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楊國忠一家美國落腳記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七章楊國忠一家美國落腳記

楊國忠和兒子楊佑寧從天使島的移民站被妻子於翠鳳接出來後,一家人開始由舊金山出發,輾轉到了美國紐約的唐人街。很多年前,夫妻二人從剛認識那一會兒,直到剛結婚時,都曾暫時的居住過這裡,可那時候主要是為了方便二人上大學,現在卻是為了躲避戰亂而決定長期在此居住、生活及工作。

在上世紀四十年代以前、上起鴉片戰爭開始的大概一百年左右的時間裡,華人移民到美國的路線基本上是:先乘坐郵輪抵達舊金山、或者是偷渡而來,接著在舊金山淘金,或充當鐵路工人,女的則當洗碗工、洗衣工人等。當舊金山實在待不下去時,然後再到紐約,試圖在紐約尋找新的出路或者發展機會。所以,到今天為止,在這兩個美國城市裡都有唐人街的存在。無論是舊金山唐人街,還是紐約唐人街,都居住著大量的中國移民及後裔,其間甚至有些已經是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了,數量已經有十幾萬甚至高達幾十萬之眾。而楊國忠一家人此時所選擇定居的,則是紐約的唐人街,移民數量上更多一些。

由於妻子於翠鳳早先一步隨著娘家人“到站”,所以,在楊家父子二人跟隨而來時,已經少了許多伊始初到美國的華人移民的那種仿徨與無助之感。就在當天,正式抵達並落腳臨時居住的公寓中後,楊國忠和兒子先放下行李並稍作收拾,接著又稍作休整後,於翠鳳便領著爺倆出街了,順便向他們介紹和熟悉周邊環境。

來到街上後,於翠鳳便向爺倆大致介紹說:“你們看,我們現在所站立的這條街叫做摩特街,從摩特街的北面一直伸入過去,就是凱特爾街,穿過查森廣場,經奧利維街、凱薩琳街和東方百老匯,直到曼哈頓橋,這一片都是中國人居住的地區。至於另一邊,即在凱特爾街口沿著摩特街向北走一點距離,則是屬於意大利人的地區。從整個唐人街佈局看,意大利人分佔了摩特街南面這塊地方。你們以後過去那邊要小心,因為那裡面有很多意大利黑手黨。”

“哦,好的,知道了,媽媽。”楊佑寧回答道。

“好的,等下,我再帶你去你外公和舅舅家。他們在摩特街往南走一點,第二個路口就到。”

聽說要去見外公和舅舅們,楊佑寧顯得分外開心。

說話間,三人已往摩特街南面走過來,正如於翠鳳此前所說,到達第二個路口時,就已經見到佑寧外公佇立在路口處等候著了。於翠鳳和楊國忠忙上前同父親打招呼。而大舅和舅媽由於此刻店內正忙碌著,所以未能有空出來迎接。

原來,外公和大舅在路口這裡開了一家店。楊佑寧放眼看去,外公大舅開的這家店的生意似乎很不錯,不間斷有人過來購物,再細看發現,這間店裡頭幾乎什麼都有賣的:如牛肉、家禽類、雞的各部分、豬蹄子、豬的內臟、魚、蝦、中國蔬菜;以及中國乾貨,如鹹蛋、皮蛋、香菇、南京板鴨、魷魚、魚刺、粉絲等;還有碗、香燭、肥皂、藥、中國曆書等。總而言之,在美國的中國人所需要的東西,這店裡都賣。

外公家房子很深,前面是店面,中間是一個冷藏室,冷藏室旁邊留有狹窄的通道,可以通道後面去,後面的部分是外公的起座間兼儲藏室。裡頭有一張桌子、幾把椅子、一張躺椅,牆邊則堆滿了成包、成袋、成捆的東西。在靠裡面的地方,還放了一隻大水缸,裡頭浮著許多豆芽。外公大舅的店子彷彿是於家的行動總部,當他們分手去辦事情時,外公的店子,就是他們碰面或留話的地方。

此會兒,在那張大桌子上,已經擺上了一桌典型的中國菜。很明顯,這是外公和舅舅們為了迎接楊國忠、楊佑寧父子二人的到來而特意準備的。

大舅和大舅媽繼續在前面店面忙碌著,暫時無暇顧及楊國忠和外甥楊佑寧。所以暫時由外公一路引導著女兒一家三口先走了進去。

“佑寧,你們大老遠從中國來,一定累了、餓了吧?”

