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鐵鎖橫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劉表其人,能力上,正如沃大所言,攻不足而守有餘,能坐斷一方保境安民,但爭鋒天下非其所能。如果只是在矛盾較少的地方,只是履行守職的話,難以擁有更高的評價。而荊州則是四戰之地,天下覬覦,劉表穩握荊州十餘年,並非一般的牧守可能勝任的。

安定荊州之難,不只在於其地理位置兇險,更有劉表本人的背景問題,及因此引起的政治困境。

漢末,能在亂世之中發跡,坐有一方者,不外有幾項重要的條件。先以家族、鄉黨或部伍勢力為班底,進而在數年間擁有州郡,獲得當地士族或外來士人的支援。

諸如,曹操以夏侯曹家族和衛茲、張邈(鄉黨)的資助,起陳留而後擁有兗豫,獲得當地士族支援。袁紹憑藉家族背景,外派渤海為守,進有冀州(鄉黨和部伍),得當地士族支援。

而相比之下,劉表雖然身為名士,但是背景卻較差。首先,劉表的父祖兄弟,史上無載;其子侄不是能力一般(劉琦、劉磐),即使年幼(劉琮),難以倚靠;因此,其家族實力難以支援其起兵。而劉表出任荊州,正值靈帝駕崩,董卓奪權。作為何進的舊部,沒有中央的支援,外派到荊州獨自面對亂局。劉表單騎入荊州,正是缺乏背景的寫照。

然而,弱勢的劉表進入無序的荊州,很快找到了出路。曾經同為何進部屬的蒯越,出身荊襄的名族。劉表因此獲得荊州幾大士族蒯家(蒯良、蒯越)、蔡家(蔡瑁)、可能還有龐家(一般猜測劉表派遣說降江夏的龐季出身此家)的支援。因此迅速平定了荊州。

不過局面的迅速開啟也引發了新隱患。在政權之中,主君缺乏自己的班底,將難以制衡外部支持者勢力的膨脹。劉表沒有自己的班底,無力制衡共同構成政權的荊襄士族,導致其在很大程度上反受士族的影響。劉表和蔡氏聯姻,幕府以荊襄士族為主構成;劉表末年,以蔡氏支援的小子劉琮為後,也有士族的影響。以此相比,劉表頗似後來建立東晉,與士族共治的晉元帝司馬睿。

而且,荊州內部,並非所有荊州士人都是一心,同是荊州人的張羨和桓階,在南部長沙數郡掀起的叛亂持續數年。外部,北方的曹操同時崛起,劉表與江東孫氏政權的結仇。在如此環境下,大批本地或南來的士人,不是北逃(杜襲、趙儼),就是持不合作態度(桓階、和洽、裴潛)。即使是政權內部,在劉表生前,就已經有親曹傾向(從事韓嵩和別駕劉先勸劉表歸附曹操)。當然,大批士人的不支援,也有因劉表本人的態度較差和能力不為認可所導致。但是同時也更為表現,劉表政權基礎不穩。

正因此處境,表現了劉表的政治之才。劉表拉攏來張繡和劉備的部隊,在荊州北部駐守,既是北方的屏障,也是面對內部士族壓力的外援。而劉表也不讓外來勢力在政權中坐大,即是劉備,也只是一直以客卿和邊將的身份參與進來的。而士族也對劉備等人的參與,頗為忌憚。劉表展現了其高超的制衡之術,不似司馬睿為了削弱琅琊王家的急進,而引發了王敦之亂。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雖然劉表以此維持了對荊州的統治和穩定,但是,劉表班底的缺乏,及後繼無人,更有外部環境惡化的施壓,導致劉表的政權只能維持在生前。建安十三年劉表病死,未嘗沒有同年曹操徹底消滅袁氏政權後南征,和江夏的倚靠黃祖被西征的孫氏政權所殺,這兩件大事的影響。劉表死後,荊襄士族,以蒯越、韓嵩、王粲、傅巽為首,大批幕府中堅迅速勸說劉琮,幾近裹挾,投降了曹操。而劉備集團則奉不被士族認可的劉表長子劉琦為首,南下組織對曹操南征的抵抗。劉表的政權,即在其死後迅速分崩離析。

無論劉表是否擁有競爭的野心,其背景的弱勢、班底的缺失導致了其政權不穩的先天不足。而其生前建立自己的政權,並長期掌控,則展現了其過人的政治能力一面。而亂世之中,作為離亂人,被更為成功的雄才的光芒所掩蓋,這是劉表的悲哀。

從這些史料裡,勾畫出劉表這人滿足於現狀,不思進取的形象。並且把這些精神傳給後代,所以有曹操後來的概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把劉表兒子比喻成豬狗,兒子蠢如豬狗,老子也不太過了,貶兒如貶父。

按史料記載,官渡之戰前,曹、袁都對劉表進行聯結。在曹袁中,劉表是傾向於袁紹的。“紹遣人求助,表許之而不至”。說明劉表答應了與袁紹聯合,但是,又不派兵挾攻曹操。既不聯曹,又不助袁。這是劉表在群雄臨近分勝負時,坐視不為。白白放棄一次分享天下的時機,讓曹操能從容地逐個擊破群雄,到頭來自己也保不住自己的地盤。

東漢末年,全國各地紛紛稱王稱帝自組政權,大大小小稱王稱帝的人不計其數,無法計算具體資料。說幾個有名的,袁術的僭號人所共知,各種史料在他的傳記和別的人物傳記中有明確記載。公孫康偷穿帝服在他的傳記及別的傳記中也有記載。唯有劉表的稱帝,在其傳記中沒有記載。別的傳記中也沒有記錄,只在<後漢書。孔融傳>一筆帶過,但留下一篇讓後人能考證到劉表稱過帝的疏文。幸甚

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關東盟軍一年未有建樹,歃血誓言“糾合義兵,並赴國囘難,殞首喪元,必無二志”都拋在腦後:

初平元年末,韓馥與袁紹欲立劉虞為帝;劉岱殺橋瑁,並揚言要殺韓馥;豫州刺史孔伷不明不白也死了;王匡為曹操與胡母班親人合力所殺。起兵初的青州刺史焦和為黃巾所殺,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諮為長沙太守孫堅、江夏太守劉祥、武陵太守曹寅共謀同心所殺。經過河內、滎陽、梁東、幾次戰役,關東諸軍兵十餘萬,日置酒高會,不圖進取。而在董卓、關東對壘的同時,政囘府大概也是看到了益州在宗親劉焉鎮囘壓下州界清淨,人民殷盛,於是任用另一宗親劉表為荊州,企圖收拾孫堅、袁術等人在荊的爛攤子。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