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捭闔之道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五百七十六章捭闔之道

酒過三巡,此時大家把焦點再次主集中在王禪身上,此次他出使列國,當然要由他來宣講自己此次出使宋國的目的了。

可王禪卻一直在喝著酒,像是已經有些醉意一樣。

“鬼谷先生,年中之時楚都盛會,鬼谷先生大發神威,

在大江之中大戰水怪蛇靈,保得百姓無恙,也保住了列國使臣無恙,功德無量。

此次來訪我宋國,也是我宋國的榮耀,只是不知楚國王上此次讓先生出使宋國,不知是否帶來楚王的旨意。”

宋公還是主動問起王禪,雖然他對於王禪出使宋國也大體知道是為兩國交好而來,可此時鄭國與衛國明顯投靠了晉國,而且晉國也危及宋國,所以若王禪能說動今日前來的兩位鄭衛相國,想來可以保得宋國不受晉國威脅。

“有勞宋公提醒,在下喝著宋國的陣年老酒都險些給忘了,在下還以為在自己家時過除夕佳節呢。

我王之意,其實十分簡單,楚國與晉國其實都有一統大周列國之意,胸有抱負,所以我王對於宋國,本是想興兵討伐的,這是我王一直有的本意。

在下雖然是楚國左相,也並不避諱。”

王禪的話還是再次出人意料,讓大家摸頭不著腦的,也只有墨翟聽出王禪的計謀。

“楚王當朝也不過幾年,本王與他素未謀面,既不相交,也無仇怨,而這些年宋國得墨先生不屑,履我宋國相國之職,行走列國,主張列國之間止戰非攻,兼愛同存,與列國皆相交於好。

而先生剛才也提出,宋國雖然國力微弱,可卻一直以周天子為尊,為緩合南北矛盾,兩次主持並倡導了大周列國的彌兵之盟,讓列國休止征伐,讓百姓生養安息。

我宋國向來與楚國與晉國相安無事,可為何楚王卻欲征伐我宋國呢?”

宋公問完,卻並不看王禪而是看著墨翟,可墨翟面對宋公的質詢到像是沒有聽懂一樣。

此時宴席一下也就靜了下來,就連剛才的琴瑟之聲都已停下,大家都只聽見幾個火爐燃燒之時的“滋滋”聲了。

王禪自斟自飲一杯酒,看了看大家,卻嘿嘿一笑道:“楚國與晉國是列國之中南北的兩個大國,以封地來看,其它列國難與相提並論,在下此說,宋公不會有異吧!”

王禪不回覆宋公之問,反而反問宋公,可宋公卻十分客氣,也不生氣。

“鬼谷先生所言不差,在下雖然是宋國之主,可卻也並非認不清事實,對於大周天下之列國諸侯,南與北之間,封地最在的屬楚國。

而晉國則是北方中原地帶封地最大的諸侯,可這又與剛才本王所問有什麼關係,與楚王欲圖伐宋有何關係呢?”

宋公到是被問得有些越發糊塗了,可話還是再次拋給王禪。

“這就對了,可若宋公此時不是宋國之主,而是楚國之主,試問宋公是否會有一統天下,以還天下永世太平的胸懷與抱負呢?

又會否有向北征伐之意呢?”

此時王禪再問宋公,意思就十分明確了,這是在以己度人,轉換角色,讓宋公站在楚王的角度來理解楚王為何會對宋國有征伐之意。

“本王,本王若身處楚國,又擁有楚地如此廣闊的封地,看著天子江山諸侯爭紛,百姓流離,本王或許也會有北上征伐之想,一統大周天下,結束百年多來列國對抗,以解天子之憂。

現在本王也明白先生剛才之語,其實我宋國在南北夾縫之中,註定會成為南北征伐的對像,在下不該因為楚王有北上徵代之心而存有怒意,是本王胸懷不夠,如此追問先生,實在有愧。”

宋公此時說完,也是有些慚愧,自己喝了一樽酒,以示罰處。

剛才他表現出一種憤怒,並且對楚王有對宋的徵代之心感到不滿,可現在王禪的問題還是讓他以己度人,站在楚王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那以他也會有北上之意。

