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60 計劃 合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蒙特雷納酒莊位於塔布斯路,具體來說就位於塔布斯路北側,納帕河東面。在這個區域內,只有4棟建築。門牌號1401號的是一個橡木酒桶廠,接著就是145號蒙特雷納酒莊,再往東就是1457號和147號,這兩戶都是住宅。

這裡地形挺有趣。納帕谷實際是由兩側連綿群山夾著的一長溜平地。在酒莊這裡,平地上很突兀的冒起了兩個小山包,一個是高出地面40米,直徑00米圓圓的饅頭形山包,另外一個是長00多米,寬80米,高10多米的茄子形小山包。

酒桶廠和蒙特雷納酒就位於饅頭山包的兩邊,木桶廠位於西南角,只佔了一小塊地盤,其他的地盤包括整個山包都是酒莊的財產。兩個山包之間的地盤都是酒莊所有,現在變成了肖逸飛的地盤。而茄子山包就被那兩家住戶分了。茄子山包再往東,和9號公路之間還有50多米寬的空地,這塊空地還是酒莊的地盤,可惜土地貧瘠,博沒有將這裡開闢為葡萄園,就讓他們荒著。

戴維指著的艾森家就是挨著荒地的147號。這裡就比博的別墅好多了,不僅旁邊就是晚上都有保安守衛的酒莊城堡,而且街道對面向南一百多米就有人家,而且還是幾戶人家。

肖逸飛指著靠近酒莊城堡的1457號問道:

“這個是誰家的?”

肖逸飛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這裡有一塊平地,他經常看見來酒莊品酒的客人不將汽車開進酒莊內的停車場,而是選擇將汽車停在這裡,然後順著玉湖湖邊走路進入酒莊。

“那是卡琳老太太的。我們租下來作為停車場了。”

說道蒙特雷納酒莊的停車場,那就多了,酒莊現在一共有5處停車場,(真事如此,01年博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酒莊已經有7個停車場。)從酒莊正大門進來有一個,然後位於酒莊和酒桶廠之間的山坡上有兩個停車場,玉湖旁邊還有一個停車場,最後一個就是租借的卡琳地盤。

蒙特雷納酒莊之所有有這麼多停車場,就是因為遊客多,在每年的夏季和秋季,大量的遊客湧入納帕谷,給各個酒莊帶來大量的旅遊收入。據統計,在199年,納帕縣的旅遊總收入,包括住宿、飲食、購買等等,總共才.6億美元,到去年,旅遊總收入已經超過了10億美元大關。

另外,卡利斯託加又是北加州最著名的溫泉小鎮,在冬季和春季,這兩個傳統的酒莊遊覽淡季,也能吸引來大量的遊客來到這裡,泡溫泉、做SPA等,順帶的,有部分遊客還是會到附近酒莊來遊覽一番。

在卡利斯託加的酒莊中,擁有城堡的酒莊只有兩家。除了山上的前年(007年)新建成開張的城堡酒莊(CastellodiAmorosa)外,就只有蒙特雷納酒莊有城堡。雖然城堡酒莊的城堡面積大,修的也好看,可蒙特雷納酒莊的城堡可是從1888年就建成了,迄今已經有10多年了。這種古老的酒莊城堡在美國可不多見,博已經有申請美國國家歷史名錄的打算了。

種種條件湊到一起,自然每年到蒙特雷納酒莊的遊客非常多,這就導致了酒莊的停車場一直在擴充,這樣才能容納那些開車前來的遊客。

肖逸飛一直覺得租的不如買的,他順口問道:

“那她賣麼?”

“不知道,要不你找人問問?”

