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三家分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三家分晉

智伯坐在正中,而其下只有兩桌,此時也是午時吃飯的時候,此地非是榮華富有的晉都,也非是其它城池,這裡是軍中大營。

智氏與韓氏、魏氏三氏此時一經收到晉王對責罰範氏與中行氏的旨意,早已興兵而發,似乎比之晉王的旨意還要早得多了,至少是在範氏與中行氏發兵之後就已準備充分了。

此時除了智伯之外,其它兩桌所坐之人正是晉國門六世族之中的其它兩個世族,韓氏與魏氏,只是此兩氏封地靠南,也就是靠現在的鄭國與衛國,還有宋國與大周洛邑。

所以與北方的趙氏、中行氏、範氏並無太多利害交結,對於此時晉國之勢他們並不太過在乎,是因為若想跨越智氏去侵佔範氏與中行氏的封地其實並無勝算,而且也得不償失。

只是此時智氏為大,而他們兩氏也抱著僥倖之心,能分得一塊封地也是增加一分實力,至少也不會讓智氏一家獨大了,所以此次他們名義上只是各出五萬精兵,實則他們也至少出了七八萬精兵,而智氏一家出了十五萬精兵。

若依此時的格局來看,除了剛被範氏與中行氏圍攻的趙氏才能與智氏相抗了。

只是此時形勢鉅變,兩氏逼於智氏之威也不得不出兵。

畢竟若範氏與中行氏皆亡,那麼趙氏也不在話下了,雖然他們本也與趙氏交好,可卻也不得不行此險招。

(其實趙氏一直也奉行遠交近攻之略,對於晉國之內與趙氏無關的韓氏與魏氏其實一直都交好,包括鄭國衛國也是一樣,若論及起來與趙氏並無直接關係,可他們之間的關係又十分密切。)

“智伯,有什麼安排你就說吧,你看兵也出了,酒也喝了,難道你還不相信我與駒兄嗎?”

此時說話的是韓氏的韓虎,他是韓氏的新任族主,年紀到也比兩人年輕,而且直接稱比之小的智遙為智伯也是依著晉國官職大小,給了智遙足夠的面子。

“虎兄,駒兄,小弟雖然依我智氏之威現在能執掌晉國,可兵事還得靠兩位。

此時我們以逸待勞,也比範氏與中行氏強行多了,可也不敢輕視之。

只是此次範氏與中行氏不講世族規矩,發全兵以討伐趙氏實也是不符合我晉國規矩,有傷世族之誼。

我六世族向來和睦相處,縱然有些小事,也不必如此興師動……

現在我們若要阻止範氏與中行氏,雖然有王上旨意,可本公說起來也是有些不忍呀!”

智遙首先說了一些客套話,說明此次出兵其實也是受晉王之令,非是有私仇,更何況範氏與中行氏自行私仇已是不合規矩了。

聽起來好像是在為趙氏鳴冤,其實只是為自己找個藉口而已。

韓魏兩位族主都聽得出,所以也不好說,只是哼哼一聲。

“智兄這幾年來一直掌管著晉國公事,我韓氏一直是支援智兄的,此次雖然遠途北上,可我韓氏兵甲無一不聽智兄之令,此事智兄文韜武略一切都由智兄安排,兄弟並無什麼好辦法了。

只是聽聞智兄答應王上,要各族分一萬戶給王上,若是依此時我韓氏的情形,怕也是有些困難了。”

韓虎先把事情說清楚,意思很明確,那就是此次出兵可以一切聽智氏安排,可將來若是沒有任何好處,卻又要憑白的交還一萬戶封地與王上,其實韓氏也不願意的。

“剛才韓兄已說經得清楚,小弟魏駒其實也只是個粗人,也不懂什麼兵法更不懂權謀之計,此次得智兄提拔,我魏駒自也是隨時聽候智兄指揮。

只是我魏氏與鄭衛宋交界,而南邊又有強楚,所以一直都是誠惶誠恐,此次能抽調五萬兵甲已經是難上加難,只是若智兄已然決定每族加厚發一萬戶與王上,兄弟也自當服從,只是怕此次與範氏與中行氏交戰會損兵折將,最後會影響我晉國安危。”

魏氏的封地在晉國南邊,所以中間隔著韓氏與智氏,若說晉國北方之亂與他無關,可魏氏還是派了五萬精兵,同時魏駒此說也比韓虎的說辭更讓人相信一些。

“哈哈,兩位兄長過謙了,不可以此時晉國之位來論,我們都是同輩之人,我智遙其實都比兩位小,能得兩位兄長如此敬意,智某十分榮幸。

想來兩位兄長是誤解在下了,其一此次出兵非只是要滅了範氏與中行氏,其實對於兩位兄長來說範氏與中行氏本就不應存於我晉國,此事不必多說。

至於趙氏,這幾個月來連受範氏與中行氏還有邯鄲趙氏所圍攻,雖然此時不滅,其實已是強孥之末了,不必如此擔心。

至於本公答應將來各族各獻一萬戶與王上,其實也是緩兵之計。

若說我們先滅範氏與中行氏,再滅趙氏,那麼大半晉國的封地都是我三家可分,將來的晉國天下還不是我智氏、韓氏、魏氏三家嗎?

