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天下皆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梁州棧道上,一眼望不到頭的大軍的走在上面,司馬穎終於還是用盡手段將反對者清除,成了益州絕對的主人,其中李特兄弟作為殺人利刃,格外受到司馬穎看重。

“羅尚開放的了棧道,不和本王作對這很好,本王將會和兄長合兵一處共同討伐司馬倫,連同本王的十二萬兵馬,將會佔據絕對優勢,說不定燕王已經南下了,局勢會朝著和我們有利的方向進展。”司馬穎坐在戰車當中,話語中滿是漠然的道,“既然已經出兵,就沒有後悔的必要,司馬倫必須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有殿下和秦王大軍的合力,司馬倫必將覆滅。”盧志輕撫著鬍鬚,作為司馬穎最心腹的謀臣,他也一起跟了出來。

話音剛落,一名飛騎直接朝著司馬穎的車駕奔了過來,周圍的親衛就要舉刀,飛騎卻不管不顧說有重要情況稟報,才避免了身死的下場。

司馬穎疑惑的拆開密信,淡然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面色陰晴不定似乎在考慮什麼。

“殿下怎麼了?是不是羅尚堵住了棧道。”盧志心裡一驚急忙詢問道。

“並不是!”司馬穎扯出一絲勉強的微笑,站起扶著車駕上喊道,“傳本王將領,全軍加速,必須馬上衝過棧道。”

“全軍加速,必須馬上衝過棧道。”周圍立刻有幾名親衛拍馬衝了出去,對著緩慢前行的大軍喊道,司馬穎的益州大軍開始提速。

密信上當然寫明的是司馬柬兵敗退守潼關的訊息,司馬穎也是接到這個訊息才猶豫了片刻,可這份猶豫馬上就消失了,開弓沒有回頭箭,就算是他現在退縮,司馬倫也不會放過他的,要是坐視司馬倫壯大,等到對方要對付自己的時候,就不會有任何一個王侯出來幫他,還不如趁著秦王、燕王都在,和對方拼一把。

何況秦王雖然兵敗,但在這之前已經派出了楊珧領軍在北方接應,加上他司馬穎的益州大軍,仍然有的打。

還在進軍的司馬穎,只是知道秦王兵敗的訊息,還不知道司馬倫才剛剛登基稱帝,如果他知道了,不但更加不會退縮,反而會鼓起勇氣找司馬倫拼命。

此時的洛陽,坐在皇帝寶座的司馬倫正在大肆封賞,規模比他之前誅殺賈氏的時候還要大,比楊駿、司馬亮和他自己歷次加起來的封賞都要多。

晉朝是九品中正制,與此同時,漢代的鄉郡薦舉製做為一種輔助制度也在實行。按照晉朝法令,由地方舉薦“賢良”、“直言”、“秀才”、“孝廉”、“良將”文武的人才,朝廷予以考核,考核透過才授予官職。司馬倫登基之後下令,歷年所有被舉薦為“賢良、直言、秀才、孝廉、良將”的人選,全都不用考核直接任命授官。

此外,地方郡國與京邑的一切待考察官吏全部轉正,十六歲以上的太學生及各地在學二十年以上的人員,全部署以吏職。在宣佈大赦當天,所有的在職的二千石郡縣令長,全部封侯。郡守的功曹屬官全部薦為孝廉,縣令的功曹屬官全部薦為廉吏。

這一次可沒有拍馬屁的燕王來幫著解決問題了,就算是司馬季想要幫忙也沒有這個能力,區區一算人數過萬,他上哪找上萬貂尾去。

作為宗室,不論是在京的還是出鎮的王侯,都有封賞,要麼封官,要麼賜爵。甚至已經起兵正在路上的司馬穎,也得到了封賞的聖旨。

只有剛剛回到潼關的司馬柬,和幽州的司馬季不在這個名單之上,剩下一個不落。洛陽東西南北的主要道路上,到處都奔行著帶著聖旨的使者,將司馬倫已經登基的訊息告知天下,在司馬倫一黨看來,剛剛擊敗秦王的大軍,正是威望正盛之時,所有出鎮的藩王絕對不敢與之爭鋒。

距離洛陽最近的重鎮是許昌,鎮守許昌的司馬首先便接到了新皇帝的聖旨,聽著內宦宣讀的聖旨,跪下的司馬滿是驚愕之色,一雙眼睛當中滿是茫然。

鄴城當中司馬面色冷峻,處在前所未有的糾結當中,最終還是收下了聖旨。

“齊王殿下,陛下升你為鎮東大將軍,還不趕快謝恩啊。”笑眯眯的內宦宣讀完畢聖旨,便等著司馬的封賞,說不定這位王侯一高興賞了什麼稀世珍寶也說不定。這宮中的內宦為了搶給藩王宣讀聖旨的差事可以搶破頭了。

“你是說?司馬倫篡位了?”司馬皮笑肉不笑的看著眼前的內宦,真是一顆大好的頭顱啊,正好適合殺了祭旗。

“看齊王殿下說的……嗯?”內宦還幻想著封賞,話說到半截笑容逐漸消失,驚愕的看著司馬錯愕的道,“齊王怎麼敢對陛下如此無禮。”

司馬眉毛一挑拍案而起大喝道,“司馬倫篡位,天下共討之,來人啊,把這個內宦給我拉出去殺了祭旗,所屬從官立刻撰寫討伐文書,本王要傳檄天下,號召天下藩王共討之。”

