪知道這只是表像。

而此次吳王夫差受王禪之謀北上會盟,雖然也是夫差本人的本意,可若越國趁人之危,就會讓王禪十分難堪。

更何況此次王禪要面對的是妖人大軍,一個則是修為還在王禪之上的芮姬,而他的母親現在也已涉及其中,這一切都不得不讓王禪小心謀略。

而此時楚國與吳國交好,卻並不可能長遠,列國之交以利為重,這一點他清楚。

可若楚國在巢邑三城佈下重兵,那麼就算越國想趁人之危,於吳國而言也不會構成重大危害,楚國隨時可以出兵支援。

同時也可以平衡南方三國的力量,不會因此而讓吳國一家坐大。

“此事,本王還需考慮一下,畢竟此時若布兵巢邑三城是否人引起吳國恐慌而引發兩爭端,本王還一時不能決定。”

“王上,既然鬼谷先生是為大周天下而謀,而吳國北上是先生為除破除妖人詭計之謀,那麼我楚國當全力支持。

而且當年巢邑三城也曾增兵,也成了我楚國平叛的根本,王上不必猶疑,臣下願親領大軍前往駐守,不會影響吳楚交好。”

楚王一聽,臉上也有些掛不住,畢竟若說影響吳楚交好,那麼當年白公勝叛亂之時,王禪也曾兵不血刃的奪下三城,而且若說起來此三城吳國之所以歸還楚國,一切都還是因為王禪之因。

“吳將軍說得對,本王不該猶疑,明日將軍就召集楚國五萬大軍進駐巢邑三城,不過此事還是提前通報吳國最好,以免引起誤會。”

楚王有些尷尬,此時不得不下了軍令。

“在下謝過王上,謝過吳將軍理解。

此次局勢非是在下對付列國,也非是只對付一個妖人,而是對付妖人所得幾萬大軍,若說妖人之能,這幾萬大軍可橫掃列國,所以在下為天下大局不得不小心應對。

在下知道王上難處,也知道越王野心,可在下今日也可承諾,若此次除妖平叛列國之中有不同心者,那麼在下將來必不會讓這些心懷不軌者得利,不論是越國還是晉國。

此次北上,之所以未以楚國之兵或是秦國之兵北上,也是為解北方諸侯列國之嫌,儘量減小列國傷亡,楚國是列國之中最大的諸侯列國,對穩定天下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還望王上以大局為重。

今日在下所言句句是肺腑之言,非是因個人私利而提前佈局,也請王上理解。”

王禪還是把話說得清楚,雖然關於妖人的話他本不想說,也不想危言聳聽,以讓列國驚慌,可他卻還是說了。

因為他看出楚王畢竟也算半個越國人,而幾年前越國大敗,雖然楚國在巢邑陳兵五萬可卻並沒有真正威脅到吳國,反而是讓一直與楚國交好的越國吃了敗仗,而他的母親越姬顯然不滿王禪。

只是當時的情形也讓楚王顧不得吳越之爭,可現在楚國已清除內禍,平穩了這些年,列國之勢也發生了變化,楚王自然也有他的想法了。

所以王禪才會連帶著威脅一起說清,就是要讓楚國起到平衡的作用,而不是為一己之利壞了大事。

“本王明白,一切依先生旨意,先生大可放心。”

楚王此時也只能緩下口氣,畢竟今夜之事也算是王禪救了他一命,他縱然有再多想法,也不好現在就說出來。

王禪一笑又緩緩道:“至於宋國、秦國王上也不必擔心,秦國不會過於關注此事,畢竟秦國距離太遠,若是需要秦國支援那麼說明在下已經輸了。

當然除了此次黃池之會的主角吳國與晉國之外,齊國基本上也是掌握之中,在下只是為保萬全,事實上情勢也未必就會不利。

在下手中隨時都帶著十萬兵甲,若說要突襲任一列國,皆非是難事。”

王禪說完也是作了一個簡單的手勢,同時也站起身來。

“先生這是要走了嗎?”

“不錯,夜已深,在下還要趕往宋國希望能在宋國用個早膳,就此告辭。”

王禪也是說得十分隨意,可楚王與吳將軍聽了之後心裡十分震驚。

不說王禪手中的十萬兵甲從何而來,就說現在楚都距宋都還有千里,而此時已是寅時,若一個時辰之後到宋都用早膳,這只怕只有神仙才能做得到了。

“好好好,那本王與吳將軍就送先生出城。”

楚王說完也是與吳將軍一起送王禪出了書房。

“不必有勞王上與吳將軍,你看青裳公主與白靈來接在下了,在下這就走了。”

王禪看了看半空的仙鶴,只是縱身一躍,人已踏著月光坐上了仙鶴之身。

楚王與吳將軍此時雖然在月光之下能看見天空之中的仙鶴,卻不敢相信,兩人都是驚呆在原地,只能目送王禪駕鶴而去。

【作者題外話】:這一章算是為三家分晉留了一個坑,而最後之所以未支援楚國一統,其實也有這其中的緣由,讓大家理解為何鬼谷王禪身為楚人卻支援秦國,當然還有其它原因,但前面章節也講過為何秦二世而亡,這裡就不累述了。

同時這一章也承前啟後,把故事線現拉回來,也在概講了一下鬼谷王禪的謀算,讓讀者有個概念。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