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趨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戰機飛彈?”蘇教授說:“可是團長,戰機飛彈的發展幾乎已經到極限了,我們始終無法找到增加射程同時又能不扯斷導線的方法!”

王學新明白蘇教授所說的“極限”是什麼意思。

戰機飛彈最大的瓶頸就是“導線制導”。

這種魚雷用的導線雖然是鷹醬生產的在水裡可以延伸至幾十公裡而不被扯斷,但那是因為導線本身有一定的浮力在水裡幾乎不受力……重力與浮力相等,於是導線再長也不會出現自身重量扯斷自己的情況。

但這種導線用在空中而且還是高速飛行的戰機上就不一樣了,它不僅要承受重力還要承受勁風的拉扯,這使空空飛彈射程最多只能保證幾百米,再往上就存在一個無法克服的困難:導線會斷。

王學新當然想過這個問題,他只回了一句:“我們防空系統的飛彈不是可以不需要導線嗎?為什麼不把這種飛彈搬到飛機上?”

王學新這話一出就讓所有人都愣住了……這怎麼可能?

“團長!”蘇教授說:“我們的防空系統之所以不需要導線,是因為有一個龐大的定位系統、計算機和雷達在地面支撐著,如果要將這種飛彈搬到飛機上,就意味著也要將定位系統、計算機和雷達全都搬到飛機上,這……飛機裝不下吧!”

王學新不答反問:“蘇教授,我們防空系統的雷達可以探測多遠?”

“30公里左右!”蘇教授回答。

“如果我只要求它能探測十公里甚至更近呢?”王學新又問:“再加上大量使用電晶體,是不是就可以把體積縮小很多?”

蘇教授一愣,然後就明白了:“然後,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生產定位系統、計算機,縮小其體積和重量,最後裝在飛機上?”

王學新點了點頭。

這說法馬上就在會議室裡引起激烈的討論,有人認為這種做法不可行,因為它肯定會增加戰機的重量影響戰機的飛行效能,也有人認為這方法值得一試,因為它開創性的將防空飛彈帶到空中。

王學新保持沉默讓與會的研究員們自由討論了一段時間,十幾分鍾後才做出總結:

“有些同志擔心這麼做會給戰機增加太多的重量影響戰機的空戰效能,這是對的。但同時我們也要考慮到防空飛彈的威力和射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如果我們的飛行員能在兩公裡甚至三公里的距離擊毀敵機,即便犧牲一些機動性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那時敵機只能被動挨打毫無還手之力,就算有更好的機動性又能怎麼樣?”

“再說了,如果擔心重量大、體積大,我們可以進一步減輕裝置的重量和體積,同時也可以不斷最佳化演算法以達到這個目的!”

“所以我認為這是戰機發展的趨勢!”

會議室裡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因為王學新說的這些可以說顛覆了整個空戰,完全跳出了這時代用機槍互相追逐狗鬥的模式。

但王學新卻很確定,因為他知道將來戰機的作戰會發展成這種模式甚至都可能不帶機槍了。

但人總是會有這樣的慣性,他們總是擔心改變太多而無法掌控,王學新這次的改變就多得讓他們無法想像甚至可以說讓他們害怕了。

“團長!”和志民有些擔心的說道:“你這想法是好的,我也相信是對的,可是……現在我們正在與鬼子作戰,我們必須考慮實戰的因素,如果這種戰機沒能研發成功而鬼子又投入了BF109,那我們是不是就將陷入全面的被動了?”

王學新反問:“就算我們不研發這種飛彈,難道我們就不會陷入被動嗎?”

這話就把和志民給問住了。

事實的確像王學新說的那樣,就算八路軍沒研發空空導彈“拉5”也依舊比不過BF109,在空戰中依舊會陷入被動。

所以這時就出現一種情況,不管八路軍願不願意,似乎只能往這個方向發展。

這時陳傑風說話了:“我贊同團長的說法,如果是在以前,我們根本就沒有實施這個計劃的可能,繼電器和電子管計算機是不可能搬到戰機上,現在發展到電晶體才成為可能,而我們在這方面走到最前端,也就是說萬一我軍研發成功了,就走在世界的最前頭!這就不只是對華夏戰場的影響了,而是讓華夏在國際上取得前所未有的優勢,因為其它國家在未來十年都很可能無法追上我們,包括日不落和鷹醬!”

王學新暗暗點頭,陳傑風不愧是年輕人而且還是計算機方面的人才,他比別人有更具有冒險精神。

接著蘇欣也表示了贊同:“如果我們就只有這個選擇,那就不應該猶豫,剩下的就是考慮把團長說的想法實現。這其中也許會出現困難,但我們可以做兩手準備:一方面按同志們說的那樣對‘拉5’進行最佳化減輕它的重量增加其靈活性,另一方面按團長說的,把防空雷達搬到‘拉5’上,甚至這兩者並不衝突!”

眾人點頭表示同意。

因為把防空飛彈搬到戰機上同樣需要減重,減重之後再增加一些重量,最終有可能既能把防空飛彈搬到戰機上又能將重量控制在一個可接受的範圍內。

於是這件事就這麼定下來了,接下來所有的工作都是由蘇欣安排的,分配任務、人員以及調配裝備和資源等等。

反而只王學新這個提出想法的人空下來沒事幹了。

其實王學新真要做的話還是有很多事可以做,比如可以在積體電路方面給圖靈一點思路,直接就把計算機小型化帶上戰機,又或者給蘇欣研究的數控機床做點升級,這可以讓“拉5”戰機更精密於是就能做到減重。

但因為事情太多王學新就一時不知道怎麼著手。

就在王學新考慮從哪一步開始時,警衛員進來報告道:“團長,來蒙洛科夫來了,他希望見你!”

來蒙洛科夫?

他這時候來幹嘛?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遠征士兵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