這並非因為楚王本身有什麼不對,而是楚王身處於周天子之下最大的封地楚國,所以有此想法,實不足怪也。

所以他現在也理解了楚王有如想法的心思。

此時大家才知道王禪的話中之意,真誠而且不做作,並不會因為是楚國左相,是代表楚王出使列國,為楚國謀求與列國交好,而隱瞞楚王的真實野心。

就憑這一點,就讓大家對王禪再次刮目相看。

“宋公不必有愧疚之心,其實以這些年來宋公為列國所做之功來說,宋公當之無愧於大周賢良之候。

先天子駕崩之時,當今天子拙荊見肘之時,也得宋公大義扶助,讓先天子得以安息,由此足見宋公之賢,才是讓在下等汗顏。

只是我王雖然有北上征伐之心,可我王也有與列國交好之心,止戰非攻,讓大周天下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所以這才派在下出使列國,表明我王交好之心。

此次我與貴國墨先生鬥法,在楚宋邊境演練攻防,也得到我王與宋公支援,在下於此十分感激。

若要真的止於征伐,口說無憑,沙場點兵,攻防驗證,這才能讓人信服。”

(當年先天子駕崩,天子勢弱,竟然連下葬的錢沒有,最後只是求助於宋國,由宋國出資,才以天子禮儀安葬於先天子。)

王禪先是把宋公之賢講出,同時再把為何要楚國與宋國演練攻城守城的目的說出,讓大家更好理解。

王禪的目的只是想讓楚王知道,征伐宋國並非最好的策略,在事實面前,讓楚王知難而退,這樣才會真的信服於楚王,而不是光憑嘴巴說事。

而最終楚王也會因為宋國守城之能,而放棄北上征伐之心,為兩國百姓謀得一時的安居。

“鬼谷先生高義,老夫十分欽佩,對先生如此無形之謀更是真心佩服,老夫在此敬先生一杯。”

此時柳下惠也明白王禪真正的意圖,所以對王禪透過攻城演練的計謀,而讓兩國真正止戰有利百姓之心十分佩服,這才心有敬意。

王禪雙手執杯,起身一揖,一飲而盡,算是回禮於柳下惠。

“鬼谷先生,邊境仿城已在建設,得龍城葉公支援,十分順利,三個月後此城就可造成,那時在下恭候先生攻城,我王也會隨在下一同見證楚國攻城之能,見證鬼谷先生神謀。”

墨翟此時雙手一揖,臉帶微笑,算是邀請王禪,面對王禪也是不卑不亢,有禮有節。

“哈哈哈,難得墨師兄如此看得起小弟,小弟當不負師兄之約,三月之後,在下當親領我楚國十五萬大軍進駐龍城,與師兄大戰一場。

我到要看看師兄高計如何守住此城?”

王禪十分隨意,也有些意氣風發,隨口就說出了楚國大軍的將來部署,而且是十五萬楚軍,這看起來不像是一場演練,倒像是真刀真槍要征伐宋國。

可墨翟卻並不驚異,只有鄭國與衛國使臣面色憂慮,而宋司空卻依舊自斟自飲,柳下惠只是撫須而笑,十分欣賞。

宋公一聽,也是臉色大變,剛才明明說得只是攻防演練,怎麼突然之間又畫風大轉,變成真刀真槍了。

但看著其它人都不驚異,而他身邊的雁公主十分溫柔的手撫著宋公,十分平和。

“師弟之能,師兄不敢輕視,我宋國當也會聚集十萬大軍恭候。”

墨翟說完,對著宋公微微點頭。

宋公一聽,這才大聲回道:“不錯,我宋國雖小,可舉國之兵也有十萬之眾,此次難得鬼谷先生掛帥來攻,本王又如何不對等相迎呢,十萬宋兵也才能體現本王對先生的尊敬之意,對楚王的友好之心。”

宋公雖然並未完全明白王禪與墨翟的意圖,可卻相信兩人不會真的置宋國於不義之地。

特別是信任於墨翟,畢竟墨翟是宋人,又提倡止戰非攻,以救天下百姓,他深信墨翟是不會輕易挑起兵事,而自相矛盾的。

“兩位相國之賢,實讓妾身感動,大周有兩位賢才,實是大周列國之幸事,妾身再次敬兩位。”

