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Tik Tok的崛起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018年10月,嘀嘀成功在香港上市,市值突破000億港元。

018年1月,今日優選成功上市,市值突破500億港元。

前世的滴滴一直等到01年才上市,上市市值600多億美元,而這是在幾乎壟斷整個網約車市場的情況下的價值,現如今頭條系的嘀嘀雖然市場份額比不上,但背後頭條系有著不少的加成。

特別是坊間傳聞光束電動車的量產後,會專門為嘀嘀設計一款專用的電動車,光束本身自帶的充電樁可以解決網約車無法滿勤一天的重大漏洞,同時還能為光束充電樁帶來一大批穩定的客戶,解決了前期的運營虧損問題。

雖說18年的油價還不算太高,但無論怎麼樣,電車的駕駛成本要低的多,一公里也不需要一毛錢,如果是自家夜裡充電,一公里的成本就是分錢。

光束的充電樁會向其他品牌服務,但傳聞也有說道,這個前提是只針對民用車,其他品牌的網約車是沒辦法長期充電的。

用腳想都知道,這肯定是為了保證嘀嘀的市場份額,光束特意制定的方案,原因很簡單,光束電動車最核心的純視覺無人駕駛的資料都是來自於海量的嘀嘀司機,相比於這種核心資料來源,遮蔽其他網約車司機充電,光束充電站的損失並不是很大。

再追根究底,兩家公司雖然股東不一樣,但經營權都是被一人所控制,相互合作自然也是應當。如果未來光束發展起來,必然也會在不少領域扶持嘀嘀。

未來是不確定的,但不確定就代表著無數的可能性,頭條系發展至今,曾經周宇傑混亂的佈局,已經開始逐漸顯現出來最終的目的。

光束電動車與嘀嘀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頭條系全力押注新能源,嘀嘀必然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因此,市場對其也是非常看好。

因此,嘀嘀仍然在虧損、市場份額雖然第一卻也奈何不了其他幾家,但資本就是看好嘀嘀,因為嘀嘀有的其他幾家公司根本沒有。

嘀嘀的市場在上市當天突破000億港元,隨後就開始迅速上揚,特別是光束電動車開始接受預定,並且一個月內預定人數突破十萬,嘀嘀的市值更是趁機破了500億。

而今日優選也差不多,頭條系在oo市場這兩年雖然沒什麼創新,但抖音的崛起就代表著鉅額的流量,之前為了捧拼多多以及帶貨直播,今日優選沒有獲得優質資源,但當這兩個業務基本上穩定的時候,今日優選又開始佈局同城送貨服務,而被頭條收購的家樂福也開始全面配合,甚至還有了新的建倉庫計劃。

這也是個不確定的業務,但如果真的成功了,肯定又是一波大的市場變革,而這種時候,就代表著無數可能,也同樣是這個原因,今日優選即使只控制了外賣市場40%的份額,但市值一樣高達500億港元,後續還是一樣穩步上升。

兩大分公司上市後,加上拼多多,以及頭條系其他業務的估值,周宇傑輕鬆的成為了全球首富,力壓傑夫貝佐斯,身價高達15億美元,而隨著未來頭條系業務的上市,身價必然會變的更高。

這其中價值最高的,自然是抖音,因為抖音的海外業務已經連續8個月成為了蘋果iOS商城以及谷歌商城下載量最高的APP,而比下載量更恐怖的是,它所佔用的使用者時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019年1月10日,歐美聖誕節以及新年假期剛過,美國高盛銀行突然調低了針對於Facebook的估值,從A++級別一次性下降到A級,投資建議從買入到適量持有。

“適量持有”的意義,就是建議一些在某一個股票中投資佔身價太多的人,應該考慮拋售一部分,來降低風險,這個建議只比賣出高出一級。

高盛評論一出,Facebook估價大跌,當天收盤時估價一共跌去7.4%,市值損失約為500億美元。

高盛沒有直接說出看空的原因,而Facebook也沒有正面就此事做出回應,這種默契更近一步引起市場觀望。

直到三天後,市場上才傳來一份靠譜的解釋,原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紅利的結束,Facebook的使用者增長數已經到達了極致,連同谷歌也是如此,整個018年,兩大美國網路巨頭一個核心的業務就是在貧困地區想方設法增加網絡服務。

一方面,他們與最廉價的手機硬體公司合作,向貧困地區推送價值幾十美元的手機,並向他們輸出手機能夠帶來更高的價值。

另一方面,就是想方設法利用衛星、熱氣球來進行區域性的網絡服務。

但模式都失敗了,雖然增加一些使用者,但普及率還是太低了,這些地方最需要的顯然是麵包,而不是手機!

至於網絡服務,理論上倒是沒問題,但基數太低導致成本太高,形成不了自我運營,兩大公司反而投入了幾十億美金。

不過這點虧損對於Facebook與谷歌來說,只是九牛一毛,而且谷歌的股票可沒有什麼影響,Facebook股價暴跌自然還有其他因素,那就是使用者時間的降低。

歐美的網名沒事幹就刷Facebook,因為可以看到朋友動態以及聊天,再無聊就刷一刷油管或者玩玩遊戲,但最近,一家名叫Tik Tok的新APP異軍崛起,大量的使用者開始沉迷其中。

無數內容的短影片可比聊天有意思多了,這兩者並不相互影響,但聊天只需要那一會碼字時間,其他時間都可以看短影片。

018年, Facebook的人均使用者時間漲幅開始低於去年同期,迪但這並沒有引起高層關注,直到第四季度更是出現了負增長,才發現,原來使用者們都去刷短影片了。

高盛提前知道了這個訊息,於是提前做空,然後釋出了訊息,狠賺了一小筆。

Facebook的高層並沒有在意高盛的行為,因為他們也知道,這群華爾街資本本身就如同非洲的鬣狗,隨時都可能咬你一口。

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應對短影片領域的衝擊?(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