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封侯拜相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廣東巡撫柏貴匆匆找到葉名琛,聲道:“經過仵作檢驗,死傷的洋兵全都是被武功高強的人殺死,骨骼碎涅。內臟破碎的人隨處可見,廣州有如此功力的人屈指可數,正巧兇手只有十餘人,下官懷疑是號稱廣東十虎的那幫人幹的,要不要派兵捉拿他們拷問!”

葉名琛搖頭,意興闌珊的擺手道:“真是他們幹的就麻煩了,廣東十虎每個人都收有徒弟無數,我們貿然動手,很可能會逼反他們,現在廣東並不平靜,各府縣都有會黨起事的報告,如果廣州再亂起來,後果不堪設想!”

柏貴理解的了頭,同樣嘆道:“沒想到沒招來短毛,倒把洋人給得罪了,不給洋人一個交代,恐怕洋人是不會善罷甘休的,總督大人要三思啊!”

葉名琛對洋人有他自己一套方法:“這幫洋人好糊弄,隨便找兩個死囚交給他們,在我們眼裡洋人都長得一樣,在他們眼裡,我們大清之人都長得一樣。”

柏貴笑道:“但願如此,洋人吃了這個虧,是有苦不出,據下官打探,兇手都蒙著面,洋人也是熱鍋上的螞蟻,急的團團轉。”

葉名琛掏出一份公文遞給柏貴:“廣西那邊傳來訊息,會黨朱洪英、胡有祿在南寧起事,反賊聲勢浩大,很快就聚集十萬餘人,正在向東發展,似乎有意與短毛在廣東匯合!”

柏貴聽聞有十萬反賊,心慌意亂,失神道:“難道短毛不進攻廣東是因為兵力薄弱。等待廣西的反賊?”

葉名琛苦笑:“你對了,探子來報。短毛主力已經北撤,留在福建的只有兩三萬人。這個月一直在虛張聲勢。”

柏貴恍然大悟:“廣東省境內也有天地會即將起事的傳言,這短毛的胃口真大,只有兩萬多人就像攻佔廣東、廣西,現在我們要不要進攻福建,收復福建可是大功一件啊。”

葉名琛搖頭拒絕,暗自感嘆:上船容易下船難!今日收復福建固然是大功一件,明日就要收復浙江、江蘇,一旦戰敗,到頭來還不是要被砍頭!當初前任總督徐廣縉大人就是一時糊塗。率兵追擊長毛,如今被困在四川,進退兩難。

柏貴見總葉名琛沉默不語,失望的收回繼續勸的話,這葉名琛不離開廣東,自己就坐不上兩廣總督的位子,又提議道:“如今團練全部部署在東面防備短毛,是不是抽出一部分兵馬,前往廣西支援。”

葉名琛吩咐道:“你儘快安排吧。一定不要讓廣西的流寇攻進廣東,還有,洋人這次是真生氣了,死了五十多人。傷了二十餘人,這比當初交戰的時候損失還大,不定惱羞成怒之下真會炮轟廣州!”

柏貴道:“大人放心。下官這就前去安撫洋人。”

葉名琛又叫住柏貴,補充道:“洋人提的任何條件都不要答應。能拖就拖,能賴就賴。不必對他們江禮義廉恥。”

陸建瀛見李鴻章心動,只是似乎還有一層顧慮,繼續勸道:“你認為本朝開國時的范文程範太傅如何?”

李鴻章不假思索道:“範太傅生歷大清四世而佐三主,為大清入主中國立下了不朽之功,他的功績可與元滅宋的張弘範相提並論,遇到跋扈的多爾袞,他能夠識大體、顧大局,言所當言,為所當為,雖然有仰人鼻息,隨風搖擺之嫌,但也是為抑制多爾袞稱帝做了努力。”

陸建瀛道:“今天有你我在這裡評價範太傅,焉知他日沒有人這樣評價你我?如果你今日為大清盡忠,就是一介無名之輩,況且大漢並無暴政,皇上英明果斷不下於聖祖、高宗,輔佐如此聖君,正是我們士人夢寐以求的事!”

李鴻章遲疑不決,扭捏道:“上自臨視,解所御貂裘衣之曰:‘先生得無寒乎’?”

陸建瀛面色尷尬,這句話是皇太極對洪承疇的,這讓他想起當初在內城下受的侮辱,面有不愉之色,你李鴻章投降什麼不好做,偏偏選擇洪承疇,不是揭我的傷疤嗎!

李雲中看著滿臉氣憤的常大淳,鬱悶道:“愛卿也沒有服李鴻章嗎?他就那麼固執!”

常大淳氣道:“這李鴻章就是糞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微臣幾次三番的好言相勸,可是他不但不領情,還……還侮辱微臣。”

李雲中看著臉紅鬍子翹的常大淳,問道:“那陸尚書可有成功?”

