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造勢之說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五百六十八章造勢之說

三日後就是一年一度的春節,雖然北方的寒冬依舊,可整個龍城裡也是十分熱鬧,春節的氣息濃重,家家戶戶都在忙碌著,準備站春節前的物資,還有清洗著門面,整個龍城也洋溢著喜在的氣息,南來北往的商旅也十分頻繁,有的要趕著回家,有的則趕著備貨,呈現出一片繁榮之像。

此時王禪坐在龍城府衙大堂之內,到也臉帶笑意,似乎一切大局都已成竹在胸。

而這幾日王禪也隨申公與葉公一起巡視了龍城的護衛以及城內、城外部署的楚軍,也十分滿意。

特別是這些楚軍當初得王禪提醒,都算是水陸兩用,都普遍習得水性,也習慣於水上作戰,這讓王禪十分開懷。

此時葉公與申公也都來到大堂之內,看著王禪並不言語,也不打擾王禪。

而王禪身後站著阿三,王禪手中有一匹竹簡,看樣子是楚都發來的快報。

“左相大人,楚都難道有什麼變故嗎?”

王禪看了看葉公,卻是一笑道:“兩位公主是否去城內遊耍了?”

王禪不答反是問起葉公。

“不錯,兩位公主也少有在北方過節,此時春節還有三日,所以她們都十分興奮,去城內購物,有兩位待女隨同,左相大人可以放心。

龍城雖然並非都城,可卻要比其它城池治安良好,不會有人敢傷害兩位公主。”

王禪一笑點頭示意道:“在下並不怕有人傷害兩位公主,若依兩位公主現在的武技修為,天底下也少有人能傷得了她們,既然她們有些興趣,就隨她們吧。”

王禪說完,把手中的竹簡遞給葉公。

“楚都來報,是關於在下與墨翟先生的賭局之事,不葉城主與墨先生共建的城池現況如何?”

王禪此時也關心他與墨翟的賭局,兩人相約是明年端午之時進地攻防演練,而所設定的城池就在楚宋兩國邊界之上,由宋國與楚國共同出資籌建,而以宋國為主。

“此事,就由老夫來回答左相在人,此事一直由老夫與宋國對接。

根據左相大人安排,與宋國墨相國協商,演練之城,設在兩國交界之處,那裡有一塊數十裡的空地,正好可以讓左相大人與墨先生在此演練攻防。

整個城池為節省損耗,只築半城,以半城守備為主。

此城是依宋國都城為樣本,所以城牆高度寬度皆與宋都一樣。

只是築此城並未採用石材修築,只是用木材搭建,此時已完成兩方城牆及城門搭建。

三個月後應該可以完成,到時此地就是左相大人與宋國墨先生的模擬戰場,我楚國攻伐兵甲主攻,而宋國兵甲主防,到時就可以在開眼界,一覽左相大人攻城高招了。”

王禪一聽,嘿嘿一笑道:“有勞申公如此操勞,此次攻防演練,於兩國而言都有好處,在下並無任何攻城之略,也從來沒有想過能贏墨翟。

此次攻防,就算是在下送與墨翟,送與宋國的一個禮物。

至於攻城守城,其實並無太多謀略。

一看攻城之方的攻城器具,二看守城一方的守城器具,這是不可改變之勢,縱是謀略過人,對於城高而堅之城,若要破之,也是殲敵八百,而自傷一千之理。

其二要看兩軍士氣,以及兩軍主帥人選,是否一鼓作氣,以攻代守,以守代攻。攻者氣勢如虹,守者穩固如山。

其三還要看大勢以及糧草後備,這也是攻防之戰的關鍵之處,若攻方糧草不足,守方只要拖延時間,攻方之勢就可瓦解。

若攻方糧草充足,而守方糧草不濟,那麼攻方或圍城不攻,守方也會民心不穩,不攻自破。

當然我與墨翟此次賭局,條件相當,比的是攻城器具,與守城器具,這是其中的重點。

而楚都傳訊,魯班大夫已正在趕製攻城器具,而且也有新式攻城器具製造出來。

這樣看來,三個月後就可以北上來龍城了。”

王禪說完,葉公雖然看完了楚都快報,卻還是十分疑惑的看著王禪。

“左相大人,剛才為何會說是送與宋國的禮物,這一點沈某有些不解。”

“葉公不解,也是人之常情。

此時形勢,葉公是否覺得晉國會否真的想藉此機會攻伐楚國呢?”