難道你們會因此而失大,不想佔此便宜,而獨讓兄弟我一人得此便宜?

智某胸無大志,可卻也為兩位兄長考慮,這各家一萬戶其實也只是名義上的,想來趙氏經此一徑之後,他決不會再拔一萬戶給王上,這樣我們三氏聯軍才有理由去攻伐此時勢弱的趙氏。

雖然本公不想傷及無辜,可趙氏之威你們應該瞭解,若將來再讓趙氏掌晉國之權,我看我們幾個世族也不會有機會再存續了,兩位兄長難道覺得兄弟此番好意還是強人所求嗎?”

智遙也非是愚蠢之人,這一番話裡連敲帶打,而且帶著威脅,也有利誘,這讓韓虎與魏駒都不好再辯解。

畢竟依智遙所言大家都有利,將來若是晉國為三,那麼他們韓魏兩氏也會得利不少,更何況他們此時的實力已超過了再往南的鄭與衛,只是弱於宋而已。

若將來擴充實力,那麼就算是智伯獨霸於晉國北方,於他們而言也會像鄭衛這樣的諸侯小國一樣保持存在。

“兩位兄長,其實小弟還有一語可以讓你們更加放心,本公有當今賢才呂先生,依現在來看,所有的局勢都順著呂先生謀略所變,將來自然不會差。

你們所懼的是奉給王上的一萬戶會變成小弟智氏所佔,其實不必如此憂慮,此事只是顧及此時王上顏面,讓我們三氏討伐範氏與中行氏還有趙氏有理有據而已,其實將來若王上一死,換一個年幼的王上,此事當可作罷,並不會有損二位兄長一兵一卒一戶。

所以我們現在的是藉此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打敗範氏與中行氏還有趙氏,讓晉國少些麻煩,讓我們三氏更加利益共存,和睦相處而已。

至於將來得利,我智遙可在此對天發誓,必與兩位兄長共富貴,同享勝果,兩位就不必擔心了。”

智遙此時也是為保證三氏聯合團結,自己隨口而言不能不當成誓言了。

“既然智兄如此說了,若是我與魏兄還不放心,那就是我們兩位做哥哥的不識數了,此事一切還依智兄所言,智兄也大可放心了。”

此時韓虎也是看了看魏駒,使了個眼色,一口答應了下來。

只是兩人心裡都泛起一絲寒意,那就是聽剛才智遙所言,他不僅要滅了範氏與中行氏與趙氏,而且還想著把現在的晉王滅了,換一個年幼的晉王,這樣一來,晉國真的就成了世族的天下,與晉王沒有什麼關係了,但對於此時的魏氏與韓氏來說並無不利,雖然兩氏其實與趙氏關係十分融洽,可真正到了利益之時,他們還是選擇依符於強者。

(其實晉國王族也是姓姬,與天子同姓,也是當年天子之兄才封於晉地。

只是幾百年後,同姓又能如何,包括此時的智氏與韓氏、魏氏其實都是姓姬的。

這裡也要跟讀都們說一下,春秋之時其實現在我們所說的姓並不重要,可以根據封地,職位等等改變,譬如第二章講的白公勝,其實他也不姓白,可他的後人卻是姓白。

而齊國姜子牙,所留的後人就是姜與呂。

但算起來無論如何大部分中原姓氏,歸根結底都是黃帝與炎帝還有蚩尤的姓氏,這是母系式族向父親系氏族轉換的結果,有姓有氏,有的以姓為主,有的以氏為主,有的其實可以改換,根據職位封地,所以然是魯國有魯姓,齊國有齊姓,秦國有秦姓,這才有了後來的百家姓,往上來看,其實只有一姓一氏而已。)

“智兄,既然韓兄都這麼說了,那此時面對範氏與中行氏殘餘,我們三氏聯軍又如何佈置呢,一切還要請智兄統領。”

