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初次德澳合作(三)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福克斯和卡恩商議後決定在奧爾巴尼,費裡曼特爾,傑拉爾頓,丹皮爾,黑德蘭港這五個地方新增加建設10座造船廠,造船廠的規模定在了可以生產5000-10000噸級的運輸船身上。

想要專案不再夭折,團隊不再失散,研究成果不再丟失,就需要擁有一個穩定的消費市場還有一個願意支付這筆錢的大老闆。

歷史上,德國找上了蘇聯,蘇聯人也和德國人進行了各個方面的詳細合作。而現在,福克斯打算把原本屬於蘇聯的一部分合作項目搬到西澳大利亞來,實行他想象中的“互惠互利”。

西澳大利亞得到全面的快速發展,德國獲得了資金和資源,穩定了他們的專案、團隊、研究成果、還可以有所突破。

在德國人眼中,還有比這個更好的選擇嗎?而在福克斯眼中,還有比現在的德國更好的選擇嗎?就如何快速地把西澳大利亞發展起來而言?

就西澳而言,環顧四周,都是這什麼地方呢?看看,荷屬東印度,好吧,一塊荷蘭的財產,那麼,荷蘭有沒有能力讓西澳快速崛起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不可能呀。

在原先的時空之中,克虜伯等人雖然選擇在荷蘭那裡偷偷藏匿大炮衝鋒槍潛水艇等“違禁物品”,但是也不能說明荷蘭有能力快速地想一個國家或者地區輸出工業化。

克虜伯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公司,他們在荷蘭瑞典等地都很有關係人脈,當然了,也包括那位德國的皇帝陛下,還在荷蘭的行宮裡面過著還不錯的生活呢。

福克斯雖然也不怎麼瞭解荷蘭,但是也知道這個國家有一個稱號“海上馬車伕”。

荷蘭,不就造船還過得去嗎?西澳要的是一整套工業體系,荷蘭給不起,說不定,還不想給你呢,作為英聯合王國的自治領,有什麼問題應該問問英國對吧?

找自己這個沒落的海上馬車伕幹啥子喲,咱能保住德皇又不被英國制裁都算不錯了。

而且,荷屬東印度了離本土也忒遠了吧?還不如找當地的總督比較划算?可是當地除了6000萬的印尼人還有什麼呢?

福克斯想了想,或許可以支援一下當地人的獨立運動,根據他所瞭解到的情況,當地人在這次世界大戰之後就一直尋求自治。

而在荷蘭本土淪陷之後,由於對日本的禁運遭到了佔領,一直到日本投降有了八月革命才成為印尼共和國。

也是嘛,一個擁有6000萬人口的地區,怎麼甘心被小小的荷蘭一直佔據?總有些先進思想的當地人舉起正義的旗幟。

至於正義,福克斯就有點呵呵了——他對印尼的印象可不好,雖然對04年的大海嘯遇難的人表示同情。

可是並不代表對N多次的當地華人商店被打砸甚至發生人生安全的事件充耳不聞,如果有機會,誰都想狠狠教訓一下這些對同胞下手的猴子!

現在的福克斯,顯然很快就會有這個能力,不過他決定還是冷靜一下,不能這麼幹。

畢竟現在的澳大利亞才600萬人左右,西澳算上來紐曼的工人,滿打滿算也不過60多萬人,而現在的印尼已經超過了6000萬人。

幾遍福克斯將來整合了整個澳洲大陸的能力,有能力抓住這些印尼人一頓胖揍,估計也要揍很久,印尼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8%,這些猴子想躲起來還是很簡單的,不然怎麼會被叫做猴子呢?

與其花時間狠狠揍他們一頓(其實就是日本政府中國的路子,陷進一個戰爭泥潭,進去容易,出來可就難了。

澳大利亞現在可沒有日本那沒多人口,就算用比例來算,中日人口比例是6:1,澳印現在人口比例則是1:10,這麼看來難道還覺得揍起來會比日本輕鬆嗎?)

這種森林覆蓋率,二戰新的模式閃電戰根本無法用起來,也就不存在什麼快速突破,分割包圍的玩意了,對於猴子而言,森林就是他們的天堂。

與其和猴子們在上面耗費時間和資源,還不如支援他們的自治,只不過這種自治必須要在澳大利亞的監控之下,笑話,澳洲北部的第一島鏈就是東印度群島,不監控比監控誰?

還有,裡面那些法律什麼的,最好加上一條,不得歧視和迫害任何民族,雖然有點給自己下絆子的嫌疑,不過這東西倒是可以極力避免很多對華人不公的事情發生。

就之前知道的情況而言,印尼2014總人口已經2億多人,爪哇人佔了45%,華人佔了5%,其他還有巽他人的15%,馬杜拉人的7.5%,馬來人的7.5%,其他上百個民族佔20%,就是一個超級多民族的國家。

根據那個什麼狗屁的民族自決,誕生了捷克斯洛伐克這種多民族又是捷克人獨裁的國度,讓福克斯多什麼自由燈塔可是嗤之以鼻的。

印尼在日本戰敗後雖然也沒出現什麼爪哇人獨裁,但是華人還是處處收到排擠,馬來人也多多少少參與其中,這讓福克斯先生對馬來人的印象也不是不好。

福克斯現在都打算在暹羅的克拉地峽開挖一條運河,來好好懲治一下這些馬來人了,不過鑑於這條運河可能會出現巴拿馬的情況,福克斯也不好肯定。

把東印度群島的馬來人趕回馬來半島,然後把整個馬來半島送給暹羅,這之後至於這條運河還挖不挖,就看暹羅自己的了,畢竟,也就中日兩國還需要這條運河了。

至於新加坡的感受?都把你當嫁妝給暹羅的泰國人民了,還想她幹什麼呢?