肖逸飛開著酒莊的皮卡車,順著塔布斯路往前走,果然,147號的門口插著個“forsale”的牌子,下面寫著地產經濟的電話。肖逸飛拿起電話,打給了嶽妃,給她說了147號的地產經濟電話,並且讓她去問問1457號是否要出手。

嶽妃好不容易找到老本行,興沖沖地的出動了。很快,肖逸飛得到了訊息,147號要價近80萬,1457號還在考慮,嶽妃對它的估價是85萬美元。艾森家的地盤也大,大約是卡琳老太太家地盤的兩倍,並且房子也比較新,是1984年修建的,除了游泳池,還有一個花園和小池塘,要不是靠近9號公路導致有些噪聲外,價格肯定妥妥的百萬。

反觀卡琳老太太的家,就光光的一個游泳池,房子居然是二戰前修建的。天啊,都可以稱得上鬼屋了。這樣一算下來,卡琳老太太家的建築面積單價比艾森家低多了。

肖逸飛的設想中,要新修自己住的地方,自然是卡琳老太太家的位置更好,買下她的地盤,完全可以將“鬼屋”推倒,重建一棟現代別墅。至於147號買下來幹什麼,他還沒想好,詢價只是一種花錢的衝動在作祟。

肖逸飛直接說道:

“那就買,我委託你全權負責。”

現在肖逸飛最關注的就是“伊西斯空間”的訊息。可惜現在肖逸飛連伊西斯空間到底是個什麼樣子都不知道,想找都沒法找。這件事只能等著,等從漢斯日記中找到更多的資訊後才能開始尋找。

酒莊剛剛到手,除了給酒莊廚房增加了一個人手外,其他方面肖逸飛還沒有進行變動。正如毛老爺子說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下車伊始,指手畫腳是最要不到的。

當然,他實際上還是有很多想法的,只是他不知道這些想法到底如何。肖逸飛拿出記事本,將他想到的酒莊改進意見,等明天過渡委員會開會的時候提出來讓大家進行討論可行性。

一、二、三、四,肖逸飛很快寫到了葡萄園的重植問題。重植是因為葡萄樹已經過了盛果期,產量降低,已經變成了老藤。

現在肖逸飛也算是見識很多葡萄園了,他發現一些葡萄園以老藤作為賣點,不少葡萄酒標上標著“vieillevigne”(法語)或者是“oldvine”,這就表示這瓶葡萄酒是從老藤上採摘的葡萄釀造的。這樣的葡萄酒價格往往要高出許多。

對於老藤,現在世界上還沒有統一的標準,許多產區也沒有明文規定的標準,澳大利亞一般將樹齡5年的葡萄藤稱為老藤,70年稱為倖存老藤,100年稱為百年老藤,15年以上稱為始祖老藤。

根據一些說法,老藤因為根系更深,能帶出深層的礦物質,讓葡萄更加優秀,釀造出的酒也更有風味,更有層次感,更耐儲存。當然了,葡萄藤越老,產量就越低,可釀酒葡萄不就要控制產量麼,這種自然的控制可比人為的摘花去果更好。

不過,另外一種說法說是,老藤是個炒作的噱頭,酒的好壞與老藤與否無關。說老藤葡萄酒味道更好是由於老藤所在的地點。因為葡萄藤一般就60歲,他們能活的久,就是因為地方好,這樣好的地方本來就應該出好酒,就算是盛果期也會出好酒。

無論是不是炒作,但老藤的稀有性決定了老藤葡萄酒的價格更高一些。

如果按照5年是老藤的話,現在屬於肖逸飛的蒙特雷納酒莊也有老藤。比如有幾個地塊的197、74年赤霞珠可以算是老藤,而最古老的就是緊靠這蜜蜂丘的地塊,是197年種植的仙粉黛。

可是博對老藤卻不太待見,他認為老藤和盛果期的藤都差不多。因此他從001年就開始有計劃的將所有盛果期後的老藤葡萄園進行重新種植。現在酒莊每年都有一個地塊被推倒重新種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肖逸飛在看過葡萄園後,覺得讓博決定重新種植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密度問題。

酒莊是70年代種植的葡萄,當時流行的種植密度很稀,行距是1英尺(.6米),株距是8英尺(.4米)。這麼稀疏的株行距讓1英畝的葡萄園只有500株葡萄。而現在流行的種植密度要密一些,行距是8英尺,株距是6英尺,這樣1英畝就能有1千多株葡萄樹,這樣還能在控制株產量的基礎上,適當增產增質。