常大淳尷尬道:“微臣不知,當時微臣被氣糊塗了,陸大人能言善辯,定能勸服李鴻章,皇上不必擔心。”

李雲中嘆道:“愛卿所言甚是,李鴻章並非食古不化之人,希望陸愛卿可以勸降成功,不這些了,愛卿可想過換個職位?”

常大淳面色失望,以為皇上對他沒有勸降李鴻章而失望,要降罪與他,慘然道:“微臣認罰,請皇上明言!”

李雲中咦道:“愛情怎麼了,朕是覺得大漢也應該建立一個內閣,整天看著奏章,可把真忙死了,朕可不想像朱元璋那樣,愛卿乃是戶部侍郎,品級似乎不符進入內閣的條件,所以朕任命你為朝陽殿大學士,入閣處理政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常大淳驚喜交集,沒想到夢寐以求的相位就在眼前,急忙謝道:“微臣慚愧,雖然才疏學淺,但必定竭盡全力為皇上效力,報答皇上恩典。”

朝會

李雲中笑道:“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都有分封公侯,大漢也不例外,既能朕登基稱帝,多虧了眾大臣的擁戴。”

“臣等慚愧!”

李雲中道:“此次封賞勳貴只論戰功,不為其他,戰功卓著之人可以封侯,沒有戰功暫時放過,爵位暫時定為候、伯、子、男四等,各位可有意見?”

陸建瀛附和道:“理當如此,皇上英明。”

李雲中將封賞聖旨交給常大淳,常大淳雙手接過,念道:“戶部尚書蒙上升與朕相識於鄉里,義結金蘭,披荊斬棘,忠心不二,授一等功,封為平南侯。

安徽都督胡以晃,家中本為鉅富,與朕結識於茶鋪,義結金蘭,貢獻家財充當軍費,鎮守安徽有功,授一等功,封為六安候。

刑部尚書凌十八,自起義以來,不離不棄,屢敗清軍,授一等功,封為東平候。

兵部尚書林大基,參謀軍事,授一等功,封為南安候。

漢軍參謀長張遂謀,參謀軍事,授一等功,封為臨川候。

吏部尚書張維坤,貢獻家財,忠心不二,授一等功,封為忠勤候。

山東都督羅大綱,屢立戰功,授一等功,封為梧州候。

徵南大將軍左宗棠,參謀軍事,屢立戰功,授二等功,封為義寧伯。

江蘇都督李秀成,屢立戰功,授二等功,封為忠義伯。

河南都督李得勝,屢立戰功,授二等功,封為至勇伯。

禁衛軍統領焦亮,屢立戰功,授二等功,封為長興伯。

第一軍軍長李春發,忠勇任事,授二等功,封為忠勇伯。

餘下將領有功者,由內閣裁決,依次授予三等功,四等功,所封爵位為子爵、男爵,欽此。”

陸建瀛問起了他最關心的問題:“啟稟皇上,內閣可是仿照前明的內閣?”

“不錯,朕覺得內閣的職能還是不錯的,不過權利可沒有前明的大,朕仿明朝設定了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文華殿,又加設朝陽殿、太極殿,共七位大學士,入閣參政。”李雲中頓了頓,又補充道:“內閣成立後,全部在文淵閣處理政事,設定首輔一人為領班,以後全國各地的奏摺由通政司彙總,交由內閣,大學士負責草擬處理意見,最後由朕批准,再由翰林院校對下發。”

常大淳心裡興奮,自己為朝陽殿大學士,位列第六!瞥見陸建瀛欲言又止,患得患失的模樣,躬身問道:“敢問皇上,內閣可有人選?”

李雲中回道:“內閣人選已定,不過與前明不一樣的是,閣相是有任期的,任期為四年,最多可以連任三屆,任期結束後就要退休,不得干政,各位可有意見?”

眾大臣面面相覷,從來沒聽過大臣還有任期的,看來是為了避免官員結黨攻訐,前明就因此而亡,皇上奇思妙想,實在不是凡人能揣測。

李雲中見下面沒有反對聲音,繼續道:“禮部尚書陸建瀛德高望重,才華橫溢,升其為為華蓋殿大學士,為首輔,安徽都督胡以晃改任為武英殿大學士,戶部尚書蒙上升為文淵閣大學士,常大淳升為朝陽殿大學士。”

三人拜道:“臣等謝過皇上。”

李雲中道:“既然胡以晃進京,安徽都督職位空缺,任命焦亮為安徽都督,升趙烈文為江西都督。”

己方陣營驟然獲得兩地都督職位,陸建瀛躊躇滿志,雖然封侯封伯的大多是廣西人,但是廣西人只會打江山,治理江山還要靠他們讀書人,看來皇上也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未完待續。。)

ps: 今天真奇怪,到了五才30幾個會員擊,十二章推薦票,其中有我投的幾張,好鬱悶。

求推薦票。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