雁公主此時已完全理解王禪與墨翟的謀略,所以此時也是雙手執杯敬兩人。

而墨翟與王禪也是相視一笑同時起身,同敬雁公主。

此時鄭衛兩國的相國臉色更是難看,他們也知道了王禪的謀算。

楚國出兵十五萬,而宋國徵兵十萬,共二十五萬大軍,並非真的要對壘沙場。

剛才所言的攻守之戰只是演練,並不需要真的十五萬楚軍對陣十萬宋軍,之所以要徵如此多的兵力陣於宋楚邊境,一切都是防著晉國與兩國聯盟的二十萬大軍。

楚國十五萬大軍,名為攻宋而備,實為為保宋而陳兵邊境,若晉國敢攻宋國,那麼楚國的十五萬大軍就會揮師北上與晉鄭衛聯盟大戰,若再加上宋國固有的十萬大軍,誰可以保證晉鄭衛聯盟能夠成功。

王禪所謂的先禮而後兵,正是如此用意,而此兵於宋國而言是救兵,於鄭衛而言雖然此時只是口頭之上的謀算,可卻是真兵,對兩國形成無形的威脅,以此來動搖兩國與晉國的聯盟。

就算到時晉鄭衛聯盟大軍真的陳兵晉宋邊境,兩國也不會真心實意,只會隨時保持著中立搖擺之態,於晉國反而無利。

而楚國的十五萬大軍,與晉國的二十萬大軍,正是夾在鄭衛兩國南北的最大威脅。

王禪不費一兵一卒,僅憑聊聊幾句話,就讓兩國處於矛盾之中。

讓鄭與衛國對晉與楚都國都不敢得罪,畢竟以任一國的大軍都可以橫掃兩國,讓兩國永久消失。

可反過來想,楚國的十五萬楚軍,又是鄭衛不滅國的保證,若楚國不出兵,那鄭衛晉聯盟若真的滅了宋國,那麼接下來三國聯盟就會瓦解,而晉國會趁勢滅了鄭衛,擴充套件晉國的封地。

至於楚國,晉國就算二十萬大軍,也未必會真的攻伐楚國,這一點兩國的相國還是十分清楚的。

此時如何面對,就在於鄭衛如何處理與晉國還有楚國的關係了。

“鬼谷先生神謀,在下十分佩服,在下也十分感激先生高義,敬先生。”

坐在王禪另外一桌的鄭行,此時也不得不佩服王禪,也是真心感激王禪。

“鄭大人客氣了,年中楚國盛會,大人之弟,使臣鄭方在我楚國遇害,在下身為楚相,實在負有護衛不國之責,今日與大人相見,實愧疚難當。

楚國有妖人作崇,不想見楚國與列國交好,實在是可恨可伐。

貴弟本為鄭楚交好而出使楚國,卻無辜受奸人之害,今日本人在此立誓,它日當手刃奸人,為貴弟報仇血恨。

在下敬鄭大人,還望鄭大人節哀,更望鄭大人體恤我王善意,化仇為誼,願楚鄭兩國友善之交不受奸人挑拔,更不負貴弟妄死之冤。”

王禪一語說完,他身邊的兩位公主才知道這位鄭行是死在楚國的使臣鄭方的哥哥,所以也同時對著鄭行一揖,同敬鄭行。

“謝先生提醒,有先生一語,鄭某明白,回去之後,自然會向我王諫議,只是鄭國卻也十分為難,將來若有不妥之處,還望先生海涵。”

鄭行也是明白人,此時也預先為將來鄭國的選擇打下伏筆。

“一定一定,在下理解鄭衛之難處,就像理解宋國之憂一樣,不如這樣,此杯就同時敬鄭大人與衛大人如何?”

“衛某謝先生大義,衛某與鄭兄一樣,一定會把先生高義轉達我王,請!”

