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 展示力量(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三天中紀曉賓都帶著談仁皓他們在調查周圍海域的情況並且一直跟艦隊轟炸機部隊保持著聯絡並且每天都會分兩次將獲得的新資料給轟炸機部隊以儘量確保轟炸過程中不出任何的差錯。三天下來談仁皓也掌握了大量的知識特別是水文天氣等因素對海戰能夠造成多大的影響。這可以說是非常關鍵的在軍校裡談仁皓所學到的只是理論方面的知識而現在他可以從實際的操作中更加瞭解這些知識同時熟練的操作更為關鍵。

第四天也就是轟炸進行的那一天談仁皓他們在上午最後一次收集了資料在中午的時候就回到了勃浪河巡洋艦上。吃過午飯之後他來到了後甲板上。那架送他們過來的水上飛機停靠在巡洋艦後甲板的旁邊兩名飛行員正靠在甲板的欄杆旁邊抽菸。

郝東覺立即就上去跟兩個飛行員聊了起來他們有著共同的語言。常薦新在準備觀察用的裝置反正他也喜歡沒事找點事情做總不能閒著吧。談仁皓則感到有點緊張。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感到緊張也許是對未來的擔憂吧。

少尉你看起來有點緊張紀曉賓好像是突然出現在談仁皓身後的沒什麼可以擔心的我們做了最全面的準備如果連兩艘死魚般的戰艦都無法對付的話那麼第五艦隊也沒有任何理由存在下去了。

談仁皓尷尬的笑了一下深吸了兩口氣讓自己慢慢平靜了下來。

紀曉賓看了下手錶。半個小時後你們就上水上飛機轟炸會在一個小時後開始沒問題吧

談仁皓趕緊搖了搖頭。放心吧我沒問題。

紀曉賓拍了拍他的肩膀。保持冷靜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保持冷靜這才是最好的辦法明白嗎

談仁皓尷尬的笑了一下比起紀曉賓上校他還太年輕了。

二十五分鐘後談仁皓帶著常薦新叫上了還在與兩個飛行員聊天的郝東覺登上了水上飛機。兩名飛行員也立即上了飛機。在讓動機空轉了兩分鍾之後水上飛機緩緩的脫離了勃浪河號輕巡洋艦接著開始在海面上滑行加在達到了8o節的度時水上飛機如同一隻笨重的天鵝一樣脫離了水面升到了空中。

長官我們將在五百米高度上飛行。機長是一名上士他朝前下方的洞庭湖號戰列艦指了一下我們將在大概兩千米的範圍外盤旋如果有其他要求的話你可以及時的告訴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能飛得更近一點嗎談仁皓微微皺了下眉毛扯著嗓子大聲喊了出來。

這是規定的最小安全距離。不過可以飛得更高一點。

那就飛得更高一點談仁皓拍了下上士機長的肩膀最好到一千米的高度今天的雲層很高不會擋住我們的視線。

水上飛機爬升到了一千米的高度然後已洞庭湖號戰列艦為圓心在半徑為兩千米左右的圓形航道上盤旋飛行。談仁皓三人也趕緊準備好了用來觀察與紀錄的裝置。他們每人都有一副望遠鏡另外三人手上都有一個裝有硬木板的夾子夾子上別著洞庭湖號戰列艦與嘉定號重巡洋艦的側視與俯視平面圖。為了儘量確保觀察得出的結果沒有大的誤差三人將分別觀察炸彈的彈著點以及魚雷的命中點然後將三人得出的結論進行對比分析這樣就可以得出一個比較準確的結論了。

時間過去得很快在上士機長提醒三人轟炸機編隊出現的時候他們立即朝西南方向上的天空看去。

密密麻麻的幾十個小黑點就如同一群蚊子一樣轟炸機編隊在迅的靠近接著其中十多架塘鵝式魚雷轟炸機開始降低高度而另外兩種轟炸機則開始爬升。按照轟炸計劃先將由攜帶燃料最少的魚雷轟炸機投下魚雷然後是俯衝轟炸機最後是水平轟炸機。

開始了郝東覺的視力是三人中最好的他提醒了兩個同伴。

海面上十二架塘鵝分成了三個編隊以幾乎帖著海面的高度向著洞庭湖號戰列艦撲了上去。這十二架轟炸機上的飛行員都經過了特別訓練。第一組的四架轟炸機準確的將四條魚雷投放到了預定的入水點接著海面上就出現了四條不太明顯的魚雷尾跡。第二組的四架轟炸機跟著進入再次投下了四條魚雷。不過這次海面上只出現了三條尾跡。

談仁皓再次觀察了一下魚雷入水點然後就轉頭看了眼旁邊的郝東覺。

肯定是有條魚雷撞到了海底的礁石上郝東覺的神色有點不好看因為是他提出降低飛行高度以減少魚雷入水後的下潛深度的。

談仁皓迅的紀錄下了這一點就算這並不太光彩不過他不會迴避問題。

一千五百米的距離對航母35節的劍魚魚類來說最多隻需要兩分半鍾的時間。在魚雷入水的時候常薦新就已經按下了手上的跑表計時器同時他還小聲的念著時間到最後五秒鐘的時候他才大聲的喊了出來。

五四三二

沒有等到常薦新數到一的時候突然海面上的洞庭湖號猛的一震兩股巨大的白色水柱從戰列艦左舷的舯部竄了起來數萬噸重的戰列艦幾乎是被抬出了水面然後再砸了下去接著就是兩股幾乎同時出的猛烈爆炸聲傳了過來水上飛機也微微的震抖了一陣。就在三個年輕軍官驚訝不已的時候突然戰列艦再次猛的一震接著第三股水柱騰到了半空中戰艦如同一條受傷的鯨一樣出了吱嘎的呻吟聲而猛烈的爆炸聲幾乎蓋過了水上飛機動機的轟鳴聲。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閃爍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