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八章 助網易一臂之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鯤鵬網際網路公司(PI一家獨大,蘇偉領導的PENG遊戲公司如今有遊戲軟件工程師213人,佔據先發的優勢,在孫健的引導下,9年來開發的17款網絡遊戲已經佔據國內近八成的網絡遊戲市場份額,一枝獨秀!

註冊本金只有50萬元的網易公司想取得前世的非凡成績,難度巨大,孫健想考考26歲的丁雷如何突圍?

孫健認為自己橫空出世,成了阻礙像馬運、馬華騰、張超陽和丁雷等前世商界大老創業的絆腳石,不拿出資金“補償”一下,勝之不武,心裡不安。

這些人上門來找孫健融資,他都有義務和責任幫助對方,但也不會主動上門拜訪,更不會送錢上門,這就是因果!

“孫總,我認為隨著年輕人上網人數越來越多,網絡遊戲將成為青年人上網的最愛,網易公司將重點開發網絡遊戲,一旦一款遊戲在市場上火爆,網易公司就能實現盈利。”

丁雷以為孫健在商言商,想少花錢多佔股份,只要能用30%的股權融資50萬美元,網易公司就能活下去。

“我看好丁總和網易公司,淘寶控股公司投資100萬美元持有網易公司30%的股權,但有個先決條件,網易公司進行B輪融資時,淘寶控股公司有優先融資權。”

孫健看見丁雷有些慌了,不敢再問下去,網易公司前世佔據優勢的163免費郵箱和BBS聊天平臺已經成為PN的主打平臺,國內上網者幾乎沒有一人註冊一個不免費的郵箱和聊天號的,網易公司想在這二塊尋求突破,需要大量燒錢,網絡遊戲沒有先來後到的優勢,只要開發一款年輕人喜歡的遊戲就能吸引他們註冊上線,這是網易公司突破的好方向;年輕人創業不容易,自己前世像丁雷這個年齡時,只敢循規蹈矩,在衛校當老師。

“多謝孫總!”

丁雷非常感動,誤解了孫健。

------

京城。

“老薑,孫健這樣任意投資,培養了4個競爭對手,還害了我們!”

瀛海威總經理張樹欣看到網易公司PN上刊登的宣傳廣告,這段時間,淘寶控股公司先後投資阿裡巴巴公司、騰訊公司和搜狐公司,忍不住向丈夫姜作湘訴說,孫健財大氣粗,PIC不懼任何競爭對手,但如今還沒有盈利的瀛海威將又多4個競爭對手,頓感壓力劇增,心裡對孫健有怨氣,向丈夫姜作湘訴說。

張樹欣1992年創辦經營京城天樹策劃公司,代銷IBM、惠普等美國品牌電腦。

1994年5月27日,.pn.上線,張樹欣第一時間連上,迫不及待的瀏覽PN網頁,眼前一亮,又驚又喜,一片嶄新的天地在他眼前開啟,一些從沒有聽的“Email”、“BBS”紛紛灌輸大腦,如醍醐灌頂。

1995年5月18日,京城瀛海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注冊資金700萬元,出資人是張樹欣和姜作湘,丈夫擔任董事長,他擔任總經理。

瀛海威經營因特網服務提供商(ISP)。

中國第二家民營網際網路公司誕生!

9月30日,瀛海威時空正式運營。

張樹欣花費8萬元,在中官村南大街零公里處豎起一塊“中國人離資訊高速公路有多遠?”的大幅廣告,瀛海威和創始人張樹欣迅速成為網際網路上的焦點。

由於瀛海威缺少建設網路基礎設施的資金,外經貿委屬下的中國興發集團投入的資金正好迎合了瀛海威發展網路技術和資訊、擴大使用者的需求,透過談判,興發集團和瀛海威達成一致。

1996年10月,瀛海威科技有限公司變更瀛海威資訊通訊有限責任公司,同時透過增資擴股變更原有產權。

新成立的瀛海威資訊通訊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8000萬元,新增資本7300萬元,中國通訊建設總公司、中國興發集團公司、央行京城信託投資公司成為瀛海威的三家新股東,三家新股東佔股74.5%,興發集團實際投資5700萬元,佔股66%。

張樹欣的天樹公司和姜作湘的臥雲公司的無形資產溢價1420萬元,加上原有注冊資本(700萬元),合計2120萬元,佔股26.5%。

總部設在海D區復興路15號。

張樹欣經董事會授權擔任總經理,負責企業的經營管理。

興發集團總裁梁葉萍出任瀛海威的董事長兼法人。

1997年2月,瀛海威在3個月內,在8個城市開設分站。

瀛海威建設主幹網,投資是一個天文數字,再加上其資金主體是銀行,有沉重的利息包袱,興發集團投資的5700萬元很快燒完,截至到1997年底已經虧損2000萬元,在加上網上延A和網上中國專案失敗,讓失血的瀛海威雪上加霜。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PN這道巨山擋在瀛海威前面無法逾越,1997年網易、四通利方(新浪的前身)、abyte和搜狐的崛起,不斷蠶食瀛海威的勢力範圍。

1997年底,瀛海威實際投入的股本金、銀行貸款和股東增加貸款總共1.6億元,按照預期的投入產出,其目標收入是1.1億元,最低估計也是9000萬元,然而實際收入只為963萬元,花在廣告宣傳方面的費用高達3000萬元。

如此收入過低、投入產出過於懸殊的比例,導致瀛海威的經營對追加資金和借調款的過於依賴,而貸款所產生的過高的財務費用,更使得瀛海威經營無法進入良性循環,直至發展到連生存都成問題的地步。

控股股東興發集團總裁梁葉萍很快就發現瀛海威是個無底洞,上億元投下去後,不要說盈利,連怎麼盈利的門都沒有摸到,對總經理張樹欣的意見很大,提出瀛海威必須由“百姓網”向更有盈利能力的商業網轉型,但不符合張樹欣的遠景規劃。

張樹欣不同意公司轉變經營模式,興發集團開始為為瀛海威尋找新的投資者,尋求脫手和盈利的機會。

1997年10月21日,興發企團集團總裁梁葉萍代表瀛海威,同香江中策公司總裁黃宏年草簽合作意向,由中策持股75%的香江星光電訊和瀛海威,在京城成立星光瀛海威國際電腦網絡服務公司。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