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群臣議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戰爭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手段,即便是唯一的手段,我們也沒必要在我們沒準備好的時候,將之使用出來。”米柳金的話語擲地有聲,這讓對策會議室裡原本狂躁的氣氛終於冷卻下來。“我們現在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葉尼塞河東岸防線岌岌可危,雖然西岸還有充足的兵力,但軍隊一旦出現大敗的情況,崩潰的局勢就將徹底難以挽回。因此我個人建議,帝國當務之急應該儘快派遣一位重臣前往遠東前線督陣,以防止最壞的情況發生。”

其實俄國現在所遇到的情況要米柳金所言還要緊張,遠東的狀況不提,但就其國內來說,為了應付連年戰爭,以及修建西伯利亞鐵路,還有海軍的造艦計劃,政府財政幾近破產。迫不得已之下,亞歷山大三世只得連年提升稅率,以致普通民眾生活苦不堪言。再加上各級官僚和貴族上下其手,中飽私囊,又有各種天災不時降臨。沒有活路的普通平民憤然揭竿而起,帝國境內不時就會爆發民亂。

雖然在亞歷山大二世時期,俄國開始資本主義經濟體制改革,但是因為他的突然離世,所以整個改革忽然就停滯下來。而亞歷山大三世並沒有繼承父親的遺志,大貴族們的強力反對,讓這位剛剛繼位的新沙皇不敢輕舉妄動。所以此時的俄羅斯帝國雖然開始了工業化程序,但從本質上來說,還是一個農業國。

但東北卻正與之相反,本土工業化程序順利,同時還開闢了兩處新海外殖民地。雖然不像歐洲列強國家那樣對殖民地進行血腥掠奪,但是東北非洲殖民地資源豐富,盛產黃金、鑽石以及其他礦產。而東南亞五省糧食產量足夠供應東北本土,橡膠和蔗糖更是遠銷世界。兩者在東北本土的技術支撐下,爆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東北目前的工業結構和財政稅收是俄國難以望其項背的,所以持久戰東北自治區打得起,而俄國卻日現疲態。

老尼古拉大公忽然道:“陛下,臣同意陸軍大臣的意見。不過現在才派出欽差大臣……是不是在時間上已經有些為時已晚?”

聖彼得堡基本上算是在俄羅斯帝國的最西邊,距離克拉斯諾亞爾克斯邊疆區十分遙遠,即便現在大半的旅程已經有了火車通行,但最快也要三到四個星期才能到達前線。

“米柳金卿,皇叔的意見很有道理。你的看法呢?”

“回陛下,以我對德拉戈米洛夫大人的瞭解,雖然要將葉尼塞河東岸戰線徹底挽回,現在看來是機會不大。但是西岸戰線相信有了他的坐鎮應該不會出現太大的紕漏。之所以希望陛下再派一位重臣前往遠東前線,也是希望能夠穩定軍心。”看到亞歷山大三世略帶疑慮的神色,米柳金繼續道:“當然,僅僅如此,還不足以緩解眼下的危機。在向前線派出欽差的同時,我們還要與東北自治區展開談判。”

“如今東北已經將整個葉尼塞河東岸的我方軍隊包圍,如果現在展開談判似乎對我們非常不利。”沙皇的弟弟,未來莫斯科的主政人謝爾蓋大公此時問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大公說的不錯,確實如此。”米柳金點頭。

亞歷山大三世皺眉道:“既然是這樣,我們為什麼還要與東北進行談判?”

“有句話說得好,談判桌上能夠取得的,沒必要非要在戰場上一交高下。也許我們在談判桌上能夠取得意外驚喜,也說不定。當然,根據我對東北自治區的瞭解,這個跟猶大一樣貪婪邪惡的民族,出現這種失誤的可能性比較小。不過我們要求的就是停戰,最好能將談判拖延下去,這樣一來,我們就有足夠的時間來解決我們自身的問題。未來幾年,帝國的首要任務就是儘快修通前往克拉斯諾亞爾克斯的鐵路,只有如此,我們的後勤才會有保障。只要鐵路不貫通,我們就不開戰,就要與東北進行談判。”

亞歷山大三世雙手握拳,臉色非常難看。不過誰都想得明白,陸軍大臣米柳金的話很有道理。可是沙皇也清楚,處在弱勢位置上的談判,帝國將會受到怎樣的羞辱。

米柳金看到了亞歷山大三世變換的表情,但他恍若未見,依然繼續道:“除了鐵路之外,我們還要大力發展防空武器,這次戰役東北在我軍陣地上尋找到的突破口,就是透過東北空軍製造的。當然,若是可能,我希望我們也能建立自己的空軍。”

生產防空武器,用幾年的時間,俄國還有可能,但是建立空軍……就是最樂觀的俄國人,在這方面也只能採取最悲觀的態度。飛艇的造價根本極其昂貴,而技術方面要求更是苛刻。目前世界第一空軍,也是唯一一支空軍,就是東北空軍。而正在建設空軍的是德國和法國,德國因為從東北引進了部分飛艇製造技術,同時還從東北常態化購買大量用於飛艇氣囊充填的氦氣,所以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擁有自己的空軍。而法國是獨立研發製造飛艇,在東北異軍崛起之前,他們才是世界第一飛艇大國。不過那時飛艇的研製更多的是個人行為,所以進展緩慢。現在東北空軍在實戰中證明了飛艇的巨大威力,所以其他國家才相繼立項,開始了自己的研究。

相對來說,英國和美國目前飛艇還處於研發的初始階段。至於俄國,因為與東北常年征戰,所以飛艇立項很早,但是鑑於本國科技水平低下,所以一直難有進展。

“飛艇我們都研製四五年了,可是沒有東北那種技術,飛艇除了用於監視,在戰場上很難起到太多的作用。”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大公一直負責這方面的事物,因此非常有發言權。

亞歷山大三世此時看到了斯科別列夫欲言又止的表情,對於這位帝國名將,其實他還是非常喜歡的,不然也不會留著他的一條命。

“斯科別列夫,有什麼話就說吧。”

斯科別列夫微微一愣,不過終究不是一般人,很快侃侃而談起來。“既然帝國短期內在飛艇研究上難以取得成效,不如聯合法國人一同研製,這樣不但可以分擔風險,也能相互之間取長補短。”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