衛軍此時也舉杯相隨,大家一起飲了一杯。

此時宋公與夫人卻正在私語,則其它人都看著王禪與鄭衛兩國的使臣在敬酒。

碧雲姑娘則一語不發,整個晚上都十分沉默,此時到也端杯向宋公及其夫人敬酒。

而墨翟並不好酒,此時也只是把弄著酒樽,此時連他也有些弄不明白王禪了。

雖然王禪此舉,意在安撫於宋國,而讓鄭衛兩國產生威脅,也算是對晉國的牽制。

可晉國與鄭衛聯盟還並沒有結成,晉國的大軍也未真的陳兵邊界,可王禪就把自己的意圖說了出來,這於兵家來說,也是犯了大忌,讓對手知道了自己的虛實。

如此自負之舉,也只有王禪才能做得出來。

難道說王禪今晚的一切,就只會在形勢上佔得優勢,而沒有其它的企圖。

此時墨翟也是在思慮,王禪的話看起來真誠無比,也體現了一片交好之心,可這其中會不會是假戲真作,這還是讓墨翟懷疑。

“左相大人,大家都看著你呢?”

青裳待王禪敬酒完畢,卻還是小聲的提醒著王禪。

王禪一看,到是嘻嘻一笑道:“讓大家見笑了,小子歷來不守規矩,可別因小子剛才之語而敗了大家年夜之興。”

王禪也是有些尷尬,雖然主人家並不介意王禪透過今夜的年夜飯來解決三國之間的矛盾,可王禪每次都會有些喧賓奪主的勢冰,連他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無妨無妨,年夜飯本就該如此熱熱鬧鬧,剛才先生已經讓大家清楚了楚王的態度,此時當著先生與鄭相國、衛相國的面,本王也表個態。

我宋國一直秉承大周天下和睦共處的宗旨,不論是晉國也好,楚國也好,本王都希望大家相安無事,勿要輕起兵事。

可我們宋國雖然弱小,卻也不怕任何列強,若想對我宋國不利,本王也不會退縮,寧可戰死沙場,也不會苟且偷安。”

宋王的話算是說給鄭國與衛國聽的,算起來也是說給王禪聽的。

現在宋國有墨翟如此賢才,不僅武技高超,而且兵法謀略也不輸王禪,更不會輸與其它列國之才,有墨翟的宋國如同有孫武的吳國一樣,對於宋公而言,此時的話也是說得理直氣壯。

“夫君說得不錯,妾身雖然現在是宋國王後,可卻也是大周前公主,天子勢微可畢竟都是天子臣民,妾也也希望列國和睦,百姓安康,並不希望再有征伐。”

“宋公與王后放心,小子善於觀相卜算,知道宋公與夫人壽誕連綿,還有幾十年的福壽可享,可不要因為在下妄言則有何失落。”

王禪是針對於宋公剛才的戰死沙場相對來說,從中也表明此次雖然會調兵於邊境,可卻並不會發真正兵事。

“借先生吉言,我們一起喝一杯,這年夜飯也有些單調了,何不讓我宋國舞師來會大家助助興。”

宋公說完,舉杯敬酒,而在家再次起身,一起敬宋公與夫人。

此時十數個歌女也是魚貫而入,樂聲再起,這些歌女也是隨樂而舞,十分妖嬈。

“鬼谷先生,你看我們宋國的姑娘如何?”

宋司空此時到是找到機會,想調侃一下王禪。

“不錯不錯,北方女子身材高挑,舞姿卻十分輕柔,動人優雅,琴聲悅人,好好好!”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王禪像是酒醉心迷一樣,盯著這些姑娘,說著十分輕佻的話。

一邊的青苹與青裳卻臉上通紅,十分鄙視王禪。

對於生於王候之家的小姐公主來說,這種歌舞隨時可見,特別是在楚國,但凡一般權貴之家,都會眷養著不少歌女琴師,而這些人都是奴隸,隨時可以買賣。

有的時候許多世家子弟也常出入煙花之地,為一兩個絕色的歌女而大打出的,甚至於反目成仇,而這些歌女琴師,卻不能自己,沒有自己的選擇之權。

所以此時王禪如此陶醉,顯然是失了同事之心,也與他平時對貧下奴隸多有同情相悖。

與對面半閉目體養的在賢柳下惠正是有完全不一樣,到與搖頭恍腦的宋司空大人有些神似,都是好酒之人,而且看樣子也是好色之徒。

“鬼谷先生,不知先生此次出使宋國,要呆多長時間,什麼時候會離開宋國去往鄭衛兩國。”

