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皇次子的封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張榜公布今年的進士排名後,一甲三名考生的答卷也是被放了出去,供人點評的——

這可是乾聖朝的老傳統了。

在朱見濟對科舉進行修正後,除了增加考試科目和考試範圍,還常用“統分制”來為考生進行排名。

對此,當然有人不滿。

別人寫了啥東西啊,能得那麼高的分數?

而且科考大事,每次都能引起無數人的關心,地方上也出現過因為不滿自己名次,從而跑到京城對當地官府進行舉報投訴的事。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一直發生,浪費人力物力,消磨大家的感情,朱見濟直接下令,又給科舉考試增加了新的規矩。

那便是每次考試之後,前十名的考卷都要對外進行公佈,讓那些不滿於排名落榜的人心服口服。

當然了,那些卷子都是抄錄版,原稿是需要當地官府收藏,然後送到國子監和禮部,進行共同保管的。

等到後世,那些收藏來的各種卷子,估計也會變成文物,陳列在博物館裡繼續讓人指指點點。

在科舉改革之初,就有聰明人猜到了皇帝扶持明法、算數的心思,先行一步搞了幾本《法學小解》、《數學小解》出來,以供那些以前只讀四書五經,對這些科目全無瞭解的考生臨時抱佛腳。

在前幾次科考之中,由於剛剛開始實行,沒有一下午提高題目難度,還真讓一些基礎極低的人低分飄過。

由此,在民間還催生了大明朝版本的“教輔行業”。

畢竟寒窗苦讀多年,誰也不願意因為朝廷政策的轉變而放棄前程。

還是朱見濟的那句話——

只要能讓他當官,哪怕學五代南漢之時,規定進士都得被閹割成太監,也是會有不少人積極參與的。

而兩張卷子公佈之後,一些原本想趁機抹黑,發洩一下自己不滿的傢伙也閉了嘴。

畢竟上面的內容完全不是自己寫的那份能媲美的。

兩人寫的字數也很多,洋洋灑灑,一張卷子便要佔據一個板塊,並且全篇沒有錯字,都是端正漂亮的宮閣體。

就這答題寫字的水平,便不是一般學子能夠追上的。

誰讓殿試之上,能緊張的人腦袋空空?長篇大論下來,總有可能寫錯字。

科舉制流行了這麼多年,也不是沒有過到了最後考場之上,方寸盡失,汗流浹背,最後考試發揮失常的例子。

“把每次太學和科考前十名的卷子公佈出去,是要讓天下人意會到朝廷態度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面對兒子的提問,朱見濟提高腰帶給太子解釋道。

“有些東西,還沒有做成,條件也不夠充分,但偏偏要去做,便需要提前放一些風聲出去,讓大家察覺起來,討論起來,促進問題的暴露,也促進問題的改正。”

太學和科考選出來的人,極大部分都是要步入仕途的,都是未來的國家棟梁,皇帝本人還時不時去駕臨太學,和其中的師生進行交流鞭策。

所以在這兩個事物,和朝政關係密切,總能體現出不少的政治風向。

每年狀元公的文采筆力如何,也是很多讀書人爭相討論的對方。

讀書人,總是喜歡拿自己和別人做比較的。

“不要擔心事情宣揚出去,給朝廷帶來什麼壞處。”

“人要活的坦蕩一點,朝廷裡面有那麼多官員,外面又有那麼多老百姓,人是很多的,事情是很亂的。”

“越是混亂,就越不能多做無聊的操弄,把本就複雜的東西,變得更壞。”

“有問題出來了,那咱們就去想辦法解決問題就好,遮遮掩掩的,把民間抱怨的話禁言,只讓別人誇讚朝廷功德,反而是落了下乘。”

古代齊威王尚且有“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的膽魄,朱見濟為什麼不敢做?

“如果你連面對問題的膽子都沒有,天底下誰還會怕你?”

朱佑櫟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然後他繼續問,“那秋哥……父皇真的打算把他分封到河中之地嗎?”

只看虛歲,朱見濟的嫡次子朱佑桂也到了要考慮封地的時候。

對待兒子,皇帝肯定比對堂兄弟更加大方。

當初分封沂王和榮王,都選擇在了海島之上,即便水熱充足利於耕種,但土地已經被限制住了。

順義王雖然被定在了神洲西部的海西國,可周邊敵人眾多,朝廷只是在那邊清理出來了一片供人落腳的地方便不再多問,條件也是不太好的。

而河中之地不一樣。

河中是原先帖木兒帝國的繁華中心,地位等同於華夏帝國的中原地帶,極為富饒,屬於適宜發展穩定的農業文明的地區。

在帝國崩潰後,自然而然的成了諸多強敵覬覦的一塊肥肉。

朱見濟想利用當年帖木兒向大明稱臣的“宗藩關係”,還有卜塞因在世時和朱見濟確定的盟友身份,去插手那邊的鬥爭,只要臉皮厚一點,倒也沒什麼。

反正理由肯定找得到!

實在不行,還有個“天朝上國”可以拿出去教化中亞,總歸能找藉口向那邊用兵的。

但問題不可能不存在。

一旦立國河中,那面對的情況跟海西國差不多。

多方敵人包圍,還有社會上各種因素的影響。

海西國的魅力對上河中,那可就不知道小到哪兒去了。

大明朝要在那邊設立藩國,首先就得打到那邊去,把附近的遊牧民族都給揍一頓才行。

距離之大,行動之劇,都是非常讓人難受的。

好在朱佑桂才五歲不到,距離他二十歲就藩的年紀還遠,大明有足夠的時間來安排這件事。

“為父也捨不得……”

“只是你們兄弟都是為父和你母后結合掉下來的肉,為了你這個太子,為父狠心跟秋哥、阿奴拉開了關係……這些日子下來,秋哥纏著你這個大哥的時間,可比纏著我這個父親的時間多多了。”

小時候對待骨肉,已經要偏心到底了,等孩子一成年還要把人趕出家門,強迫其自力更生……

朱見濟只希望能給兒子們分封幾個好地方,讓他們獨立出去後也能夠過上舒服日子。

大明朝控制的地方已經夠大了,再擴張領土就不利於治理,最後仍舊會變成羈糜失控之地,討不到好處。

不如把那些難以染指的好地方封給後代,讓他們去進行鞏固統治。

奪取河中是困難了一點,但大明只需要派兵過去征討,不需要考慮治理成本,還是減輕了一些壓力的。

再說還有十幾年的時間呢,慢慢來總不會太吃力。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