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誰家天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高敬宗規劃的忠烈祠將佔地一千六百餘畝,分為緬懷、決絕、英烈、不朽四個主題檔案館,在這四個主題檔案館中,將採取詳細文字記錄、浮雕、繪畫、雕塑等樣式,逞現自夏朝開始,列國諸族對華夏的侵略,以及在華夏民族數千年來反侵略戰略中湧現的英雄和領袖。

英烈閣供奉著有漢以來,華夏民族英雄,如霍去病、衛青,當然也少不了冉魏皇帝冉閔。冉閔的塑像,冉閔騎在“朱龍”戰馬,身穿光華奪目的光明鎧,文繡獸皮披膊(筒袖)和明黃金線雲文短膝戰裙,兜鍪上披掛護頸部的綴。在冉閔塑像的身邊是冉魏車騎將軍張溫的塑像。

張溫穿繡有雄獅的戰袍、上淺下深的淡紫色鎧甲,鱺蛟文飾兜鍪,佩帶著鍍金的腰刀,背後插著一排白色鷹羽箭,斜掛硬弓,騎的是圓斑灰毛駿馬,配著金飾的雕鞍。

高敬宗對於崔逞提議要修建皇宮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可是對於這座忠烈祠卻沒有半分吝嗇。儘管夏國初立,需要用處的地方極多,高敬宗還是命戶給工部撥出三萬金的專項資金,專門修建忠烈祠,當然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只是擁有一個初步的規劃,此時的忠烈祠還非常簡陋。

夏國的文武官員在高敬宗的帶領下跪在忠烈祠正門口,待英靈經過,高敬宗便深深磕頭向逝致敬。

以夏軍第八師八零二旅六千名將士高呼:“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遠;帶長劍兮挾秦弓,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六千名參與入園儀式的夏軍將士與數萬名百姓被這有悲涼的《國殤》感動得低聲哭泣。

最讓眾人感動的莫過於高敬宗作為夏國皇帝,卻向普通大頭兵下跪磕頭,隨著高敬宗每磕一個頭,忠烈祠內的哭聲便大上一分。

籍戡作為尚書令,眼睛不禁有些溼潤。高敬宗落淚,使皇帝之尊折腰,這恐怕是開天闢地以來,陣亡將士從來沒有享受過的哀榮。籍戡同時也想到了,今後夏軍將士必定會為高敬宗盡忠,視死如歸,一往勇前。

忠烈祠前的校場上,高敬宗站在點將臺中央,他身後是夏國三省六部二十四司文武官員。也有新安商盟的代表,事實江南士族集團也派出核心代表顧潛之等到來,只是他們未上觀禮臺,而是隱匿在人群中。

對於江南士族集團這種騎牆觀風向的作派,高敬宗雖然有點不滿,卻沒有表現出現。贊禮官得到高敬宗的首肯後,高喝道:“閱兵開始!”

率先出場的則是中壘步兵團。三千名身披兩層重甲,手持陌刀或戰斧的中壘重灌步兵排成整齊的密集隊形,如牆推進。在這個時代,重灌步兵幾乎等於後世的主戰坦克。重灌步兵的多少,也可以彰顯財力和實力。

中壘步兵是封雷依靠冉魏帝中壘軍十三名倖存骨幹為基礎,組成而來。歷經符離城血戰、酇縣血戰,讓這支年輕軍隊增添了一絲駭人的殺氣。特別是這些中壘步兵士兵們,平均身高八尺三寸,體重超過一百六十斤,每個人身上的甲冑加上兵刃,負重超過八十斤,皮靴踏在地面上,簡直如同驚雷般響起。

望著下面向自己行注目禮的中壘步兵將士,高敬宗激動萬分。

“這是我的軍隊,這是我爭奪天下的利器,是抵禦鮮卑諸胡的長城!我旌麾所指,他們便會一往無前!”

高敬宗心潮澎湃,振臂高道:“夏軍——威武!”

三千中壘重灌步兵將士齊聲大吼道:“陛下萬歲,陛下萬勝,陛下無敵……”

站在人群中的顧潛之看到這一幕,臉色頓時大變。他雖然不懂軍事,但是活了大半輩子,什麼是強軍什麼是弱軍他還是分得出來的。中壘步兵團頭頂精鋼頭盔,身上披著精鋼鐵甲,手中的陌刀和戰斧寒光閃閃,顯得分外威武。

這樣的軍隊,他在東晉沒有見過。在西府軍軍中也同樣沒有見過,即使當年冉閔擁有雄兵三十萬時,他的中壘軍也不過兩千餘人。

這樣的軍隊出現在戰場上,將是無敵般存在。除非他們體力耗盡,否則根本無可抵擋。

附著三千中壘步兵緩緩走過閱兵臺,接著第二隊出現的則是劉雲飛率領的翼騎兵團。

這只騎兵規模不大,只有區區兩千餘騎。

然而這和其他騎兵並不一樣,這只騎兵是高敬宗按照波蘭翼騎兵打造的,他們行軍和作戰,唯一的特點就是密集。其次是他們既是輕裝騎兵,又是重灌騎兵。既盔堅甲固又迅猛輕捷,可以根據戰場瞬息萬變的需要而選擇不同的戰術。

這些騎兵裝備的甲冑,完全不同於札甲、山紋甲或明光鎧甲,而是前胸和後背各揹著一塊人體弧形的鋼板,這些鋼板的厚度可以承受巨箭射擊或刀劍劈砍,唯一的缺點就是不能護住全部,雙腿和四肢都是沒有任何防護。正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翼騎兵想要快速突破敵人的陣營,就只能減少負重,如果連四腳都保護起來,就會讓整套鎧甲變得異常笨重。

高大的戰馬,雄壯的騎兵,沉默緩緩前進,給觀禮的新安商盟和江南士族卻帶來無比強烈的震撼。

在騎兵團之後,則是夏軍第八師的一個弓弩團。事實上夏軍各軍中並沒有團級弓弩兵,而是採取弓弩、刀盾、戈矛以四比二比四的比例合編而成。不過高敬宗為了追求視覺上的震撼就讓弓弩兵單獨成立一個方陣。

兵是雄兵,裝備也是精良的裝備,士兵們的士氣也非常高昂。隨著高敬宗在睢縣正式稱制建國,不知道天下間有多少人睡不著覺了。

每走過一隊軍隊,高敬宗都會振臂高呼:“夏國萬勝!”

而陽剛的將士們則回禮:“陛下萬歲!”

隨著高敬宗低調建國稱制,夏國的改革有條不紊的展開。高敬宗對夏國的第一改革就是廢除了跪禮。

在夏國簡陋的皇宮原議事大廳,現在更名為德政殿。德政殿除了增加了龍椅之外,同時還增加了三省六部共一百二十八張椅子。這些椅子就好像是後世的靠背椅,不過也沒有扶手。夏國眾臣在第一天早朝進入德政殿的時候,就發現了這些椅子。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高敬宗並未像其他王朝一樣設立宦官這個職位,高敬宗也未讓人唱禮,而是直接邁步而入。

夏國眾臣紛紛準備下跪施禮,高敬宗便道:“諸位今後記著一件事,除非跪拜見天地長輩,其他時間一律不得再下跪,人哪總會養成習慣,跪的時間久了,骨頭也就跪軟了!”

中書令崔逞躬身道:“秦朝之前,堯舜禹湯都是與臣下對坐議事,陛下效仿先賢,乃曠古明君。”(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tx程志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