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六六章 技術難題包乾到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BSEC換到了KrF準分子激光器和800nm製程工藝的專利技術,還不能生產1um製程工藝的光刻機。

晶圓上面還有5英寸、6英寸和8英寸,製程工藝還有1um、800nm、500nm和350nm,任重道遠!

落後十年都不止!

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前世舉G 之力追了三十多年也沒追上,每年不得不花費3000多億美元進口晶片!

這就是信奉“貿工技”、“造不如買”的代價!

八八年,滬海貝嶺半導體公司進口一條4英寸晶圓和2um製程工藝的半導體生產線。

九零年,滬海飛利浦半導體公司進口一條5英寸晶圓和1um製程工藝的半導體生產線。

九一年底,首鋼總公司和NEC在京城SJS區成立了首鋼日電電子有限公司(SGNEEC控股50.3%,首鋼控股49.7%,注冊資金207.5億日元,進口一條NEC生產的6英寸晶圓和1um製程工藝的半導體生產線,合資公司去年三月動工,如今還在建設之中。

今年四月,曾是國內最大的電子元器件廠、京城電子管廠(774廠)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宣佈退出IC產業,廠長王東生帶領幹部職工自籌650萬元資金進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京城東方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王東生出任董事長兼總裁。

五月,華晶電子集團花費15億元巨資,引進了美國朗訊半導體裝置公司生產的一條6英寸晶圓和1um製程工藝的半導體生產線,如今還在建設階段。

滬海曙光東芝晶圓公司(TTFAB)如今還是國內最先進的晶圓公司!

“魏總,我們如今生產一條4英寸晶圓和1.5um製程工藝的半導體生產線需要多少成本?”

“董事長,大概需要九千萬元。”

“魏總,如今進口一條4英寸晶圓和1.5um製程工藝的的半導體生產線大概需要多少美元?”

“董事長,大概需要1400多萬美元。”

魏建國和鄧國輝等眾人一臉的尷尬。

“同志們,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GCA八年前就能生產800nm製程工藝的光刻機,如今能生產500nm製程工藝的光刻機,但還是年年虧損,不得不裁員近七成,美國訊號公司為了減少損失,不得已將47%的GCA股權出售,如今尼康半導體裝置公司量產350nm製程工藝的光刻機,佔據了高階光刻機市場,正在研發250nm製程工藝的光刻機,除了磁懸浮式雙工作臺系統,BSEC如今的水平與尼康公司相比,按照如今的發展速度,差距不止二十年,全體管理層和普通員工都要有緊迫感,不然公司前途也不好!”

重生者已不擔心,先後投資ASML、Cymer、BSEC、GCA、MEMC和Zeiss SMT AG,完成了光刻機的佈局。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種子已播下,等待秋天到來。

BSEC光刻機半導體研究院如今正在消化吸收ArF準分子激光器和800nm製程工藝的專利技術。

如今BSEC光源廠生產出ArF準分子激光器只是時間問題,解決了光刻機光源難題;購買Zeiss SMT AG生產的光學系統,解決了光刻機光學系統難題;光刻機雙工作臺系統研究所攻克5英寸晶圓、6英寸晶圓和1um製程工藝的磁懸浮式雙工作臺系統也是早晚的事情。

光刻機的三大核心技術都有了著落,其中磁懸浮式雙工作臺系統技術全球獨一。

得到了800nm製程工藝專利技術,到時理論上生產1um製程工藝的光刻機應該問題不大。

要是BSEC的管理層和普通員工沒有危機感,公司沒有激勵機制,進步緩慢,在半導體產業日新月異的大環境下,也會被淘汰。

“同志們,公司如今有這麼好的條件,要發揮公司所有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徹底打破管理層終身制和員工鐵飯碗,魏總、李副總和錢副總商量一下,制定一套公司管理層和普通員工競聘上崗的考核辦法和公司制度,到時競聘上崗,能者上劣者下。”

“好的,董事長!”

魏建國、李昌傑和錢國培頓敢壓力明顯,上面將三家年年虧損的光刻機半導體研究所及其配套工廠交給孫健,責任重大,他投下巨資,也不會容許公司人浮於事,繼續虧損下去,不然誰也受不了。

“鄧院長,如今研究院的研究裝置和材料先進,人員配備齊全,你們三人商量一下,研究院以生產6英寸晶圓和1um製程工藝的光刻機為中心,將技術難題一項項列出來,競爭上崗,包乾到人,規定時間,簽訂軍令狀,誰能開發出來?根據難易程度不同,重獎項目組五萬元到五十萬元不等,專案組組長將得到專案獎金的四分之一,將來就是該專案研究部部長。”

“好的,董事長!”

名利雙收,誰不拼命?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將會被激發,鄧國輝預感一項項技術難題將被攻克。

“魏總,鄧院長,將二年內不能解決的6英寸晶圓和1um生產線上的技術難題全部列出來,委託給國內其他科研院所,公司購買對方的專利技術;二年內不能研發生產的裝置和材料列出來,同國內外生產商簽訂長期供貨合同,公司二年內不能生產6英寸晶圓和1um製程工藝的光刻機,四年內不能生產一條6英寸晶圓和1um製程工藝的半導體生產線,我將取消相關的研究和生產部門,相關管理層和普通員工下崗或分流。”

揹負的社會責任太大會被累死,大而全的BSEC也會被拖死,大不了專業生產BSEC光刻機!

“好的,董事長!”

“好的,董事長!”

“魏總,鄧院長,國內外有真才實學的人才,不受年齡、學歷和職稱的限制,不拘一格的招聘進來,拉開管理層和普通員工的收入差別,拉開技術人員與普通員工的收入差別,將混日子的管理層和技術人員清除出去,將有真才實學的普通員工晉升管理層或技術人員,樹立人人爭先的公司文化和公司制度。”

“好的,董事長!”

“好的,董事長!”

眾人眼前一亮,收入將大幅增加,精神倍增,這種改革在G企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透過一系列運作,明白眼前的年輕人有能力和方法讓公司繼續生存下去,並發展壯大起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