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普魯士現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聽現在的普魯士還只是一個國,在歐洲連二流都算不上,你們腓特烈國王為何會關注遠東呢?”

李察德並不打算欺騙李雲中,鄭重的道:“普魯士在歐洲陷於孤立,英國奉行孤立政策,法國一向敵視我們普魯士,俄國與奧地利結盟,而奧地利在兩年前剛與普魯士發生一次戰爭!”

李雲中對奧地利的印象只是一些藝術:維也納的音樂,笑道:“那一定是普魯士勝利,奧地利戰敗了吧!”

李察德露出屈辱憤怒之色,回道:“不,恰恰相反,還沒有開戰,普魯士就處於絕對下風,為了避免引起戰爭擴大化,腓特烈國王與奧地利簽訂條約,普魯士向奧地利稱臣,放棄領導邦國、統一德意志的計劃,德意志邦聯重新成立。”

聽奧地利取勝,李雲中大感意外,問道:“你這次前來遠東只是為了考察?普魯士王國雖然求和,但是儲存了實力,朕相信能統一德意志的只有普魯士。”

李察德起身,躬身謝道:“謝謝您的鼓勵,普魯士缺少資源,所以我們國王期望與漢國展開深層次的合作,普魯士王國願意在大漢境內建立兵工廠、鋼鐵廠等設施,而陛下負責原料供應,生產出來的產品,普魯士只要六成,其餘的都歸漢國。”

李雲中忍住興奮之色,問道:“這樣長久執行下去,大漢豈不很吃虧?漢國的資源是有限的,不足以供應兩國工業的需求。”

李察德早有腹案:“就已普魯士統一德國為限。統一以後的德國並不需要這些,工業設施全部贈給陛下。陛下以為如何。”

想起前世德國是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領導下統一的,李雲中仔細想了下日期。統一年限距離現在大約有十幾年。兵工廠等重工業建立到投入生產,大約需要五年,而歐洲距離遠東需要幾個月的路程,德國統一正好是這些重工業產量達到峰的時候,豈不白白便宜了大漢!

“朕答應了,不知你們國王什麼時候開始付諸行動?”

李察德激動萬分,德國有識之士都認為普魯士要統一德國最少需要50到100年,簽訂這些條約,可以讓普魯士國立大增。完全可以提前幾十年發動統一之戰。

“我已經帶來了腓特烈國王的授權書,陛下隨時可以簽訂合約藍本,不過這件事要瞞著歐洲進行,不知陛下可否同意?”李察德期盼的看著李雲中,補充道:“要是這件事傳到歐洲,不但普魯士遇到責難,就連陛下也會被歐洲各國敵視。”

李雲中皺著眉頭,憂慮道:“這麼大的事情完全瞞住歐洲人是不可能的,不知貴使有什麼建議?”

李察德扭捏道:“不如陛下劃一塊地方作為普魯士的勢力範圍。這樣一來,英國、法國就無權進入其中……”

“不行,這個方法不行,如果這樣做。英國、法國、美國也會要求劃分勢力範圍,漢國豈不成了殖民地!”李雲中大聲拒絕,又不想放棄這個香餌。提議道:“漢國疆域廣闊,不如在江西、安徽兩地建廠。那裡資源豐富,可以就近取材。目前英國、法國人的勢力還沒有延伸到那裡,普魯士人在那裡發展,他們也無話可。”

李察德見李雲中信誓旦旦,回道:“如您所願,不過我還要前去考察一番,如果真如陛下的那樣,我同意,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我明年還會來到遠東,到時我會帶著大批裝置,希望陛下有所準備才是。”

為了讓他安心,李雲中許諾道:“明年的時候貨船只要掛著普魯士的旗幟,你們就可以沿著長江向西,一直開到安慶再靠岸,朕會在那裡迎接貴使。”

李察德告辭:“謝謝您的睿智,在下告辭。”

看著李察德的背影,李雲中心情大好,對傅鸞祥問道:“朕今天下午有什麼安排?”

傅鸞祥急忙拿起筆記本,念道:“半個時辰後到文淵閣處理兩個時辰的奏章,下午要召開一個軍事會議討論江西、安徽、廣東局勢。”

李雲中笑道:“到文淵閣處理奏章的事情取消吧,軍事會議提前舉行,你去通知兵部、參謀部主官到會議室。”

“遵命”傅鸞祥在筆記本上修改。

“臣等參見皇上!”林大基等人見李雲中大踏步的走進來,急忙行禮。

“免禮,召各位過來,是因為南昌的事,你們制定個方案,一定要在過年之前拿下南昌,將湘軍的勢力趕出江西,明年以後,朕不希望江西再有戰事發。”

林大基面色微變,兵部剛擬出一個以南昌為誘餌,吸引湘軍放棄九江,聚集南昌,將他們圍而殲之的計劃,沒想到皇上竟然事先否決,心裡七上八下,不明白皇上為什麼非要將湘軍趕出江西,聲諫道:“江西距離湖南太近,完全杜絕戰事恐怕兵並不現實,皇上可是收到什麼訊息?如果湘軍不能進入南昌,九江危矣!”