魏駒此時再說一句,就是擺下身姿一切聽智氏的,所以才會問起具體的問題,也算是給足了智遙面子。

“好說好說,此時範氏與中行氏已無心攻晉陽,所以他們只餘撤退一途,而且此時王上旨意已發,他們若再不聽王上旨意,那就是公然違背王上,此事他們不會做。

更何況晉陽城非是範氏吉射與荀寅兩位庸才所能攻破的,他們現在只餘殘兵敗將,士氣低落,所以本公覺得現在當先取兩氏都城與趙氏邯鄲城,對晉陽完成包夾態勢。

這樣只要行揖奉之計,想來趙氏會直接牴觸,那時我三氏佔得優勢,來攻趙氏久延殘喘之態必是勢如破竹了,更不會留人口舌,二位兄長也就不必在意此次出師的理由了。

此時我們三氏兵分三路圍堵範氏與中行氏,本公已有決定,只是還想聽一聽呂先生意見,所以我已快馬加鞭著人請呂先生來此議事,二位稍安勿燥。

呂先生是神人之徒,此時來看,就連鬼谷王禪也不得不順從呂先生之意,而且依呂先生的本事,只要通知傳到,這幾百裡路於他而言只是片記刻之間。

所以難得我們三氏聯合,今日本公就敬二位兄長,預祝我們將來能成就大業,三家分晉。

若我們能兄弟齊心,將來說不定可以一統天下也未必不可呀!”

生於亂世,其實只要有點權勢,所有的野心都在於一統天下,這或許也是華夏神洲歷來不變的規矩,一統為大,後世所有人都不會忘卻,就算是後來外來世族也會想著一統,從來沒有人想著各自獨立,這就是神洲大地與其它地方的區別。

“智伯如此看得起在下,在下若是不來,又怎麼對得起智伯對本公子的信任。”

一個聲音從外面傳來,智伯一聽已經站了起來,他知道外面說話的就是呂子善,此時他最需要的也就是呂子善。

而且呂子善來得也是正逢時機,給足了他面子,讓他可以在韓氏、魏氏面前賺足了面子,也會讓兩氏對他更回信服,這是他所需要的,而呂子善恰恰滿足了他這一點虛榮的心理。

“先生還快請進來,與本公同桌即可。”

智伯也是走到帳門外親自扶著呂子善坐在自己身邊,又親自為他添了碗筷酒杯。

呂子善到是雙手作揖對著魏駒及韓虎道:“子善見過兩位族主。”

兩人一看也是作揖回應,看起來都是認識之人,所以也沒有什麼客氣了。

“我看我們三人先敬先生一杯,再詳聽先生說說。”

智伯也不急,此時舉杯敬呂子善,而魏虎與韓駒自然也陪同敬酒。

呂子善飲完一杯緩緩說道:“剛才聽聞三位已達成一致,此事到值得慶賀,在下就在此先祝智、韓、魏氏同心結力,此次征伐三氏都能得利而歸。”

呂子善面對韓虎與魏駒也是十分尊重,甚至比對智伯還尊重,因為他知道若三軍不統,那麼就會犯範氏與中行氏與邯鄲趙氏的錯誤,前車之鑑不可再犯。

三人又再次飲了一杯,此時就連韓虎與魏駒也都十分期待聽一聽呂子善的兵法韜略了。

“剛才來時聽聞智伯分兵之策,在下到也覺得並無不妥,只是對於此時範氏,只需穩守陰風峽谷即可,不必遠伐。

對於中行氏,已然無可戰之兵,如此潰敗,只要陣兵於朝歌城外潛伏,中行氏此次回撤大軍必然一戰而敗。

至於邯鄲城,到有些麻煩,畢竟鬼谷王禪不會輕易放棄此城,若在下猜得不錯,此時邯鄲城已迴歸為趙氏城邦,趙稷若不是被殺,自然也是被代替了。

若是趙氏守此城,欲攻此城反會成為分化三氏聯軍的謀略,本公子自然不會中了鬼谷王禪之計了。”

呂子善說完,三人也是臉上疑惑。

“先生,可否說得清楚一些,對於中行氏,他們急欲回朝歌城,若我們能先行攻下朝歌城,那麼不就更容易對付嗎,此時我方兵力已大體逼近朝歌,不出一日即可攻伐朝歌城,為何卻還要等中行氏大軍來呢?”

智伯此時先問有關中行氏之事。

“朝歌城是大城,中行氏必然也有守城之兵,一時之間縱然舉全兵攻之,也未必能成。

可若先消滅了中行氏之兵,朝歌城就是一座空城,群龍無首,依智伯來看,他們又會如何選擇呢,自然是向三氏聯軍投誠了。

攻城之損智伯應該明白殺敵一萬,自損八千,三氏聯軍最後要對付的是趙氏,而非中行氏與範氏,所以不必把兵損妄費於此。

再說將來攻下趙氏之後,再來分封此三氏封地,那時也不會有什麼爭執,若未完全滅了三氏就因城而引發三氏不合,就犯了兵家大忌了。”

呂子善也是深謀遠慮,考慮的長久。

若說此時就拿下中行氏都城朝歌,而朝歌也是大城,由誰來守,將來又由誰來得此城,必然會引起分……

而三氏之所以能結合是以利相交,非是三氏有什麼深厚的恩情,若論及恩情,此時的三氏尚不及範氏與中行氏還有邯鄲趙氏,畢竟他們三氏是有姻親關係的,而此時智、韓、魏三氏則是將來能得更多封地擴張自家實力為目的。

