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論倭寇【求訂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醉仙樓乃是南京城有名的食府酒樓。

此時醉仙樓二樓雅間,張忠與李隆相對而坐。

“還是南京城好呀!北疆苦寒,我鎮守山海關期間,吃不習慣,睡不踏實。”李隆端起酒杯,將杯中的“竹葉春”一飲而盡。

“南京雖好,我卻要離開了。”張忠笑道。

“你何時啟程南下浙江?”李隆將酒杯放在食案上,皺眉問道。

“已經定了,明日便出發,軍情如火,耽擱不得,再者我也想早點巡視完浙江,便返程回京師。”張忠徐徐說道。

“如此也好,只是你不在京師,倒是錯過一場熱鬧了。”李隆身體前傾,低聲說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京師發生何事?”張忠疑惑問道。

“我自山海關卸任總兵官後便入京面見陛下,等我到達京師時,那時朝中正在議論東宮之事。”李隆低聲道。

“要立太子了嗎?”張忠聞言心中一驚,脫口問道。

“如今陛下膝下有三位皇子,分別是胡皇後所生皇嫡子璉;孫貴妃所生皇長子鎮,吳賢妃所生皇三子鈺。”李隆解釋道:

“皇三子還小,這個暫且不說,可皇長子與皇嫡子已經到了入學啟蒙的年紀,按照國朝制度,需要確立東宮,這才好出閣讀書的。”

“皇嫡子乃是皇后所出,天生佔有大義名分,這個應該沒有什麼可質疑的吧!”張忠皺眉道。

“朝中大臣原來也是這樣想的,可是後來,禮部尚書胡濙按制上書請立太子時,陛下卻留中不發,態度不明。”李隆肅然說道。

“這是要上演國本之爭嗎?朱瞻基不會也像萬曆一樣執拗糊塗吧!”張忠在心中腹議道。

“後來情況怎樣?”張忠好奇問道。

“還能怎樣,朝中文臣自然是炸鍋了,就連胡尚書也懵逼了,本來大家都以為這事沒什麼可爭的,誰知陛下竟然是這個態度了。”李隆感慨道:

“所以自胡尚書之後,科道言官紛紛上書,督促陛下表明態度,最後內閣的三楊出面都平息不了此事。”

“陛下最後表態了嗎?”張忠急切問道。

“陛下以皇子年幼,心性不定為由,不想早立太子。”李隆說道。

“文官不會滿意這個結果的。”張忠說道。

“他們的確不滿意,但是陛下不再理會他們了,凡是有關的摺子一律留中不發,所以我離開京師時,此事已經僵持住了。”李隆說道:

“所幸你即將巡視浙江,可以不用攪合到這個旋渦中去。”

“可我想參與其中呀!雖然大明戰神繼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我不在京師盯著,終究不放心呀!”張忠在心中嘀咕道。

“你此次巡視浙江,為了的防範倭寇,你生長在北方對倭寇瞭解多少?”李隆關心問道。

“這個我前世還真的瞭解過,所謂’南倭北寇’,聊到明朝,關於倭寇,哪怕是個業餘的,都能說道幾句。”張忠心中暗道。

就張忠所知,有明一代,這倭寇大致分成兩個時期。

倭寇之患,有前期倭患(真倭)和後期倭患(假倭)之說。

前期倭患指的是建國之初,正值日本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一些戰敗的武士,浪人,海盜,在本國待不下去,便聚集起來,攜帶武器,侵犯明朝,搶劫財物,無惡不作。

與此同時,元末明初戰爭中,戰敗的方國珍、張士誠等殘餘部隊退入沿海島嶼,據島為寇,勾引日人結為勢力,侵擾東南沿海。

此時的倭寇多是真的日本人,而明朝人只是帶路黨。

而等到了嘉靖時期,尤其“寧波爭貢事件”後,夏言堅決主張“禍起於市舶”,於是嘉靖皇帝關閉了寧波市舶司,斷絕日本的朝貢渠道。

堵塞正常渠道後,刺激了走私貿易的迅猛氾濫,成為嘉靖倭患的一個誘因。

而此時的倭寇則已經與明初完全不同了。

正如明史《日本傳》記載“大抵真倭十之三”,即真正的日本海盜大概只佔三成。

“倭寇”的首領及基本成員大部分是明朝人,即海上走私貿易商人。而日本浪人只是扮演下屬,打手的角色。

嘉靖時期的所謂御倭戰爭其是一場中國內部海禁與反海禁的鬥爭。

之所以會有這個誤會,乃是當時有名的倭寇王直有意為之。

明朝把王直集團稱為“倭寇”,王直集團也故意給自己披上“倭寇”的外衣,他們其實是“假倭”,而“真倭”的大多數卻是王直集團僱傭的日本人,處於從屬、輔助的地位。

他這樣做的目的便是有意製造混亂,保護自己。

王直等人每攻掠一地,必放出風聲,詭稱為“島夷”所為,以致明朝官方不明真相,誤以為日本海盜入侵。

除此之外也是因為明朝的平倭將領為了冒報戰功,虛張聲勢,在作戰失利時謊稱倭寇進犯,誇大敵情。

稍有斬獲,便把一般海盜當作“真倭”上報。

因為官方規定,擒斬“真倭賊首”一名,可以連升三級獲賞銀一百五十兩;擒斬“真倭從賊”一名,可以升一級或賞銀五十兩。

是個聰明人都知道“真倭賊首”更加值錢,如此一來,日本倭寇入侵自然成了鐵一般的事實。

回到眼前,張忠見李隆向他問起倭寇一事,不由暗道“李隆舊在南方,或許有不一樣的見解。”

於是誠懇道“我所知不多,你若瞭解倭寇,不妨給我說一說。”

“我朝建國之後,倭寇便沒有斷過,以前倭寇多選擇攻擊的是遼東,可如今他們不太願意進攻遼東了,反而東南沿海的倭寇侵擾事件愈發多了。”李隆徐徐說道。

“這是何故?”張忠好奇問道。

“被打怕了。”李隆嗤笑一聲,隨即解釋道:

“永樂十七年,倭寇1500餘眾,分乘寇船31艘,從馬坨子出發到登沙河海口,棄舟登岸,直撲望海堝城堡。”

“可惜倭寇時運不濟,碰到了廣寧侯,時任遼東總兵官劉江,在廣寧侯的帶領下,我軍大勝,共殺死倭寇742名,生擒857名。”

“望海堝大捷。”張忠聽到此處不由激動的脫口而出。

“沒錯,此戰之後,倭寇便不敢再侵擾遼東了。”李隆頷首道:

“所以你此次巡視浙江,若是碰到倭寇,一定要狠狠的揍他們,讓他們聞風喪膽,不敢再輕易侵擾沿海一帶。”

張忠聞言重重的點了下頭。

隨後兩人便開始推杯換盞,直到傍晚時分,張忠才盡興而歸。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