王禪總是先不回答而是反問,這樣的話,當他再次回答之時,所問之人就會瞭解王禪的意圖,若不然會讓人難與理解。

“此事沈某不敢斷言,此時吳楚交好,晉國在南方失去吳國之憑,楚國此是算是覓得短暫安養生息的機會,晉國必然不會願意看到楚國真的中興,所以藉此機會聯合北方列國一起伐楚,也並非不可能。

而且左相在人也說過,現如今秦楚邊境對峙,在列國看來並無緩和跡像,在此時攻楚,自然是事倍而功半。

晉與楚之間一直是南北強國,百年間互有攻防,卻誰也耐何不了誰。”

王禪看了看申公,也想聽一聽申公對此的意見。

“左相大人不用看我,老朽雖然也歷經多年朝堂,對於列國之勢卻不如葉公與左相大人如此通透。

剛才葉公所說,也是近幾日老朽之憂,若晉國出兵繞過鄭衛兩國來攻擊楚國,而楚國巢邑三城的白公勝不予支援,而秦楚邊境尚有十萬秦兵對峙,牽制著上雍城的六萬楚國兵甲。

而短期之內,楚國也難以再徵聚大軍對抗晉國。

若白公勝叛亂,那以楚國真的傾覆在即,此事在左相大人來之前,我與葉公已傳報王上,卻不知為何王上並沒有旨意傳來,到是讓人不解。

至於晉國攻與不攻楚國,是真攻還是假意威脅,老朽也難與判斷。

若晉國繞道攻楚,只要龍城一破,就可長驅直入,於大江之上把楚國欄腰截斷,而楚國大軍則東西不濟,南北受困,實是困局,晉國當有此謀算。

老朽之憂與葉公之憂一樣,這幾日一直想詢問左相大人對策,可礙於大人也忙於巡軍,此時春節在際,不知左相大人可否解我與葉公之慮。”

“阿三,我使臣團送與宋、鄭、衛國的禮物是否已經出發?”

“回小公子,此事已交待司空、左相府下屬官員,一切準備就緒,今日就可上路,他們都在等小公子下令呢?”

王禪一聽,看了看阿三道:“你這就去安排他們,讓他們今日出發,三日後各隊必須把禮物在春節之前送達宋國、鄭國、以及衛國,快去辦吧,另外那四人你也通知他們,今夜我在城東城之外龍王廟等候他們。”

“阿三明白,這就去辦。”

阿三接令,匆忙離開大堂,此時王禪才看著十分疑惑的葉公與申公。

“既然晉國要出兵攻楚,那以在下此次出使宋、衛、鄭國就該先禮後兵了。”

“左相大人,為何避而不談,卻又要讓使臣團先行,而左相大人所謂的先禮後兵,難道是要調遣龍城之兵佈防於楚鄭邊境,以防晉國來犯嗎?

還是要主動出擊,攻擊鄭國與衛國?”

葉公還是一臉難堪,面對王禪這般跳躍的思路,一時之間任誰也難與理解。

“葉公多慮了,匆忙出兵,非在下之意,師出以律,有備無患,可龍城之兵並沒有準備出征,所以在下不會如此魯莽,並且龍城之兵也無必要駐防鄭楚邊境。

在下剛才所言,只是唇齒之兵而已。

此兵就是在下,先禮而後行。

若是利用有利形勢,唇齒之間捭闔之道可抵百萬雄獅。”

王禪此時又開始自大自負了,把自己的唇齒,以及自己的說辭說成可抵百萬雄獅,這讓葉公更是有些尷尬,甚至於有些鄙視之意。

“老朽相信左相大人有此能耐,可在真刀實槍面前,列國之爭,可非戲言可解,還望左相大人明示。”

“剛才兩位都說過,晉國此時極有可能會趁勢攻楚,就是因為不想楚國由此做大,最終反而成為晉國憂患,這一點並不錯,於形勢而言,此時局勢此也是在下所造之勢,讓晉國不得不主動出擊。

可在下卻認為晉國不會真的攻楚。

就依剛才兩位所言,晉鄭衛大軍來攻,至少會有二十萬以上大軍,那麼龍城自然不保,而龍城距楚都尚有五百裡之遙,縱然是連夜行軍,依當年孫武之法,怕也要二月有餘才能兵臨楚都。

