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六章 TD-SCDMA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孫健指揮王謝年、鄧中強、朱志傑、李國良,投資資金,組織研發人員,研發路由器、調制解調器和網絡卡等網路通訊設備,後來成立了曙光網際網路裝置公司,生產曙光牌路由器、調制解調器和網絡卡等。

如今,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曙光牌交換機、路由器、調制解調器、網絡卡、集線器、網橋、路由器、閘道器、網路接口卡(NIC)、無線接入點()等網路通訊設備由於技術先進,物美價廉,售後服務好,已經佔據國內近五成的市場份額,四成被思科、貝爾、摩托羅拉、愛立信、三星、IBM、西門子等公司佔據。

曙光通訊集團旗下的曙光程控數字交換機公司、曙光通訊設備公司和曙光網際網路裝置公司搶走了不少日本和歐美通訊設備公司在國內的市場份額,被日本和歐美通訊設備公司視為眼中釘。

接到王謝年從美國打回來的電話,孫健也不著急。

前世,孫家當時也是江城第一批安裝ADSL寬頻的家庭,1999年,電信開展“迎國慶優惠安裝寬頻”的活動,初裝費忘記了,他自己從電信營業部帶回一個ADSL寬頻路由器,換掉原來的ISDN就夠了。

樓道內電信的寬頻箱內安裝了ADSL Modem,用數字編碼技術從現有銅質電話線上獲取最大數據傳輸容量,同時又不干擾在同一條線上進行的常規話音服務,用電話語音傳輸以外的頻率傳輸數據,使用者可以在上網的同時打電話或傳送傳真,而這將不會影響通話質量或降低下載I內容的速度。

從1999年國慶節開始,只要買得起電腦的家庭都逐步安裝了ADSL寬頻,當時感覺網速如飛。

指示朱志傑和李國良聯手研製ADSL Modem和寬頻路由器的硬體系統,指示嚴元朝研製ADSL Modem和寬頻路由器的軟件系統。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曙光通訊集團和鯤鵬軟體集團都是上市公司,按照ADSL技術開發三方合作協議,曙光通訊集團將支付15%的利潤給鯤鵬軟體集團,10%的利潤給國智半導體集團。

“孫總,等TCG拿到ADSL Modem和寬頻路由器的公司發明專利後,國家就開始推廣ADSL寬頻業務,TCG要將這兩項公司發明專利技術以合理的價格向國內外網絡設備公司轉讓。”

吳部長心裡讚歎,據行業人士估計,曙光通訊技術研究院和國智半導體研究院的整體實力已經超過了中科院旗下的無線通信技術研究中心和原郵電部旗下的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不僅開發成功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ADSL技術,還率先開發成功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3G移動通訊技術、TD-SCDMA。

“好的,吳部長!”

花花轎子人人抬,擁有ADSL的公司發明專利,曙光通訊集團也不能吃獨食。

ADSL寬頻的安裝將以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為主體,曙光通訊集團只是網絡設備提供商之一。

“孫總,告訴你一個好消息,葉院士組織編寫的TD-SCDMA建議草桉已經提交給了國際電信聯盟,我們只能靜等佳音。”

“恭喜吳部長!”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移動通訊的發展,e技術已經不能滿足用戶對更大容量和更高資料速率的需要,它能夠提供部分分組數據業務,如收發E-mail、FTP、Web瀏覽等,但對於含有影象、聲音等的內容,如VOD、在線視聽、實時影片影象傳送,需要有較寬頻寬接入的數據業務還難以提供。

1998年3月美國TIATR45.5委員會採用了一種向後相容IS-95的寬頻CDMA框架,稱為CDMA2000,並作為第三代移動通訊空中接口標準提交給國際電信聯盟(ITU)。

CDMA2000的目標是提供較高的資料速率以滿足IMT-2000的效能要求,即車行環境下至少144kb/s,步行環境至少384kb/s,室內辦公環境下至少2048kb/s。

IMT-2000的目標是,世界範圍內設計上的高度一致性;與固定網路各種業務的相互相容;高服務質量;全球範圍內使用的小終端;具有全球漫遊能力;支援多媒體功能及廣泛業務的終端。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對第三代無線傳輸技術(RTT)提出了支援高速多媒體業務(高速移動環境:144Kbps,室外步行環境:384Kbps,室內環境:2Mbps)、比現有系統有更高的頻譜效率等基本要求。

1996年底,在科技部、郵電部和中科院的領導下,組織國內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無線電通訊技術專家和教授,經過充分的論證,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1996年編寫的IMT-2000(Iioeleunis 2000)3G規範標準,決定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3G通訊技術標準,名稱初步定為DT-SCDMA。

1997年初,ITU發出通函,要求各國在1998年6月前,提交候選的IMT-2000無線接口技術方案。

TD-SCDMA是Time Division-Sy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時分同步分碼多重進接)的簡稱。

國家撥出4000萬元鉅款,將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3G通訊系統的任務交給了中科院通訊技術研究中心、原郵電部旗下的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大唐電信)、曙光通訊集團旗下的曙光通訊技術研究院、巨龍資訊公司,每家1000萬元,各自組織研發人員,按照IMT-2000規範標準展開攻關。

曙光通訊集團再投資5000萬元,以曙光通訊集團為主,任命曙光通訊技術研究院顧問、工程院院士葉銘新為聯合攻關組顧問,曙光通訊技術研究院院長、工程院院士朱志傑為組長,鯤鵬軟體研究院院長、工程院院士嚴元朝為副組長,國智半導體研究院院長、研究員李國良為副組長,組織三家研究院的精兵強將展開聯合研發,爭取第一個研發成功。

不負所望,1997年7月,曙光通訊集團率先研發成功TD-SCDMA。

TD-SCDMA透過最佳自適應資源的分配和最佳頻譜效率,可支援速率從8kb/s到2Mb/s以及更高速率的語音、影片電話、網際網路等各種3G業務。

經過聯合專家組論證,曙光通訊集團組織研發成功的TD-SCDMA以智慧天線、同步分碼多重進接、接力切換、時分雙工為主要特點,符合IMT-2000規範標準,將作為中國申請3G通訊標準的藍本。

專家組成員馬上起草符合IMT-2000要求的TD-SCDMA建議草桉,該標準草桉將提交給了國際電信聯盟(ITU)。

院士葉銘新擔任TD-SCDMA建議草桉起草專家組組長,朱志傑和李國良是草桉起草專家組專家之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