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進軍湖北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焦亮見高季佐被帶出去,對李雲中道:“殿下,我認識此人。”

李雲中對這種書呆子性質不高,隨便敷衍道:“這傢伙什麼來頭?”

焦亮道:“此人叫左宗棠,字季高,湘陰縣人氏,……”

李雲中驚叫道:“他叫左宗棠!湖南人左宗棠!……你怎麼不早,來人快把剛才那個書生追回來。”李雲中對旁人不清楚,對左宗棠、曾國藩、李鴻章三人可是刻骨銘心,自己將來要想不逃亡組織‘流亡政府’,對這三人,要特別關心,最好收為己用,不能收服,也要直接咔嚓掉。

焦亮不明白漢王為什麼對左宗棠有那麼大的反應,繼續道:“他不喜歡八股文,反而對經世致用方面感興趣,熟讀《讀史方輿紀要》……”

李雲中又打斷道:“《讀史方輿紀要》是什麼書,能把左宗棠變得那麼厲害”

焦亮只有解釋道:“此書中記載了山川險要、歷代戰守機宜。”

李雲中道:“這不就是歷史課本嗎,我讀過二十幾本了。”

焦亮肅然起敬道:“殿下真乃英才,此類書末將找了幾年,也是一無所獲。”

李雲中很像瞭解左宗棠,把話題又轉了過來“接著左宗棠。”

不甘心的焦亮只能繼續,道:“左宗棠因為沉迷此書,20歲時還沒考上秀才,只得花錢捐了監生,好繼續考取舉人,道光十二年,他的卷子被主考大人看中,錄取為舉人。後來三次參加會試,都名落孫山。甚至考官直言不諱的他寫的字難看。”

李雲中道:“那麼慘,就比洪秀全幸運那麼一,按理他應該對朝廷失望才對啊。”

焦亮羨慕道:“他有貴人相助,大名士賀熙齡、林則徐收為門生,而且都對他頗為看重,經人介紹他在城南書院苦讀《孫子兵法》、《吳子》等兵書,在我入桂的時候,他和他的家人在梓木洞避禍,不知怎麼跑出來勸將軍招安。”

這時左宗棠已被追回,他以為李雲中答應反正,大喜之下,隨黃金文、白銀武兩人回來見李雲中。

李雲中興奮的看著左宗棠道:“左宗棠,你瞞的我好苦啊。”

左宗棠道:“我叫高季佐,左宗棠?……左宗棠是誰。”

焦亮向前對左宗棠道:“季高,還記得我嗎?”

左宗棠看著他,驚道:“狂人焦亮?你……你投賊了,我……我早知道你有這一天。”

焦亮自負才智,屢應鄉試,但每次都考不中,常常借酒消愁,慢慢變得憎恨起朝廷來,常尋覓兵書閱讀,並抨擊朝政,自比諸葛亮,在家鄉贏得了‘狂人’的稱號。

李雲中哈哈大笑,拉攏左宗棠道:“先生可願助我掃平胡虜,恢復我大漢天下呼。”

左宗棠推辭道:“學生才疏學淺,恐不足以勝任。”

李雲中笑道:“先生就是我的孔明、劉伯溫啊,你就不要推辭了。”

左宗棠見事情無法善了,直言道:“在下讀的是聖賢書,怎麼能和反賊同流合汙?”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雲中也不生氣,他明白勸降左宗棠不可操之過急,萬一他來個詐降逃跑,那可哭都沒地方哭了,所謂日久見人心,等左宗棠瞭解大漢軍,那就好辦了,實在不行就養他一輩子,李雲中也不缺那糧食,要換成曾國藩,早把他咔嚓了。

李雲中道:“先生可以好好考慮,來人將左先生帶下去好好對待,千萬別讓他跑了,此一人可低十萬精兵。”

李雲中吩咐繼續行軍,等各人都回到各自軍中,他才來到洪宣嬌面前,抓著她的手道:“你還要走嗎,我答應蕭兄要好好照顧你的。”

洪宣嬌聽到蕭朝貴,哽咽道:“是我害了他,東王只是對我,整治下朝貴,沒想到……”

李雲中輕拍佳人的後背安慰道:“我不也被他算計了,要不是那天……我真讓他殺了。”

李雲中又道:“現在正在向湖北行軍,你先到第四軍當副軍長,三娘老是抱怨沒人幫她,等到安定下來,我再……”著就對洪宣嬌親了起來。

1851年1月28日,大漢軍攻佔了湘陰,賽尚阿心力交瘁,長沙的反賊還沒消滅,另一夥反賊竟然要攻打湖北了,連忙給北京寫奏摺:反賊原來有兩夥,他們相互配合,官軍每次都是顧此失彼,始終不能一戰而盡全功,希望皇上再派一路大軍剿匪,兩軍合力作戰,方可成功。

聖旨很快就下來了,將賽尚阿革職查辦,押解回京受審,三個兒子也被連累,全被革職。任命徐廣縉為太子太保,欽差大臣,兩湖總督,率軍馳援湖南長沙,阻止太平軍糜爛湖南,任命向榮為署理湖北提督,專辦軍務,所有湖北軍營文武,統歸節制,阻止大漢軍北上。

李雲中在湘陰縣得到訊息,向榮率六省三萬綠營兵、江忠源楚勇兩千、張國梁潮勇三千、李續賓團練一千離開長沙,向北而來,不用就是來追他的。

李雲中善待天地會的結果出來了,一天就收集數千只船隻、幾千水手和他們的家人加入大漢軍,2月3日,大漢軍乘船離開湘陰,穿過洞庭湖,來到嶽州境內。

向榮的幾萬大軍望湖興嘆,一邊寫信給嶽州知府,讓他多堅持幾天,忽悠他援軍馬上就到,一邊到遠一的地方收集,打造船隻,準備追擊大漢軍。

嶽州城下,焦亮對李雲中道:“我在太平軍時,官軍只敢遠遠的跟在後面,不敢與之交戰,而變為大漢軍,官軍卻逼迫甚急,雖每戰必敗,也不不改變。殿下認為這是什麼原因?”

李雲中對這個問題也不明白,沒好氣的道:“你的意思是我大漢軍好欺負,是不是。”

焦亮道:“太平軍每到一地,必焚燬房屋,百姓失去生計就不得不跟隨太平軍以求活路,太平軍人數往往激增至十幾萬人,官軍遠遠望去,旌旗遮天,當即喪膽。而將軍老弱婦孺不過三四萬人,還沒官軍人數多……”

李雲中恍然道:“裹挾流民還有這種好處,你是讓我也學太平軍?那樣有傷天和啊!”

張遂謀道:“焦軍長的很有道理,太平軍和官軍交戰時,都用他們誘敵,再後面埋伏精銳,每次都將官軍殺的大敗,雖然有很多百姓逃跑,但大浪淘沙,留下來的百姓才是真正願意造反的人。”

焦亮道:“請殿下三思。”

反正在平南縣做過一次,對著張遂謀輕輕頭,李雲中也不再,聚精會神的看著嶽州城。

張遂謀拉住還要再勸的焦亮,輕輕對他了什麼,焦亮才恍然大悟,吩咐手下去放火去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