外公心疼許久未見的大外孫子,所以總是忙不迭地噓寒問暖。楊佑寧顯得懂事聽話,所以一邊回應著外公,說些感謝外公關愛的話,一邊反過來詢問外公身體可好之類。

正說話間,二舅回來了。外公見他回來,臉上似乎顯露出一絲不悅,但是又源於今天女婿、外孫新到在場,也便未能過於顯山露水。但是二舅向來最疼愛這楊佑寧外甥。所以一見面,就熱乎起來,二舅先高興地大聲說道:“佑寧,你剛來美國,一定要先出去轉一轉。這幾天二舅剛拿下幾筆保單,等拿到提成後,就帶你到處好好逛一逛。”

“真的嗎?太好了,還是二舅好啊!”楊佑寧高興地叫道。

“那是當然了,二舅不對你好,對誰好啊?”二舅爽朗地回道,略作停頓,又補充道,“到時候,我會先帶你去紐約的各個名勝看看,然後再登上那帝國大廈的最頂層,好好看看伍斯華斯大廈、紐約市政府、華爾街和自由女神雕像等在內的景點。你知道嗎?這整個地方,你都要好好看看,很值得一看。還有,這最重要的是,在這一片地區,從唐人街到三十四街之間,那都是我們保險公司的招保地方。”二舅在說這話時,彷彿他已經登上帝國大廈之頂了。

“是嗎,太好了!”楊佑寧不禁高興地回道。

“別聽你二舅說的話,他自己可能還沒有上去過呢?”一旁的於翠鳳笑著對兒子說道。

聽了媽媽的話,楊佑寧不免覺得媽媽此時有些掃興。

這時二舅又接過他大姐——佑寧的母親的話,道:“馬上我就要登上去了,並且一定帶你們一起上去。好好看看這整片地區,”他說這話時,手臂一揮,彷彿他此刻人已經又上去了,“這一片大好地方,都是我的地盤。”

楊國忠和妻子於翠鳳,二人聽了此話,不禁互相看了彼此一眼,又都笑了起來。

楊佑寧似乎感覺地出來,外公和媽媽們似乎對二舅頗有微詞,至於具體是什麼,他只是不明白而已。

“好了,等你們大舅和大舅媽過來後,咱們就開飯吧。”外公對楊佑寧說道,似乎有意要打斷這二舅和外甥之間的對話。

正說話間,大舅和大舅媽已經從前面店內走了進來了。一邊進來時,一邊朝著楊國忠夫婦二人親熱地叫著:“大姐好,大姐夫,好久不見。”

“嗯,是啊!你們生意看來挺忙啊?”楊國忠回覆道。意思是剛才見到時,看到他們正在店內忙碌著,無暇說的上話。

“嗯,是有點忙,我們現在已經合上店門,掛上暫時歇息的牌子了。”

與此同時,楊佑寧再次朝著大舅和大舅媽親熱地喊道:“大舅、大舅媽好!”

“呵呵,好啊!我們家佑寧又長高了!”大舅、大舅媽齊聲回道。

“呵呵,是啊,有段時間未見,確實又高了一截。”於翠鳳也跟著道。

“嗯,好了,人都到齊了,那我們就開始開動吧!”佑寧外公於森提議道。

“好的!”於是於家人開始了一頓豐盛的晚餐。氛圍其樂融融,於森老爺子甚至拿出了珍藏多年捨不得喝的茅臺酒,分別往女婿楊國忠,長子於大龍,次子於小龍面前的青花瓷小酒杯內滿上了。於是幾個男人們就幹上了。