普魯士要去江西考察的事,李雲中並不打算大張旗鼓的宣傳,暗示道:“這幾天,有幾個洋人會去江西考察,此事至關重要,所以漢軍一定要在江西打幾個勝仗,不要讓他們瞧。”

“這……”林大基對這個理由實難接受,為了洋人而放棄全盤計劃,太荒唐!膽子一下就大了起來:“皇上三思,湘軍在湖北厲兵秣馬,無論是在裝備、人數上都不下於我軍,如果吸引他們進入南昌,斷其後路,不出一年,就會全軍覆沒,我軍一旦提前攻下南昌,湘軍必然會圍攻九江,我軍水師並不佔優,驟然與湘軍決戰。最好的結果也是慘勝!”

李雲中看著地圖,微微想了下。問道:“趙烈文不是擬定一個攻打湖南的計劃!如果我軍從江西、廣東攻入湖南,湘軍是否會回兵自救。九江之圍自解,這樣江西就可平安無事。”

張遂謀諫道:“不知皇上為何執意進攻南昌,難道只是為了幾個洋人?請皇上明示?” 從來沒見過皇上這樣急迫,寧願承受漢軍傷亡,也要一意孤行,他還記得當初在永安,為了避免傷亡,李雲中將城外陣地悉數交於太平軍防守,以致決策權被大大削弱。

“此事關乎大漢國運,如果事情順利。不出五年就能統一中國,洋人不但不敢欺辱,漢國的勢力還能延伸,再現成吉思汗的霸業也未必不可能。”李雲中躊躅滿志,只要完成中國工業化,建立完善的國防體系,中國憑藉豐富的資源一定可以成為級列強。

張遂謀抿了抿嘴唇,回道:“當初趙烈文對湘軍是否回師自救也只有六成把握,未防意外。皇上還是加強九江防禦為上。”

林大基見皇上意志堅決,提議道:“皖北戰事也要暫時停歇,萬一湘軍從安徽北上,李都督恐怕應付不過來。不如大軍退回廬州,既能防備僧格林沁,又能隨時支援九江。”

李雲中頭同意。想起廣東戰事,問道:“左宗棠可有戰報呈上來?”

林大基、張遂謀互望一眼。一齊搖頭。

李雲中看向坐在角落的趙老七,示意他來回答。

趙老七立刻拿出一疊情報。相互傳閱,看向李雲中稟報:“據臣的探子來報,英國公使文翰似乎與葉名琛有所勾結,兩月前,廣州義士針對文翰展開一場刺殺,雖然失敗,但是格殺洋人數十,安然退走,奇怪的是洋人也沒有追究此事,文翰在第二天就回上海。”

這幫混蛋!李雲中對幾國公使暗罵不已,朕登基的時候還信誓旦旦的保證中立,沒想到一轉眼就遮遮掩掩的投到清軍一方。

“廣州清兵的裝備可有變化?”

趙老七佩服道:“皇上英明,文翰離開廣州以後,前後半月,洋人運來大批武裝清兵,還有二十門西洋炮。”

“啪”李雲中怒極,過了一會,又問道:“廣州現在的局勢怎麼樣?聽會黨勢大?左宗棠可能應付?如果讓其分兵攻進湖南,是否可行?”

趙老七被一連串的問題一驚,頭腦瞬間變得無比清醒,彷彿會議室內只剩下皇上與自己:“據微臣所知,會黨在九月九日相約起事,九月十三日就有十餘萬人圍攻廣州,徵南大將軍左大人在九月十一日攻進廣東,一路進軍順利,在九月二十八日到達廣州與義軍匯合,收編義軍五萬人,其餘的全部遣散!”

頓了頓,趙老七接著道:“會黨圍攻半月廣州,洋人軍艦一直停留在廣州城外,期間還開炮轟擊義軍大營,左大帥進軍廣州,洋人軍艦才撤走!微臣的情報暫時只有那麼多,據微臣推算,我軍攻打廣州已有一個月,勝負已定,相信不日就會有捷報傳來。”

李雲中面色平靜:“希望如此,否則只憑江西一路進兵,湘軍回援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新任副參謀長楊開林聽了半天,見皇上與眾位上官採取保守打法,出聲道:”皇上何不派兵北伐,只要大軍威脅北京,咸豐必然會下旨讓湘軍勤王,我軍就可截斷其後路,將他們困在長江北面,湘軍就是無根飄萍,不戰自亂。”

這個想法早有大臣提起過,鑑於前世咸豐逃亡熱河,李雲中還真不敢再一遍,除非大漢兵力超過五十萬,既能防備向軍,又能威懾列強。(未完待續。。)

ps: 陷入瓶頸了,每天沒心情碼字,看著慘不忍睹的成績,每天只有十幾張推薦票!!!!恨不得揮刀,不過大家放心,我是個負責的男人,有開頭就會有結尾,這是我開書的時候承諾過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