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文,武的意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諸葛亮的意見引起了眾人的關注。

雖然就如何具體用兵而言,諸葛亮並沒有給出指導性的意見,他只是就著當下的大局勢,向在場的諸人解釋南北兩軍目下在中原對峙的格局。

“陛下,不知可否有荊州與豫州,兩淮之地的皮圖,借為臣一用。”

諸葛亮的表現讓劉琦很是滿意,雖然年輕,但經過在尚書臺一段時間的歷練,諸葛亮已經漸漸開始有了身為名臣的那股氣勢,雖然與他歷史上做季漢丞相的時候還無法相提並論,但雛形已現。

“取圖來。”劉琦吩咐道。

少時,皮圖被李典派人送上了正廳,劉琦命人掛於正廳之前,然後對諸葛亮招了招手。

“過來,將你的想法告知於諸公。”

諸葛亮也不含蓄,邁步來到了皮圖之前,用白羽扇在皮圖上來回指點著。

“陛下請看,諸位將軍請看,亮為什麼要說北軍或許不會固守,而是派人南下先奪下淮南……因為就北軍看來,荊州的江夏和南郡在南面,如同一隻勐虎,兇狠的直盯著中原腹地,而這只勐虎的兩隻利爪,分別是南陽郡和江淮之地,而南陽郡雖然富庶,但從南陽出兵,終歸還是需要越過梧桐山脈和方城山脈,對於中原來說,好歹也算是有一層屏障……但是江淮這支利爪就不一樣了,這是真正可以洞開中原的門戶!”

劉琦轉頭看向眾人,卻見在場的一眾將領的臉上皆是露出了恍然的表情。

“所謂欲固東南者,必爭江漢;欲規中原者,必得淮泗……其實對北軍來說,江淮之地的戰略威脅,遠遠要超過荊州。”

劉備在一旁道:“令君之意,是讓陛下著廬江的守軍北上,與我軍共同夾擊中原?”

諸葛亮搖頭道:“左將軍此言頗合兵法,但卻不符合眼下我軍的情況。”

劉備聽了諸葛亮駁斥他,並沒有生氣,反倒是站起身來,認真地作揖道:“還請令君指教。”

劉備的年紀那可是比諸葛亮大多了,而且如今剛剛被劉琦拜將,在一定層面上來說,諸葛亮眼下是他的副手,他能夠如此謙恭的對待諸葛亮,倒很是讓人驚詫。

諸葛亮也似乎沒有想到,劉備居然對他這麼客氣,急忙還手作揖。

隨後便聽他道:“按照常理而言,透過宛城和淮南,兩路興兵夾擊中原,對我軍而言確實是最好的戰策,但就廬江和九江而言,卻並不合適。”

“為何?”

“左將軍忘了,在陛下接手淮地之前,這兩地一直都在誰的掌控之中?”

“自然是袁……”

說到這的時候,劉備一下子啞然了。

他明白了諸葛亮的話中所指,開始認認真真地思索了起來。

劉琦聽了,當下無奈一笑。

“是啊,九江和廬江郡,在朕派人接手之前,是有袁公路執掌的。”

眾人聽到這,都紛紛恍然。

袁術是什麼德行,大家心中都有數。

他雖然是汝南袁氏子弟,卻多才華,但問題是袁術這個人在行為上異常奢華,且不懂得體恤百姓。

淮南的軍民,在他的橫徵暴斂之下,已經是窮困潦倒,屢次遭遇饑荒,直到淮南兩郡大面積的種植鎮西稻之後,情況才有所緩解。

如今的淮地,已經逐漸走上了正規,流離的百姓開始安定了下來,開墾田地,憑藉優勢的地理位置開始逐漸恢復繁榮,但因為先前被袁術禍害的太過厲害,當地的民生凋零的過重,如今只是剛剛趨於恢復安定。

如今淮地正在劉琦任命的郡守龐季和劉先的治理下,恢復了勃勃生機,同時淮地舊臣閻象,楊弘等人也在淮南協助治政,一副欣欣向好,但也不過是剛起步,軍事方面除了足夠鎮守本地縣城的兵馬之外,並無過多招募。

若是遇到重要情況,淮南的軍事守備,可能還需要依靠江夏的魏延幫忙。

在這種情況下,根本不可能指望淮南方面出兵相助。

說的直接一點,他們甚至可能連守衛的力量都不足。

沉默了一會之後,方聽劉琦緩緩言道:“孔明的意思,朕明白了,你是讓朕遷軍東向,前往壽春守備,預先埋伏,等待北方的軍隊南下,在江淮與對方決一雌雄,然後再攜大勝之威北上?”

諸葛亮道:“這正是臣的意思。”

話音落時,卻見關羽站了出來。

“雲長有何話講?”

關羽鄭重地對劉琦道:“陛下,所謂兵貴神速,我們如今已經在南陽郡集結了兵將,大有一鼓作氣北上之勢,如今反倒是捨近求遠,率兵前往淮南,如此一旦北方兵馬趕到豫州,排兵佈陣已畢,我等豈非坐失良機?眼下,我軍若是能夠向北出兵,先打下西平,上蔡諸地,佔據中原,直逼黃河北岸,與雒陽主力軍兩相呼應,則大事定矣!”

關羽的話,惹的李典,許褚,典韋,張飛等人紛紛點頭。

不是他們與關羽的關係好,而是在他們看來,關羽的戰略確實更加的符合兵家常理。

“你們,都同意誰的意見?”

劉琦的話問完了,半晌並無人應答。

“問你們話呢?”

終於,卻見典韋先站了出來。

“末將同意雲長的意見,確實符合兵家之策。”

典韋在這些人裡面功績頗高,別看他只是禁軍統領,但說起話來,怕是比左將軍劉備都有分量。

而身份最高的李典見典韋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也隨即輕咳了一下,道:“陛下,諸侯令君所言,不無道理,不過眼下局勢緊張,劍走偏鋒確實不太合適……還是關將軍的意見頗為穩妥。”

許褚道:“我等願意北上中原,為陛下建功。”

關羽與在場的一眾人,並不熟悉,這些戰將所言皆是發自肺腑,並無徇私。

劉琦又看向了司馬懿,周瑜,龐統三個人。

“你們呢?不站出來替你們的上官說一句話嗎?”

龐統輕咳了一聲,想要站出來說話,但卻有一隻手拽住了他。

司馬懿搶先他一步出來。

“陛下,我等年輕,又不曾領過兵,不知軍旅作戰玄機,旁聽就可,旁聽就可。”

龐統挑了挑眉,似乎是覺得司馬懿這樣做很是不妥,但他話已經說了,他此刻若是再多言,似有些妄自出風頭的意味,於是便不再多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劉琦站起了身,道:“好,你們的想法,朕知道了……今日權且散帳,容朕三思。”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