此時葉女碧雲到是機靈,是不想王禪真的喝是太多而出醜,讓兩位公主難堪,所以有意的提醒著王禪。

“原來是碧雲姑娘呀,葉公臨行之時讓在下轉告姑娘,讓姑娘安心呆在宋國,龍城事煩,待一切煩事解決了再回龍城也不遲,還讓姑娘自己保重身體,北方寒冷,可別受寒染疾。

至於何時離開宋國,在下一時也未有安排,宋都是大周名城,在下與兩位公主都想多呆幾日,宋國境內欣賞北國風光,碧雲姑娘不會不歡迎吧。”

王禪說完,碧雲臉上也是一紅,她的意思一在提醒王禪,其實也是想家,畢竟每逢佳節倍思親,此時她身在宋國,也算是身在異鄉,若王禪回去,她當然也想與王禪一起回龍城了。

此時王禪如此一說,到讓她有些羞澀,卻也只得微笑以對,畢竟她也只是客人,歡迎與否還不是她來說了算的。

“師弟既然有如此雅興,師兄自然樂於相陪,師弟不必在意,大周天下可皆可任由師弟隨意遊耍。”

墨翟還是代碧雲回覆了王禪。

王禪也是點頭表示感激。

“至於鄭衛兩國,想來此時也在春節繁忙之期,而今日鄭大人與衛大人已把在下愧意帶到,在下想來還是暫時不去為好,待將來有機會再去拜會兩國王上,不知兩位大人意下如何?”

王禪的話還是讓人大吃一驚,作為一國使臣,竟然如此出爾反爾,不顧及楚國楚王的名譽竟然不想出使鄭國與衛國,這在列國之中十分罕見。

一般情形,這會激怒於預定被訪的諸侯列國,覺得這樣是瞧不起,特別是鄭國與衛國皆是諸侯列國中較小的,這種態度更是讓人難與理解。

“師傅,你是不是喝多了,既然已下了國書,出使鄭國與衛國,為何此時你竟然想反悔嗎?”

青裳再次小聲對著王禪耳語,可王禪卻一臉隨意淡然,看著身邊的鄭國相國與衛國相國。

鄭國的鄭行與衛國的衛軍也有些意外,但很快就想通了王禪之意。

反而微笑著道:“一切憑先生安排,此時北方冰寒,大雪飄飄,官道冰封,也十分艱難,若是等來年春暖花開之間,相信那時先生出使鄭衛兩國會更適宜。”

鄭行代表兩國回著王禪的話,這到又讓青裳與青苹有些吃驚,看兩人的臉上並無怒意,知道王禪的安排似乎讓他們反而十分滿意。

其實此時鄭衛兩國處在矛盾之中,他們的王上已受晉國所邀,要組建聯盟以對抗楚國,而此次他們來本意就是要探知王禪所代表的楚國的意向,以及宋國的態度。

此時王禪主動說了楚國將來的動向,而宋公也表明的宋國的態度,若是王禪再次出使兩國,反而會讓兩國十分為難,夾的晉楚之間,難與做人,最後的結果反而可能因此而激怒晉國,讓晉國調轉主攻方向,不攻擊宋楚,反而攻擊鄭衛。

可王禪主動提出暫緩出使,這到讓兩人松了一口氣,剛才一直在憂慮此事,可現在一聽王禪的話,很快就明白王禪的良苦用心,並不覺得是王禪瞧不起鄭衛兩國,所以才回答得如此爽快。

“這樣最好,我可以多留幾天了,還要謝謝兩位理解。”

王禪到也說著客套話,其實他的心思,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

……

夜色已深,王禪踏著子夜的鞭炮聲中回到驛館,此時已是酒足飯飯飽,一切都已大成,他可以好好睡一覺了。

鄭衛兩國相國連夜趕回,不敢在宋國保留,這也是因為王禪這一席之上充分運有捭闔之道,透過不同條件形成不一樣的局勢,讓鄭衛兩國不得不重親審視。

而且兩國也都為自己留在後路,這樣一來,王禪的目的已經達成,那就是晉國此次與鄭衛聯盟只會是為自己的佈局擺出陣式,可最終卻不會真的發生任何兵事,讓王禪可以按自己的謀算來進行剩下來的部署。

子夜的鞭炮正是迎新的訊號,在宋都沉寂的夜色之下,比之辭舊之時還要更響徹全城。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