司馬的臉色猙獰但是奇怪的卻嘴角含笑,一副怪異的表情,他等著這個機會已經等了很長時間了,從洛陽的時候他就知道司馬倫早晚要篡位,險而又險的躲過了對方的屠刀,讓淮南王司馬允替自己擋了一刀,現在正是討回來的時候。

在淒厲的慘叫聲當中,司馬冷漠的吩咐道,“燕王、範陽王、河間王、新野王、所有不在京師的藩王那裡全部要送到,出鎮的送到轄地,沒出鎮的送到其封國。一個都不能落下。附近州郡的刺史太守也在此列。檄文當中要寫明,逆賊孫秀,出身貧賤,禍國殃民,迷惑趙王,天下共討之,如有不從,本王一定要誅滅其三族,”

“是!”張烏站出來,在司馬面前進言道,“殿下應該先殺了來監視你的管襲,王處穆徵召的大軍已經隨時待命。”

不同於歷史,司馬並沒有鎮守許昌,不過他卻回到了自己封國所在的青州。而且司馬也是一個受到父輩庇佑的藩王,他的父親司馬攸過繼給了景帝司馬師。

早先司馬炎曾經專門在分封的時候,將富庶的齊國劃歸給了自己的弟弟。至於打壓司馬攸那是後來的事情,司馬攸死,齊國被拆給了幾個兒子,但名義上的齊王卻是司馬,而司馬的兄弟都在洛陽,司馬攸的齊國,以及當初跟隨司馬攸來到青州的從官,現在還都留在各處封國,現在只要司馬振臂一呼,就是從者雲集的效果。

司馬自然不會忘記父王的遺產,幾個兄弟都在洛陽,他回到青州之後自然不客氣的拜訪司馬攸的舊部,讓對方幫忙,再者青徐一直都是人口稠密的富庶之地。曹操降服青州軍直接拉出來三十萬的部隊,現在晉朝自然和當時的人口無法相提並論,可這裡仍然不缺人,至少比幽州強多了,不用像是司馬季使用各種手段都在挖人。

十萬大軍一朝彙集,僅僅過了兩天,附近的青州便已經被司馬收入囊中,再加上兗州刺史王彥、冀州刺史李毅紛紛回信,準備響應司馬的號召。

司馬更進一步讓兩人給鄴城的河間王和許昌的範陽王寫信,司馬則直接給荊襄的新野王通訊,一旦新野王答應站在自己這邊,洛陽就會被四面包圍。

這幾天司馬季都在陪著自己的兩個侄女,司馬倫篡位的訊息自然也傳到了薊城,天子畢竟是兩位公主的生父,雖然天子可能感受不到親情,但血緣關係是改變不了的。

“秦王兵敗退守潼關,但是你們十六叔似乎已經起兵了。現在司馬倫篡位,本王覺得不會有藩王服氣的,司馬倫這是自尋死路,宣華彥女不要太過於悲傷。”司馬季輕聲安慰,隨後話題一轉問道,“在幽州可還住的舒心,這裡冷了一點。”

“叔王的王府陳設十分精巧,甚至比皇宮還暖和。”司馬宣華說到這裡,似乎想到了什麼,猶豫的開口道,“叔王說趙王篡位不會有藩王服氣,宣華的兄長已經死了,父皇沒有兒子,是不是所有王侯都想要坐上皇位。”

司馬季張了張嘴苦笑道,“差不多吧,你要是一個男嗣,可能就不會了。”

“叔王,如果這個機會在你面前,你會麼?”司馬宣華盯著司馬季的眼睛鄭重的問道。

司馬季深深地看了長公主一眼,像是認真的思考著這個問題,最後微微搖頭道,“換成其他的皇帝可能會,但對你父皇不會,叔王有很多事情要做,當皇帝會牽扯很多精力。”

換另外一個皇帝,司馬季還要考慮功高震主的問題,司馬衷不會,他絕對不會對臣下猜忌。他又沒有繼承人,這就更沒問題了。

“宣華相信叔王!”司馬宣華好似松了一口氣道,“宣華的問題有些唐突了。”

“沒事,這才是我司馬氏的後人。”司馬季眉毛一挑道,“有本王在,誰也動不了你父皇的江山,你等著看就是了。”

他要做的事情可太多了,沒辦法夢想太大,人又太貪,就坐在一處皇宮當中,還不如親自上陣夏季伯操作,總比紙上談兵來得強。

再者篡位對一個王朝來說絕對不是好事,不管後來的皇帝多麼雄才大略,篡位是汙點就是汙點,雄才大略也不能表明你篡位就是對的。

晉朝和宋代之後的王朝不同,所以不能類比朱棣,而是和唐朝有些問題一樣。李世民篡位引起了唐朝以後的皇帝上行下效,就拿李隆基來說,這位玄宗可不止參加過一次政變,最終也是被政變趕下臺的。

唐朝中央政變的頻繁程度和藩鎮的問題,幾乎就是把晉朝的國祚拉長十倍的翻版。不斷內耗,肯定耽誤了唐朝的成功,唐朝其實可以做的更好。

“殿下,齊王傳檄天下,號召天下藩王共討趙王。”馮吉一臉喜色的跑進來邊跑邊喊道。

“傳令大軍明日集結南下,黃河的渡船也準備好了。”司馬季一拍手很是讚歎道,“司馬倫真是有自信,不愧是我們家的人。本王離開之後,就可以讓內史杜錫、太守江統出府了,省的老以為本王要造反,現在知道了吧,是趙王造反,一群臭文士,放在以前本王早把他們的腦袋砍了,腦袋比花崗岩都頑固。”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青山鐵杉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