新加坡在這條運河通航之後,其地位必將降低很多,就算讓她在一旁獨立,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了,事情可是真的到了“要你何用”的地步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印尼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除了地理上對整個澳洲大陸的重要性之外,其本土的資源也是超級豐富的。

不說上面的6千萬的人力資源吧,就石油來說,1940年產量達到800萬噸,僅次於伊朗委內瑞拉和美蘇,這麼重要的一塊肥肉不好好握在手裡可是說不過去的。

除此之外,印尼主要的礦產品還有有錫、鋁、鎳、鐵、銅、錫、金、銀、煤等,品種豐富得完全可以和澳洲一戰。

最重要的是天然橡膠的產量,在1941年以66萬噸超越了馬來亞的61萬噸產量,拿下了世界第一的寶座。

澳洲大陸雖然也有適合種植橡膠的地方,不過非常至少,因為缺乏廉價勞動力,這種產量也就更加之低了,與其實現澳洲的本土橡膠,還不如把印尼和馬來亞控制在手裡比較划算。

目前澳大利亞所控制的東巴布亞地區未嘗不是一塊很有價值的籌碼,為了澳洲大陸的絕對安全,這些地方肯定要劃入自己的勢力範圍的。

至於葡萄牙的東帝汶屬地,這個也算比較好解決,不成問題,聖誕島等英法附屬島嶼肯定是要一一拔掉的,就要看什麼時候了,德國朋友可在觀望中呢。

紐西蘭這貨,就更好說了,身為澳洲大陸的東部屏障,無論如何都要確保不能被外部所侵入(當然也是澳洲自己的啦)。

東北部的新喀里多尼亞地區有4萬人口,況且是全世界鎳礦儲量最多的地方,不把原來的法國人趕跑也說不過去啊。

這麼一整合,就算不移民也妥妥增加7千萬人口,這可是至少會種田的,可能在戰場上不怎麼靠譜,讓他們去種田還是可以的,不然荷蘭法國英國這麼多年白殖民了。

核心人口的話,澳大利亞本土的600萬加上紐西蘭的140萬,就算740萬,如果算上東巴布亞地區和俾斯麥群島的140萬,也有將近900萬,到了1940年前後,肯定會突破1000萬。

這麼算來,1000萬核心人口的國家也是可以參與一下世界大戰了,君不見,當年700萬都沒有的澳大利亞還是拉出了一支百萬大軍支援歐洲戰場麼?

不要小看了澳大利亞打仗的決心,畢竟本來一開始,這塊放羊的大陸就流放了很多犯人。

況且,福克斯也打算只吃這1000萬人的老本,還是那句話,德國朋友還在觀望呢。

你想想啊,一個6000多萬人的國家,想進行復仇,對面兩個主要敵對國家的人口就是自身的兩倍了,還不算潛在敵人,這一開始就處於劣勢了呀,都想得明白的。

不然為什麼要開進奧地利,進駐捷克斯洛伐克?那裡有一整個地區說德語的德意志人啊!

既然人種相同,語言相通,文化宗教都一樣,為什麼不能回到祖國的懷抱?為什麼要被別國的政府所壓迫?答應嗎?不答應!

福克斯原先那個時空的軍事愛好者算過一筆賬,就論生活在當時的德意志帝國附近國家的德裔,就有將近了2000萬人!

不說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就連波羅的海三國都有幾十萬的德裔居民,還有為數不少的黑戶!

傳聞德國貴族當時很多人都和自家的女僕啪啪,留下一堆不知道父親是誰的孩子,作為靠近普魯士地區的波羅的海三國自然就很多這種人了。

還有原本就是德意志一部分的但澤,西普魯士,義大利的德語地區,盧森堡……真要說起來,多的數不勝數,關鍵是,特麼的還生活的也挺緊湊!

歐洲大嗎?挺大的吧,有1000萬平方公裡,人口呢,算上俄羅斯東歐地區,4億人左右吧,夠土地生活嗎?

嘿,和21世紀的中國比比怎麼樣?還湊合吧。

到了1940年前後,本土7000萬人左右的德國,算上如果可以整合的德裔人口,9000萬核心人口還是拿得出手的。

如果在黑戶上動動手腳,參加戰時國家生產體制,一億人口也不困難,還有如果利用好那幾百萬猶太人也參加工作,1.1億的人估計也可以拿得出來。

你看看,這樣一來,粉碎完法國和波蘭之後,就差不多有資本和英國或者蘇聯叫板了,不過還是要兩線作戰還是很艱鉅的。

不過,澳大利亞,不……整個大洋洲,可以拿出多少人呢?你看看,1000萬的核心人口?不移民嗎?

去你的,不移民到了1940年也有1000萬人口好嗎?澳洲大陸就是個資本主義大農村,農村人吃飽了沒事幹還可以幹什麼?蒙上被子就啪啪啪啊,光榮的造人運動!

(本章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