“對對對,先生說得對,若我們三氏能一鼓作氣滅了範氏與中行氏、趙氏,那時其它小城還不望風而逃,自然會降伏,到時我三氏再坐下來慢慢談分封之事,那時已是水到渠成,沒有顧忌了。”

智伯也是一聽就聽出了呂子善的謀略,畢竟若此時智氏牽頭,當然也不好自己強佔朝歌,可若讓韓氏與魏氏佔了,智氏又心裡不甘,可若最後來分,那時比的依然是實力,若兩氏不滿意,那麼智氏自可興兵再伐,強佔有利大城,其實兩氏也完全沒有辦法。

而韓虎與魏駒自然也同意此主意,是因為怕此時智氏勢大,若是智氏佔了,那麼他們最後又會沒有實利,最後來分封,事情還會有轉機,若韓氏與魏氏聯合,到時智氏也不敢獨吞戰果。

所以呂子善也算摸透了三氏的心理,他的話得韓駒與魏虎認可。

“呂先生說得是,既然此次我們三氏聯軍定下滅範、中行、趙氏之目的,若不一舉攻下最扣的晉陽城,自當不可因小勝而驕,我與韓兄都同意呂先生的謀略,不攻城而伏擊中行氏大軍,這樣只要運用得當,可以以一敵十,不會憑白因攻城而折損兵力。”

呂子善一聽,此時也是作揖感謝兩人的支援。

“那麼先生欲殲敵範氏,若陣兵於陰風峽谷,我看範氏未必會敢從峽谷透過,不知先生是否還有後招呢?”

此時韓虎也是問起此事,也是三人之惑。

“範氏現在已分化不和睦,各懷私心,而誰能回到範都,自然可以成為將來的新族主,對於現在在族主範吉射,他的三個叔叔已十分不滿,想來現在他也沒有多少實權了,若是我以敗為退,那麼範氏自然會冒然進入峽谷,若他行其它路徑會憑白多出三日路途,而這三日也不能保證他們大軍安全,若是我軍圍殲之,他們沒有一個人可以回到範都。

所以想來他們必然會冒險從陰風峽谷透過。

更何況範氏三個叔叔相信在下會說服智伯以及二位族主放範氏一馬,可至於在下有沒有這個顏面也非是在下說了算了,最後自然還是三位族主說了算,而本人只是智伯的門客,兵不調厭詐,他們也不能怪我。”

呂子善把如此陰詭之計說得如此光明正大,到也是無人能及了。

他應該是已給了範氏三位叔叔承諾,所以三氏才會覺得可以快速透過陰風峽谷回到範都,而保全範氏。

可現在來看,他是在推脫責任,不想信守承諾,而他也並非三氏主事之人。

智伯一聽,也是臉帶微笑,不停的點頭贊同呂子善的陰謀,若說在陰風峽谷阻截範氏,那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可以少損兵力,而全殲範氏,讓範氏永遠也回不了範都。

而韓虎與魏駒則是對看了一眼,心中都有些震憾,未曾想眼前文質彬彬的呂子善如此陰險,可兩人卻也是世故之人,相視一笑,也是舉杯敬酒,畢竟能勝就是好兵法,而作惡之人也非是他們,而是呂子善,若說不領此情,那就不識抬舉了。

“有先生大計,範氏與智氏已不足為懼,等席後本公就去安排,朝歌城之事還要勞魏駒大哥親自跑一趟,而陰風峽谷之事就有勞韓虎大哥了,兩位比本公精通兵法,想來這兩仗不會讓兄弟失望的。”

智伯此時也是興奮的舉杯敬酒,而且也是深諳處世之道,這兩場大勝,他並不爭功,反而交與韓氏與魏氏,如此一來也算是讓兩人放心。

所以現在情形,到是三氏齊心,也十分滿意。

呂子善看了看智伯,當然也滿意智伯如此安排,與他所想正好合意。

“得智兄如此信任,我與韓兄當不負智兄與呂先生,自會立下軍令狀,若是不能全勝而歸,自當受軍法之罰。

只是若我兩氏取勝之後,雙如何來與智兄匯合,攻伐趙氏晉陽,不知呂先生可否告知,也好讓我與韓兄早些做好準備。”

魏駒自然最後還是盯著趙氏晉陽,若說不滅趙氏,將來必成大患。

而這也是最後三氏的行軍歸向,必然要現在就定好大計,以免到時不知所措。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錯,我三氏大軍雖然此時分兵而攻,可最後還是要攻伐趙氏,而趙氏非是一塊好啃的骨頭,這也是此次征伐的關鍵,還請先生為此謀略。”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