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六章 GZ-C4000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1993年3月,INTEL推出了新一代中央處理器、80586,由於CPU的市場競爭趨向於激烈化,INTEL覺得不能再讓AMD和Cyrix等CPU公司用同樣的名字來搶自己飯碗,於是提出商標注冊,由於美國法律不能用阿拉伯數字註冊,於是Iium註冊商標。

Pentium在拉丁文裡面就是“五”的意思,INTEL公司還起了一個好聽的中文名字、奔騰,內部電晶體數量高達310萬個,最初推出時鐘頻率是66MHZ,運算能力也比33MHZ的80486DX高出3倍。

AMD也推出了5x86系列CPU,它是486級最高主頻的產品,有120MHZ和133MHZ,採用了一體的16K快取,350nm製程工藝,33×4的133MHZ,效能直指Pentiun 75MHZ,並且功耗要小於Pentium。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Cyrix也很快推出了自己的新一代產品5x86,仍然延用原來486系列的CPU插座,而將主頻從100MHz提高到120MHz,5x86比起486來說效能是有所增加。

第一臺IBM奔騰電腦於1993年6月首臺問世,聯想集團於1993年11月推出了國內首臺聯想586電腦,價格11000元;長城集團於1994年1月推出長城586電腦,價格10500元。

長城486電腦和聯想486電腦的市場價格降到8000元左右。

1994年,Pentium的時鐘頻率升級到100MHZ,比33MHZ的80486 DX要快6至8倍,如今時鐘頻率升級到200MHZ。

早期的奔騰75MHz~120MHz使用500nm製程工藝,後期120MHz頻率以上的奔騰則改用350nm製程工藝。

1996年2月和4月,AMD和Cyrix先後推出了K5和6x86處理器,但上市時間比英特爾的Pentium晚了近三年,再加上效能不好,市場反應平平。

1996年8月,Iium MMX誕生,一項多媒體指令增強技術在CPU中應用,包括57條多媒體指令,這些指令可以一次處理多個資料,MMX技術在軟體的配合下,可以得到更好的效能,提高了電腦在多媒體、3D圖形方面的應用能力。

Iium MMX的製程工藝350nm,整數運算和浮點運算更加強大,遠遠的將競爭對手AMD和Cyrix拋在了後面,獨霸高階電腦和伺服器的CPU。

Iium MMX一枝獨秀。

“恭喜陳所長,我代表曙光通訊集團獎勵伺服器CPU研究所500萬元。”

孫健親自開車來到國智通訊半導體研究院伺服器CPU研究所,王謝年、李國良、陳智慧、宋元義、陳永清、鄧清和金燕聞訊後下樓迎接,一行人來到會議室,面帶笑容的接見了GZ-C4000的主要研發人員。

一般人不理解孫健激動的心情。

伺服器稱為高階計算機!

從1988年7月,曙光通訊技術公司投入巨資,為宋元行博士和陳永清博士成立國智伺服器研究部,從零開始,研製伺服器主機板和伺服器CPU,一晃過去八年,國智伺服器主機板研究所如今有356名研發人員,國智伺服器CPU研究所有347名研發人員,超過五成是博士,其中四成是從美國招聘的博士。

90年8月,GZ-C1000的研發成功打破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電腦伺服器中央處理器的技術壟斷,意義非凡,當晚的新聞聯播播報了GZ1000的問世,中國公司從此再也不需要在玻璃房子裡放置伺服器了。

如今裝配相當於486處理器GZ-C3000的GZ-3000伺服器,如今市場價只有8800元,裝配相當於386處理器GZ-C2000的GZ-2000伺服器只要6800元,質優價廉,加上五星客戶服務,佔領了國內中低端伺服器市場的七成,提高國內伺服器公司進入的門檻。

委託給PGCA晶圓公司生產的GZ-C4000試驗用CPU,相當於586處理器,擁有320萬個電晶體,時鐘頻率75MHZ,透過測試,運算能力比時鐘頻率50MHZ的GZ-C3000高出4倍。

宋元義領導的國智伺服器主機板研究所,去年底已經研發成功GZ-4000伺服器的主機板,如今正在研發GZ-5000伺服器的主機板。

GZ-tel Pentium MMX還有不小的差距,落後於K5和6x86處理器。

有了GZ-C4000,GZ-4000伺服器將在國智伺服器裝置公司誕生,將搶奪國內伺服器的中端市場。

啪啪……

“陳所長,宋所長,曙光通訊集團出面,為二位所長申請工程院院士。”

陳永清研究員和宋元行研究員八年來還在《Progs of the IEEE》、《IEEE Ele Device Letters》、《Journal of Solid State Circuits》和《Micrineering》等SCI雜誌上發表了20多篇影響因子超過5的論文,成為幾家國際知名雜誌的審稿人,擔任復大和滬海交大的名譽教授,享譽國內外,在國內微處理器領域和伺服器主機板領域,兩人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成為工程院院士也是眾望所歸。

以孫健的名望和手段,申報成功的機會就更大一些。

“多謝孫總!”

“多謝孫總!”

1988年7月,陳永清和金燕被邀請從美國來到國智通訊半導體研究所,專門成立國智伺服器研究部,夫妻倆心裡很感動,但還是有些擔心,但隨著GZ-C1000到GZ-C4000的研發成功,夫妻倆不僅事業成功,還成為千萬富翁。

“陳所長,馬上啟動GZ-C5000的研發,需要多少研發經費,向李院長提出申請。”

得隴望蜀!

GZ-C5000的目標是Iium MMX,提高GZ-5000伺服器在多媒體、3D圖形方面的應用能力。

孫健慶幸成立了PG的半導體生產線於94年8月投產,不然GZ-C4000的試驗用CPU不得不委託給臺積電。

如今要人有人,要錢有錢,研發成功GZ-C5000將只是時間問題,但孫健開始擔心到時國內沒有一條350nm製程工藝的半導體生產線,要是美國耍流氓,將會面臨有米無鍋的局面。

“好的,孫總!”

“王總,馬上組織國內的專家鑑定,向國家專利局和世界專利局申請公司發明專利。”

當年,滬海曙光通訊技術公司股改時,國智通訊半導體研究院、國智半導體裝置公司和國智智慧安防系統公司沒有進入曙光通訊集團,劉宏宇擔任總經理的國智半導體裝置公司和黃明山擔任總經理的國智智慧安防系統公司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行政業務仍由曙光通訊集團管理;國智通訊半導體研究院的行政和後勤管理都歸曙光通訊集團管理,後勤管理按照市場價格付費。

“好的!”

看見揮灑自如的孫健,已經52歲的王謝年慶幸當初的選擇,就像昨天似的,記憶猶新,如今也是千萬富翁,名利雙收,兒子王進智去年從麻省理工微電子博士畢業,如今在國智伺服器CPU研究所擔任研發人員,姑娘王進慧還在美國斯坦福攻讀通訊工程博士學位。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