而此時北方寒冬卻並不利於行軍,而且糧草很難籌備,晉國大軍若是此時攻入楚地,會自陷囹圄。

若宋國此時出兵,那以就能截斷晉軍後路,待春來之時,南方水暖,楚國徵集大軍反攻晉軍,那麼晉軍就會被全殲於楚國境內。

這是從戰略之上的分析,若我是晉國統帥,自然不會如此冒險,若真的要攻伐楚國,他也會等到春暖之時,那時北方解凍,而水系可用,行軍也要更快捷一些。

所以在下斷定,晉國此次藉機出兵,其實意並不在楚,而在於宋國,這一點相信墨翟師兄會明白此中之理。

宋國與大周洛邑相鄰,算起來宋國一直保著洛邑安危,這一點晉國十分清楚。

現如今大周天子勢弱,可此次楚國主動進奉於天子,尊天子之威,那以若是晉國出兵,就是不仁之師。

可若晉國藉此機會強佔於宋國,那麼晉國就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且還直接開啟了攻擊楚國的大門,向西鉗住了秦國。

而鄭衛則會自此消失,試想若晉國吞併宋國、鄭國、衛國,那麼將來天下之勢就十分難料了。

而在鄭衛宋之間,宋國疆域比兩國皆大。

鄭與衛國沒有任何縱深,無論是晉國或是楚國大軍,皆可一日踏平鄭衛,之所以兩國得以無恙,一切都是晉楚交惡之因,還有就是依靠城池之堅。

現在晉國與鄭衛聯盟,開始定然會以大軍壓境,而恐嚇宋國,讓宋國感受到威脅。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並不會真的直接攻伐龍城,更不會大軍長驅直入楚地。

若宋國妥協,那麼楚國才真的會有難。

所以剛才在下說過,此次我與墨翟的賭約於兩國有利,也算是對宋候的一顆定心丸。

若宋國守城功成,那麼也是對晉國的有效實力展示,讓晉國不敢輕視宋國。

當然在適當的時機,我楚國大軍自然也會增防於龍城,作為抗擊晉鄭衛大軍的支撐,也是對宋國的支援。

最終的結局,晉國此次出兵或許只能無功而返。

況且,在下與秦國已有謀略,若晉國出兵,那麼秦國自然也會調兵於秦晉邊界,這樣晉國自然不敢再擅攻楚國了,危局自可自解。

只是時機還要把握好,這樣才能造成楚國勢危之局,讓不軌之人露出反叛之心。

而在下才能藉機清除楚國內禍。

兩位對於在下之說,是否還有不解之意。”

王禪分析了晉國出兵之意,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在於楚國,而是在於宋國。

當然此時的宋國對於楚國也是十分重要,若晉國得宋,那以就鉗制住了天子之都洛邑,可以挾一子以令諸侯,對任一列國發動攻擊而有了藉口。

而宋國此時正是晉楚之間的最好緩衝,楚國當然也想得到宋國之地,這樣就可長期牽制晉國,甚至一步一步北上,吞食晉國,最終滅了晉國。

可宋國此時有墨翟,墨翟提倡止戰非攻,十分擅長守城,所以王禪要藉此機會向晉國與楚國表明,攻宋是不可行之事。

那麼以宋國來牽制著晉國,縱然晉鄭衛聯軍聲勢巨大,但其實卻是不敢輕動一步,但此勢卻是王禪可以利用的外因,以外因引出內禍,這才是王禪所造之勢。

而且王禪把秦與楚的關係說得十分通透,也得秦國主政之人信任,而且王禪此時已是夢魘尊主,對秦國王族有所把持。

而若晉國真的攻擊楚國,那以於秦國拓展疆域來說是最好的機會,只要秦國打通中原的通道,好麼秦國就能居高臨下,工驅直入,攻城拔寨,甚至有機會吞滅晉國。

這正是造勢而無勢,時到勢成之理。

葉公與申公都在深思,也是領悟著王禪的造勢之說。

(遠交而近攻之理,最早出現該是伍子胥提出,遠交可以牽制於近攻,由鬼谷子深化,再傳到後期的秦國,讓秦國可以吞蠶食周邊的小國,慢慢使近攻擴大到其它列國,遠交的主要目的還是近攻。)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