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李默之死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 李默之死

楊博淡淡地說道:“吏部李尚書下獄死。”

周夢臣手一抖,魚標在水面上忽然動了起來,本來要上鉤的魚兒也都跑了。只是周夢臣哪裡還有心思釣魚,問道:“何至於此?”

李默脾氣不好,周夢臣對於李默也沒有什麼交情。李默上位也是這幾年的事情,周夢臣在京師混的時候,李默還是吏部中下層的官員,兩人根本沒有怎麼照面。

但是周夢臣依舊兔死狐悲。

要知道,大明官員士大夫有數十萬之多,但是能夠過關斬將,達到尚書一級別的官員,不會超過百人,能勝任一部尚書的人更少,而能擔任吏部天官的人更少。可以說李默已經是大明士大夫精英之中的精英,這樣的人說死就死了。周夢臣都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安全感。

楊博說道:“我只是打聽到了,今年會試,不知道怎麼讓李默出題,李默出的策問是‘漢武徵四夷,而海內虛耗;唐宗攻淮蔡,而晚業不終’嚴嵩呈給陛下,陛下大怒,下獄,然後幾日之後。李默就病死了。”

周夢臣心中也很複雜。因為李默這大嘴巴,根本不想想。這一句話,真要上綱上線的,何至於是再說嘉靖,連周夢臣也捎帶進去了。漢武一句,就不用說了。至於唐宗一句,說得不是唐太宗,而是唐憲宗。攻槐淮蔡,就是指著名的雪夜下蔡州一戰。這兩位皇帝都是前明而後暗的典型。用來說嘉靖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問題是,這這種前明而後暗的皇帝有很多,他偏偏拿唐憲宗是什麼意思?即便拿唐代的皇帝,為什麼不拿唐玄宗,難道不是在暗示他周夢臣雪夜下青城嗎?

但是不舒服歸不舒服,但是周夢臣並不覺得,李默就要去死。而且周夢臣覺得,似乎嘉靖也沒有要讓李默死的意思。畢竟李默之死,並不是嘉靖明正典刑,而是死在獄中。

這就很有說道了。

以周夢臣對嘉靖的瞭解,嘉靖是那一種不敢殺大臣的皇帝?只能暗地裡下手嗎?不是。當然了,嘉靖並沒有政治潔癖,如果有需要,他是不介意暗中下手的。但是對李默是有需要嗎?

並沒有。

與歷史的嘉靖不一樣,歷史上的嘉靖沉迷於道教之中,又忍受著疾病的痛苦,被視為長生修煉的劫數。總之是一個渾身不舒服,又不肯老老實實接受治療的叛逆老頭,所以他晚年很多決定,才那麼

詭異。才有機會被人所乘。但是而今的嘉靖,一心一意放在養生上了,每日飲食,鍛鍊從來不缺。渾身上下比他兒子都健康,唯一就是對女色要求多了一點。當然了,男人嗎?都是這個樣子,甚至這正好說明了嘉靖的身體不錯。

身體狀況反應到了嘉靖的精神狀況上,嘉靖的脾氣大,但還不至於被人刺了一下,就立即處死的地步,更不要說吏部尚書這樣大官了。這是要注意影響的。

連周夢臣都覺得有一些兔死狐悲,想想其他大臣難道沒有這個想法嗎?嘉靖豈能想到不道這一點。所以嘉靖一定要李默去死,也不會弄得這樣,不明不白的,影響太不好了。

所以,周夢臣懷疑,這一件事情,未必是皇帝的意思,而是有人假借皇帝之名做下來的,那麼這個人是誰,也就再明白不過了。

周夢臣知道,嚴嵩為什麼要將李默拿下,就是為了京察。這個問題前文已經提過了。但是他不明白,為什麼要將事情做的如此之絕啊?

政治上鬥爭歸鬥爭,很多事情還是有默契的。比如這一件事情,李默既然已經下獄,不管是一直在大牢李默關著也好,還是讓他罷官回家也好。這都可以,為什麼一定要取了李默性命作為了結,他難道不知道,始作俑者,其無後焉,夏言之死,已經是給後面開了一個不好的頭,而今李默之死,更是讓很多人見識到了嚴黨的手段,嚴嵩已經七十多了,難道他不擔心,他死之後,嚴黨是一個什麼下場?

周夢臣忍不住皺眉,心思揣摩這其中的奧妙。

楊博看出了周夢臣的疑惑,說道:“嚴嵩舉薦,加大了這一次京察的規模,以李本大學士暫代吏部事務,主持京察一事。”

周夢臣一愣,說道:“真是好手段!”

誠然,李本在內閣一直是處於透明人的地位。但是這個大學士卻不是假的,讓李本主持京察一事,對於嚴黨來說,有這樣幾個好處,第一個好處,就是將李本拉入嚴黨之中。

京察能決定官員去留。將這個機會給了李本,可以想象李本的勢力會迅速膨脹起來,手頭有了實力,自然不會想當一個空頭的大學士。

這手段,就好像是當年晉楚相爭。晉國扶持吳國一樣,立即讓楚國後院起火。

同樣李本有了勢力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不會對嚴嵩下手的,而是會與徐階爭奪權力。周夢臣不知道嚴嵩與李本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的到底說了什麼。但是想來以嚴嵩的老到,這李本肯定不會逃出嚴嵩的手掌心。

一個大學士向背,在朝廷上,還是很有分量的。

第二,京察本身就是一場清洗,這而今這個權力到了嚴嵩的手中。豈能不用來排除異己,可以說,這一次嚴嵩的目標,不僅僅是京城上面幾個位置,還包括了下面很多中底層的官員。這是一場風暴。

這是一場風暴。是一場能夠極大改變朝廷力量對比的風暴。影響會非常深遠的。周夢臣已經嗅到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息。

楊博也說道:“這是好手段,可以預見今後數年,朝廷上的局面,會更加激烈,而且這徐階與嚴嵩恐怕要分出一個勝負了。”

周夢臣說道:“何以見得?”

楊博沉吟片刻,說道:“怎麼說啊?你沒有發現,這一次嚴黨的決策,有一點不對,怎麼說啊,應該說在很多地方都是沒有分寸的。”

周夢臣心中一動,暗道:“對啊,我也有這種感覺。可見英雄所見略同。”周夢臣立即向楊博請教道:“楊兄,你覺得何以如此?”

楊博說道:“其實,陛下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不過是相互制衡,鬥而不破。但是嚴嵩之前,也是在這個框架之中進行的。有分寸的。而今卻沒有分寸了,我想來想去,不外乎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嚴嵩與陛下之間已經有了心結了。嚴嵩不得不依靠外朝的力量,來自保。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嚴嵩老了,很多事情都不是他自己做的,他派人去執行,自然沒有他自己掌控的那麼細膩。有些事情不可能辦得盡善盡美。但是不管是什麼原因,這樣的局面,都不是陛下所看見的。今年京察之後,嚴黨必然如日中天。”

楊博特別在如日中天,這四個字上面加了重音。

周夢臣頓時明白,如日中天之後,自然是江河日下了。

畢竟臣子之間的鬥爭,失去了所謂“分寸感”。在嘉靖看來是什麼樣子?那是他對京城政治局勢的失控。這是嘉靖萬萬不能允許的。想來嘉靖一定會將局勢扭轉過來。

怎麼扭轉,那就是大明朝廷之上,維持數年來的嚴嵩徐階對峙的局面要發生改變。

至於怎麼改變,周夢臣還不知道,但是他內心之中生出一個疑惑,那就是在他印象之中,嚴嵩當政了好些年,而不是這幾年就走到了盡頭,這其中難道有什麼變故?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