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騰抄抄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新浪科技:社交巨頭騰訊是如何向競爭對手“學習”的?

騰訊身為我國網際網路行業BATH四大網際網路公司之一,其支柱產品QQ更是在國內社交行業佔有90%以上的市場“壟斷”地位。

除了QQ以外,騰訊旗下還有QQ遊戲,QQ郵箱,QQ音樂,QQ旋風,QQ瀏覽器,騰訊影片,搜搜,拍拍,乃至於最近不斷強制使用者安裝的殺毒軟件QQ醫生等一系列產品。

騰訊憑藉QQ在電腦桌面上強大的市場佔有率輕而易舉地便涉足這些行業,並且打敗這個行業原來的競爭對手,在這背後我們來看看騰訊是如何打敗這些競爭對手的,或者說騰訊是如何向競爭對手“學習”並且超越的。

下面是我們對照的騰訊旗下相關產品與原創競爭者產品之間的對比圖,首先我們來看幾年前騰訊推出的QQ遊戲與老牌休閒遊戲廠商聯眾遊戲的遊戲大廳對比圖。

【圖】【圖】

……

我們可以看到,兩者之間在介面佈局,功能設定,遊戲大廳分類和遊戲模式等方面,都有超過70%以上的相似度。

然而聯眾遊戲公司早在1998年就已經成立,聯眾遊戲在00年的時候,就已經是國內乃至全世界最大的休閒遊戲平臺,而QQ遊戲的推出時間,是00年8月份。

結合兩者之間極高的相似性和產品功能,我們不禁懷疑,騰訊在做QQ遊戲的時候,到底有沒有向聯眾遊戲“學習”和“參考”,對此我們採訪了聯眾遊戲當年的產品負責人以及一位當年曾參與QQ遊戲開發的騰訊前離職員工。

...

搜狐新聞:不看不知道,原來騰訊的產品經理都是這麼做產品的!

騰訊身為我國網際網路行業巨頭之一,其優秀的產品水平也一直為業內外人士佩服,外界一直盛傳百度的技術,阿里的運營,騰訊的產品以及匯眾的創意,是國內BATH四大網際網路公司脫穎而出的制勝法寶。

那麼這些制勝法寶的背後,到底有沒有什麼其他的訣竅或者後門可以走呢?我們結合騰訊旗下剛剛被央視新聞點名的QQ醫生產品來看一看。

QQ醫生是騰訊公司於去年底推出的一款殺毒軟件,這款軟體包含電腦體檢,木馬查殺,漏洞修復,電腦清理,最佳化加速等一系列功能,我們再來看看QQ醫生的產品介面和佈局,欸,小編怎麼感覺有點兒眼熟?

這,這不是,小編開啟了電腦桌面右下角的60安全衛士。

額,小編突然想知道,到底是60的產品經理跳槽到騰訊了,還是騰訊的產品經理跳槽到60了?你總不會告訴我他們倆是雙胞胎有心靈感應吧!

...

網易新聞:騰訊:你先做,我後做,“做”不贏你算我輸!

騰訊是不是全民公敵?這是幾年前,電腦世界雜誌上曾經刊登過的一篇文章標題,這篇文章曾經在整個網際網路行業引起熱議。

騰訊從最早的社交軟體QQ起家,先後涉足入口網站,休閒遊戲,電腦遊戲,在線音樂,在線視頻,搜尋,電商等多個網際網路領域,甚至於有網友曾經調侃,你想知道中國網際網路有多大,只要看看騰訊有哪些產品就行!

憑藉QQ在電腦端強大的市場佔有率,騰訊不管涉足任何行業,都是無往不利,除了與其同等體量的百度所在的搜尋領域以及阿里巴巴所在的電商領域,其他任何網際網路領域,只要騰訊願意“做”,都沒有做不贏的!

筆者之所以給這個“做”字打引號,是因為騰訊的這個“做”法是否合理,是否道德,還有待商洽!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說騰訊以前“做”的那些產品,單說騰訊旗下移動QQ這次的版本更新,不管是通訊錄功能,還是語音聊天等功能,都與匯眾公司旗下一款叫做“微信”的聊天軟體極其相似。

騰訊這樣的“做”法,不得不讓筆者內心打個問號,騰訊到底是在做自己的產品,還是在“做”別人的產品,還是說做的只是冠名QQ或者騰訊的產品?

騰訊的馬總曾經說,騰訊要做的,是為使用者提供一站式的線上生活,百度的李總說,騰訊這是不給別人活路!

以騰訊的資源優勢和實力,大部分公司都難逃被騰訊碾壓的命運,即便是百度,阿里巴巴和匯眾這樣的巨頭公司,面對騰訊都感覺到有強大的壓力,更何況中國網際網路行業數以千萬計的小公司和創業公司。

很多創業公司在融資的時候都會被問道:“假如BATH進入你所在的領域,你該怎麼辦?”

這句話背後更深刻的含義,卻是大公司與創業公司極度不平等的競爭關係,騰訊這種“仗勢欺人”的發展方式,長此以往下去,必將破壞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健康發展,扼殺中國網際網路行業“創新”的基因,讓前赴後繼的創業公司,永遠都只能成為巨頭們等待收割的韭菜。

...

遍佈各大新聞網站的新聞和報道,不但文章和內容多,而且其中還爆出了大量關於騰訊抄襲各家網際網路公司產品的實錘證據。

從早幾年QQ遊戲抄襲聯眾遊戲,到最近移動QQ新版本抄襲匯眾旗下微信軟體等等等等,這些證據除了文字內容,還包含了大量產品圖片對比,所有瀏覽新聞的人都能一目瞭然的看到騰訊所謂的產品,到底跟原創者有多少差別?又有多少相似之處!

“瑪德,騰訊乾脆改名騰抄抄算了!QQ改名CC,反正它以前也是抄的ICQ!”這是網易相關新聞報道評論中,點贊最多的一條評論,這條評論的點贊人數超過萬,而整個新聞的評論人數,更是罕見的達到兩萬八千人多人!

“百度的技術阿里的運營匯眾的創意騰訊的產品,這句話應該改為百度的技術阿里的運營匯眾的創意和騰訊的抄襲!”新浪科技新聞點贊最多的評論,點贊人數同樣破萬。

由此可見,騰訊系的產品歷來抄襲成風,早就在網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過去大家畏懼於騰訊的強大,沒哪家媒體敢專門扒騰訊的不是,這次全網除了騰訊系的媒體齊力上陣,這陣仗比幾年前電腦世界雜誌發起的“騰訊QQ全民公敵”的陣仗和口號,卻不知要強了多少倍!(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