說道葡萄種植的密度,這裡就要吐槽兩句波爾多。

在波爾多,葡萄園的種植密度是一公頃6000到9000株。就是說每英畝就有000株。比如大名鼎鼎的木桐酒莊,他們的種植密度就是每公頃8500株,這就是相當於1.平方米就有一株葡萄。因此你到波爾多就能看見,他們的行距只有1.6米左右,株距更是連1米都沒有。

如此狹窄的行距,根本不用想開什麼拖拉機進去,要想耕地只能靠牛靠馬,甚至牛、馬調皮一點,都可能撞到旁邊的葡萄樹。

現在酒莊最先重新種植的是蜜蜂丘旁邊的1K地塊,重植8年後,現在葡萄樹已經進入了穩定高產的盛果期,據他們說品質明顯有了提升。這樣也意味著重植不能停下來,而是應該繼續。

但如果肖逸飛培育出經過空間強化後的葡萄苗的話,其他地塊不好說,這100多畝的莊園葡萄園肯定是要全部更新為最佳化品種的,在調配上不同比例的其他地塊赤霞珠,這樣才能提高售價增加利潤。那這樣的話,重植工作就應該暫時停下來。

只是根據翻譯出來的資料,歐西裡斯空間要植物種植一季,也就是半年到一年,才能強化完成,對葡萄這個品種,路易拉圖家族試驗出來的是一年,也就是必須要明年春天才能完成強化。

如果是以前,明年的時候,歐西裡斯空間中現有的葡萄就能移植出空間,種到大田繼續生長,可現在又冒出個伊西斯空間。肖逸飛推測,既然歐西裡斯空間能將植物進行強化,那伊西斯同樣作為農神,按道理她的空間也應該能提供植物某種強化。也許這個時候應該將葡萄苗移植到伊西斯空間中接受再次強化,讓新的葡萄兼具有兩個空間強化後的結果,這樣品質更勝一籌。看來葡萄園的重植工作要暫時停止。

哎,都是這歐西裡斯空間中的水,只能讓葡萄獲得一定程度的最佳化,要是像別人小說中那樣,灌一次水就能一步到位讓作物得到各方面的強化,那就方便多了。

當然了,也可以不停下重植工作,只是給他澆水讓葡萄獲得一些最佳化,提升部分品質,這樣經過最佳化後相信也能稍微提升一些葡萄酒的品質,讓肖逸飛能稍微提高一些售價。可是明明還有提升空間,能讓他賺取更多的利潤,如果放棄,肖逸飛又不甘心。

思考再三,肖逸飛最後決定,酒莊附近的這一百多英畝包括新買的50多英畝,暫時停止重植,等得到伊西斯空間,研究出它的強化效果後,種植經過兩個空間強化的葡萄品種。這裡的葡萄搭配上一定比例的其他地塊的葡萄品種,釀造出酒莊的葡萄酒。

隨即,肖逸飛又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空間中的葡萄苗數量絕對不夠外面重植所需,想要將葡萄園全部換成強化後的品種,一共需要十多萬株葡萄,難道自己要建立一個小苗圃?

肖逸飛晃悠到葡萄園中,找到了戴維,領著他來到元寶型葡萄園中間小山包的緩坡處,這裡坡度不大,全是火山岩,這種貧瘠的土壤,做葡萄園沒有問題。

“戴維,你說我們把這裡剩下的地塊開墾出來吧。”

戴維隨手抓了一把泥土,對肖逸飛說道:

“老闆,這裡土質可不太好。”

“我知道,你先開墾出來,我們不是聘請了鮑勃當土壤專家麼,給他一兩年的時間來進行改造,等改造好了我們再用。”

洋洋灑灑的火山灰從戴維手指縫灑落,戴維雙手拍了幾拍,揚起一陣灰塵:

“好吧,我會找人來開墾的。”