一邊正吃著間,老爺子於森不禁帶頭聊起家常來。

“你們這次過來如此順利,主要是因為《排華法案》被廢除了。要是在以往,咱們一家團聚至少還得等上好幾個月啊!那還得運氣好的時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是啊,爸爸說得對。”長子於大龍附和道,略作思考,又接著道,“想想我剛開始來美國時,那真是不容易啊。”說這話時,於大龍臉上不禁流露出追憶往事的表情。

“大龍來美國之前,在天使島上的那個移民站呆了多久?”楊國忠好奇地問道。

“差不多一年吧!”於大龍頗有感觸地回答道。

“這麼久啊!”楊國忠不禁顯得有些吃驚道。

“嗯,這還算是短的了,我們那間木房子內還有很多人差不多在那呆了超過兩年以上呢。”

“別說兩年,就連兩個星期也讓人受不了啊!”於小龍接過話題說道。他晚於哥哥於大龍來到美國,但是也無不例外的在天使島的移民站滯留過。所以,他說起這話時,看其表情也是頗有一番深刻的感受。

不僅是他,包括在場所有人,此刻仿似都在回憶自己曾在移民站時的情形。

所以,可以說,但凡所有來美國的華人移民,無疑都曾有過這樣一段難以磨滅的沉痛經歷。當然,他們這些後來者,若要與其父親於森來美國時的經歷相比較起來的話,那麼,無疑又是小巫見大巫了。但是於森老爺子不想再將此話題繼續下去了,因為來美國最為長久的他,已經開始習慣和接受美國人的思維模式和三觀了。

中國人最喜歡憶苦思甜,最喜歡陳述自己苦難經歷,喜歡一家人團聚一塊吃喝玩樂,好像不說這些、不做這些就不能證明自己曾經活過一樣,這種思維模式典型的特點就是,多數時候的中國人似乎是活在過去的,且總是悲天憫人,一生憂患不斷。而美國人則剛好相反,他們似乎對未來更感興趣,並且對未來總是充滿無限的希望和抱以無比樂觀的期待態度。所以此會兒於森老爺子這樣對家人說道:“好了,孩子們,今天是個開心的日子,大喜的日子,我們聊點開心的吧。尤其是多聊聊將來吧。國忠,你剛到,有沒有什麼計劃和打算?”

“很多年前,我在美國哈佛大學主修的就是世界文學和英語的碩士專業,回國後在清華大學任教時,主要教授由我主編的《中國哲學史》課程。目前又回到美國了後,我還真不知道自己能夠幹些什麼了?”

“姐夫是個文化人,而且英文又那麼好,在美國找份工作應該不難。”於大龍在一旁說道。

“嗯,是的,我都開始在華爾街立足了,何況姐夫這麼厲害的文學家呢?”二弟於小龍也跟著附和道。

“爸爸,關於這個問題,我已經找熟人打聽過了,目前在紐約的十幾所大學裡都在招聘教授世界文學專業、並且英語良好的老師呢。我覺得國忠比較適合,也能夠勝任,到時候不妨過去先看看。”

“再不行的話,我也可以先向報社撰文投稿。”楊國忠自信滿滿地回答道。

“嗯,這個自然是的,不過找不到也不要著急,慢慢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於森繼續用他剛學會不久,且正在適應的那種美國人的樂觀精神與口吻說道。

“嗯,是的,爸爸。”楊國忠回覆道。

“還有佑寧呢,對他是怎麼安排的啊?”於森又轉過話題來詢問女兒於翠鳳道。

“我準備讓佑寧先上一所華人創辦的私立高中,同時在此期間將英文快速地提高上來。”於翠鳳回答道。

“哦,那很好啊!聽說佑寧在國內上高中時學習成績就很好,那到了這邊,要繼續保持哦。爭取將來考上個哈佛大學,拿到上大學的獎學金,這樣你們兩口子就輕鬆了。”於森對楊佑寧和女兒們說道。

“是的,外公,我一定會努力的。”楊佑寧仿似保證地語氣說道。

“嗯,很好,乖孫子!”

一家人邊吃邊聊著,家庭團圓的喜慶氛圍繼續蔓延開來,直到很久方才結束。

晚餐結束後,暫且無話,亦無甚可表。(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