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決戰來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雲中到頭一次聽這件事,好奇問道:“這王鼎與林則徐是什麼關係啊,為什麼要自殺呢?”

趙烈文看向左宗棠,道:“這二人與先生的淵源頗深,其中內情先生一定一清二楚,何不出來,讓漢王殿下引以為戒?”

李雲中讚許的看著趙烈文,真是聰明,挑起左宗棠對朝廷的仇恨,以後先生就不會再有僥倖之心了,李雲中屢次封官給左宗棠,官是越封越大。但他都是推辭,稱時機未到,分明是對朝廷還有幻想。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左宗棠恨聲道:“衛史遺言成永憾,晉卿祁死豈初心,王鼎大人正是恩師林則徐的老師,十年前,王鼎貴為軍機大臣,因為勸朝廷向英法兩夷開戰,竟被派往河南治理河道,回京後,舉薦……恩師,被穆彰阿羞辱,憤而自盡。”

原來王鼎是左宗棠的師公啊,怪不得他那麼生氣。

石達開化妝成一個商人,風塵僕僕的來到南京,找到漢王府報出身份,由衛兵通知了許月香。

許月香也不認識石達開,聽此人是從四川來的,就讓陳玉成去通知正在召開軍事會議的李雲中。

石達開對當初在湖南緊跟在李雲中後面的陳玉成有印象,就跟了上去。

陳玉成領著石達開來到會議外,他進去通報。

不一會李雲中就親自迎出來道:“原來是賢弟大駕光臨,正好,我們正在商討怎樣攻打城外的江南大營,你也來參謀參謀。”

著就拉著石達開走進了會議室。

只見會議室中間擺了個大沙盤,上面的模型正是南京城周圍的形勢圖,石達開第一次見到這種沙盤,好奇之下仔細瞧了瞧:除了南京城內是插紅旗外,城外密密麻麻全是藍旗,不用,紅旗就是漢軍,藍旗就是清妖。

李雲中介紹道:“清妖在城外佈置了有七八萬人!重在仙鶴門、黃馬群、青馬群、孝陵衛、水關、七橋甕這幾處防守,共紮營140餘座,大本營位於孝陵衛,你們應該怎樣把江南大營連根拔除?”

左宗棠分析道:“光憑城內的兩三萬人,恐怕還不行,加上鎮江還有一萬人,揚州第二軍一萬多人,才能十拿九穩。”

張遂謀看著沙盤,又轉頭仔細的看了會牆上掛的地圖,建議道:“清妖之所以建立江南大營,就是保護蘇常一帶,不如令安徽的第七軍由蕪湖攻打溧水、句容兩縣,如此湖州、蘇州、常州都在第七軍兵鋒之下,向榮必定派出重兵堵截,這樣以來江南大營內部必然空虛,我軍再有朝陽門出精銳襲擊孝陵衛,必可生擒向榮。”

石達開不禁聽得連連頭,不由感嘆:看來漢王打下江南不是僥倖,麾下也有不少賢臣良將,這叫張遂謀的眼睛像瞎了一樣,沒想到也能得到漢王的重用。

焦亮連呼妙計,又嘆道:“還是漢王英明,麻痺向榮,使其將大營不斷的往前移,現在竟然敢在離南京城門五里處孝陵衛紮營,真是自取死路。”

李雲中指著沙盤上的一個地道:“讓第一軍坐船南渡,在燕子磯下船佯攻仙鶴門,主力到北面的黃馬群一帶紮營,第三軍由太平門出擊在九華山、龍脖子駐營的清妖,然後埋伏在山腳下的靈谷寺中,清軍必然由最近的青馬群發兵攻打黃馬群,第三軍再偷襲空虛的青馬群,阻擋清妖的援軍,這樣就讓江南大營分為兩半,首尾不能相顧。”

蒙上升道:“只是第一軍軍長蘇三娘已是王妃,恐怕不宜親自上陣!還是另派他人指揮第一軍”

蒙上升自從被剝奪軍權擔任有名無實的江蘇都督,一直想再次掌軍好攻擊蘇州,因為江蘇都督的治所就定在蘇州。

李雲中一直屬意左宗棠為第一軍軍長,下意識的就將目光轉向他,卻見左宗棠在偷偷打量石達開。

當即靈機一動道:“第一軍暫由翼王石達開統領。”

石達開慌忙推辭道:“在下能力淺薄,恐不能勝任。”

“賢弟雖然年輕,但是身經百戰,清妖都怕與你的部隊打仗,送了個綽號叫‘石敢當’,指揮第一軍萬把人是綽綽有餘啊。”李雲中笑道

石達開暗自尋思:這次前來南京是有求於人,不如先送幾個人情,還可以就近觀察漢軍的實力,道:“既然如此,恭敬不如從命。”

李雲中又對李秀成、李春發道:“你二人定要聽從翼王指揮,不可懈怠。”

兩人也知此戰關係到漢國前途,都躬身道:“遵命。”

孝陵衛江南大營

向榮今天天總是有種心驚膽戰的感覺,最近南京城內的漢軍頻繁出擊,定是在試探各處營壘的虛實,今天漢軍卻毫無動靜,難道大戰即將來臨?叫親兵召集了江南大營總兵以上將領商議。

張國梁第一個到達孝陵衛,這兩年因為緊跟向榮,已被其保舉為總兵,這更加讓張國梁對向榮感激涕零,唯命是從。

半個時辰後,總兵虎嵩林、提督餘萬清、江蘇巡撫吉爾阿杭、總兵潘安、王浚、江南提督和春、幫辦長貴、新任江寧將軍福興、總兵德安等人相繼而來。

向榮見人到齊,開門見山的道:“我軍相繼派兵攻打鎮江、蕪湖、寧國三地,南京城內的反賊終於坐不住了,恐怕決戰不可避免。”

自從向榮建立江南大營,南京城內的漢軍熟視無睹,大本營從鎮江西部的高資鎮逐漸向西,一直到如今的孝陵衛,沿途駐守的漢軍都退回城裡,這讓一幫巡撫總兵認為反賊已不敢戰,要不是向榮再三阻攔,恐怕有不少人要全面進攻南京了。

吉爾杭阿因為失守鎮江,被咸豐降三級留任,念念不忘攻克鎮江將功補過,當即開口道:“欽差大人,不如我們先發制人,末將願意率本部人馬攻打鎮江,反賊必然會派出援軍,這樣主動權就在我們手中。”

張國梁反駁道:“一動不如一靜,我軍不如堅壁營壘,坐等反賊來攻,日久,反賊必定受挫而回,我軍沿後追擊,必定大捷。”

他可不認為城內的漢軍是不敢出城作戰,應該是養精蓄銳以待雷霆一擊,從廣西追到江南,使他對漢軍的瞭解勝過他人。

江寧將軍福興特別希望攻克南京,好讓他這一品大官名副其實,不然天天窩在江南大營和一幫參將、遊擊有什麼不同,當即慷慨激昂道:“聖上三番五次催我們攻打南京,我們再是拖延,恐怕到時怪罪下來,都承擔不起,不如就按巡撫大人的那樣,將南京城中守軍儘量調出,我們再猛攻南京!”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