兩個人圍著小山包鑽了半圈,這裡大概能開出10英畝的樣子,成熟穩產後,酒莊又能增加兩千箱的產量。肖逸飛往山包上爬去,戴維不知道他想幹什麼,也只能跟著。過了半山腰,坡度達到45度,這裡全是全是破碎的小石頭,一不注意就要摔倒。

等到爬上山坡,四周的景色盡收眼底,納帕谷不愧是谷,兩邊漫延的群山夾著的幾公裡寬平地,每年至少都能創造十幾億美元的產值葡萄酒,加上其他旅遊等收入,人員工資、葡萄銷售等CDP至少幾百億。

兩個人在這個山包的頂上盤桓了一會兒。肖逸飛指著腳下問道:

“我打算將酒莊這邊的葡萄園都用上滴灌裝置。你說,在這裡修建一個供水塔,我們就能將所有的葡萄園鋪設滴灌系統,只要一開開關,就能保證所有的葡萄園得到灌溉。怎麼樣?”

“有滴灌裝置當然好,我們管理葡萄園更輕鬆不少,可是這可是一大筆支出。而且在這裡修建供水塔,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那就是有好處,對不?”

“是有好處,可是那也不用集中到一個供水塔吧,完全可以分散出幾個供水塔,這樣工程量小,並且管道也節省了許多。”

有滴灌裝置是方便肖逸飛新增空間水進去,而設定一個統一的大型裝置,就是方便自己或者是後代來新增空間水,要不然每次都要每個供水點去新增,那多麻煩。

“行了,就這樣決定了,咱們上滴灌。”

“老闆,維拉家的葡萄我覺得我們還是要重植才能保證品質,另外,那些70年代的老藤株距都跟現在的不一樣,我們現在安滴灌裝置,將來重植還要再折騰一會,還不如等著重植後,我們自己慢慢弄。”

“戴維,我想明年這裡的重植工作先停下來。”

“怎麼了,老闆。”

肖逸飛總不能說他想全部種上經過兩個空間強化的葡萄苗吧。

“我想先看看重新種植的葡萄苗到底表現如何再決定,並且,我們這好歹也算是老藤了,我想看再看看。”

“老藤也就那麼回事,並且當初70年代種的葡萄品種肯定不如現在的品種。”

“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叫一動不如一靜,並且現在生物技術發展這麼快,也許很快就會出現更好的品種呢。”

對這個問題,戴維現在也無所謂,他想了想,雙手一攤。

“你是老闆,你說了算,那我們就再看看。”

“當然了,我們也不是全部停下來。反正我們在其他地方還有那麼多地塊,今年就先選一個重植吧。”

說完肖逸飛又想到了苗圃的事。

“戴維,你說我們自己弄個苗圃自己育苗怎麼樣?”

“這個不用吧,我們每年重植需要一萬多株葡萄苗,根本不需要苗圃,並且開苗圃還需要種植各種砧木,確實沒必要建一個苗圃。”

“我們將來重要擴大規模的,到時候我們也弄個幾千英畝的葡萄園,那樣重植需要的數量就很大了。”

戴維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肖逸飛:

“幾千英畝?納帕谷內可沒幾個這麼大的葡萄園。”

“我們爭取嘛。”

“幾千英畝也不是一下子都重植的啊,每次還是不需要多少,真沒必要弄苗圃。並且那些苗圃賺的錢並不多,還得額外僱人照顧幼苗。”

“好吧,我再考慮考慮。”

收購過程寫的的確太過漫長,讓大家看的很痛苦,本人深感抱歉。但這些文字是兩個月前寫下的,我一時也不好修改,等哪天卡文的時候,我回頭來把這裡修改一下。總之,感謝各位能堅持下來,另外感謝書友的打賞“柳倒映如夢幻”,也感謝大家在書評區的鼓勵。

其實這一段弄的我也很鬱悶,這一週我一個字都沒碼,趕著將後面章節檢查修改了一下,免得再次出現這種拖文的地方。

本來這段感謝的話應該隨著上一章發出,可網路居然突然斷了,原來是欠費了,交了網費,回來時定時釋出已經把它傳送出來了,於是就這能挪到這裡。(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