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二章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一旦嚴嵩在外廷一家獨大,不,他不會一家獨大。嘉靖皇帝會選新的大學士來制衡嚴嵩。但事實證明,嚴嵩的手腕,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制衡得了的。

嚴嵩不用佔據外廷所有的權力,只需佔據優勢,周夢臣很多事情都不得不讓嚴嵩點頭。

這對周夢臣利弊如何?周夢臣一時間也想不清楚。

王世貞見周夢臣大聲驚呼,說道:“這位兄臺,你覺得不妥嗎?”

這一句話,將周夢臣從無數思緒之中拉入現實裡面。他看著周圍的人,這些都是大明的青年才俊,雖然年紀有些大了。但是這也代表大明的未來。

周夢臣看得出來,很多人眼睛之中都充滿了渴望,這種渴望,就是對復套的渴望。

復套對士林之中並非新鮮話題了,可以說一直都有人就關外的戰略形式,暗示當年成祖皇帝放棄關外很多衛所是錯誤的。當然了,這話是不敢明說的。主持西北兵事的大臣,也提過這一件事情。

只是大多都是私下說說,或者寫自己的著作之中。

正式以公文的形式呈給皇帝,卻是第一次。

似乎而今復套這一件事情,真從水面之下浮了上來,大多數舉人都希望能夠成功。

周夢臣心中心思百轉,卻沒有潑冷水,而是說道:“我沒有想到,曾總督會提出這一件事情,不過諸位覺得,這一件事情到底能不能成?”

王世貞說道:“問得好,我其實也打聽過了,復套這一件事情,豈是一個三邊總督可以決定的。這一戰之後,曾總督必然能掛上兵部尚書銜,但是即便如此,這一件事情他一個人也勢單力薄。那麼他為什麼上這一封奏疏?”

“不過是借捷報,先聲奪人,出來打前站的。”

“而能讓三邊總督出來打前站,那麼後面的人,也就不用說了。”

王世貞的話點到為止,下面已經有人反應過來了,說道:“是夏閣老,我聽說,曾總督的資歷在三邊總督任上略顯淺薄,就是夏閣老力排眾議的。”

“對,對,對。”另外一個人說道:“有夏閣老支援,這一件事情總能成的。”

王世貞說道:“成不成我不知道,不過我知道,這一件事情才是剛剛開始,按照朝廷一慣表現,等我們這一科考完,塵埃落定之後,這一件事情的勝負大概就出來的。到時候就知道朝廷要不要復套了。”

楊繼盛長嘆一聲,說道:“只要朝廷決議

復套,我願意為陣前一小卒。”

王世貞說道:“何須陣前一小卒,陣前也是缺人,只要今科取中,或許就能從軍復套了,豈不比軍中一小卒強多了嗎?”

頓時話題轉移到了科舉上了。

他們一個個意氣風發,似乎俺答已經成為一個死人,似乎復套之事,在朝廷之上,定然一帆風順,似乎成就著永樂以來第一大軍功,也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

唯有周夢臣再按著王世貞的估計推算時間。

周夢臣心中暗道:“四月還是五月?”

王世貞是官宦人家,家中人脈很廣,而今父親也是位卑而權重的言官。這種家庭出來的人,在很多事情上比周夢臣都明白。尤其是朝廷一些程式上。

夏言既然讓曾銑上書,就說明,他已經將這一件事情正式提上朝廷的議程了。

不管怎麼說,復套是一件大事。

甚至非數年之功可以完成的。這樣的事情不稱之為國策,什麼是國策?

這樣大事的決斷,從來不是皇帝點頭就行的,夏言做的就是先打出牌面,然後放出風聲,醞釀輿論,再然後在御前決斷。

想想就知道,今日捷報入宮,不是有心人為之,其中內情為何傳遞的那麼快?即便是捷報是露布報捷。不保密,那麼曾銑的奏疏卻是要保密,即便大明朝廷保密工作從來做得不好,但今日訊息流傳的太快了。

很明顯夏言是在造勢。

整個流程下來,再加上中間有掄才大典這一件大事。真正決策的時間在四五月份是很正確的。

周夢臣心中忽然有一種緊迫感,暗道:“時間已經這麼緊了?”

一時間似乎科舉的事情,與這一件事情相比,也變得不重要了。

夏言救不救?如何救?

這個問題,一直在周夢臣內心之中徘徊,偏偏不能與人商量。

偏偏各種權衡利弊,複雜的很。且不說周夢臣的力量很小,甚至未必能久了夏言。即便能救了夏言,甚至能扳倒嚴嵩,但是這樣做,就對周夢臣有好處嗎?

周夢臣很明白自己要做什麼?

一心一意推廣科學。

為了這一件事情,周夢臣與誰合作都行,甚至包括嚴嵩。

只是與嚴嵩合作,未必對周夢臣推廣科學有什麼用處?

畢竟嚴嵩即便上位,以嚴嵩的風格,自然是敵人遍佈士林,周夢臣與嚴嵩交情太密,是給自己找麻煩。但是不動手,面臨撲面而來的嚴嵩時代,周夢

臣又該如何自處?

各種想法湧上週夢臣心頭,讓周夢臣內心之中苦悶無比。只能躲在角落裡面悶酒。

這個時候,酒宴就到了後半段了。

各位大人們都離開了,將這裡留給了舉人們。

大明在正德之後,風氣變化。各種放蕩形骸的事情從來不少,甚至有人這個時候光明正大的談起了春宮圖。至於很多鹹豬手在舞女的身上亂摸,甚至有一些人已經抱這美人離席了。

甚至周夢臣隱隱約約能聽見樂聲下面一絲絲呻吟聲。

這讓周夢臣不舒服,他走出來,趴在欄杆之上,捏著酒杯,細細品讀。

而此刻,外面一聲聲爆鳴之聲傳來,似乎知道了大捷的訊息,也似乎是到元宵節放煙花的時候,只見火樹銀花沖天而起,照亮了半個天空,雖然古代的煙花,並沒有後世的色彩斑斕,但依舊給人一種如夢如幻的感受。

周夢臣憑欄而立,眺望外面的街景

天上一輪明月,遮住了星城的光芒,讓平日裡能見度很高星辰有都藏了起來,唯有細細觀察,才能隱約看到,只是月光能遮住天上的銀河,卻遮不住地上的銀河。

卻見外面大街上,無數燈籠掛起。各種各樣的燈籠,最多是尋常人家的普通燈籠,也不乏達官貴人各種各樣的,千奇百怪的燈籠,一時間爭奇鬥豔。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當然了,最惹周夢臣眼光的,卻是街上笑語盈盈的女子。

這是女子能大大方方上街,甚至玩得深夜都不回家的日子,而且也是很多人按理相親的日子。父母帶著女兒與兒子出門,半路上就會與同樣約好的人家碰上,自然是互相相看。

如果看中了,元宵過後,就會有好多家媒婆開始忙碌起來了。

這一切的一切都構成了一副元宵夜景圖。

唯獨周夢臣一個憑欄而立,與這夜景不同相符合。

因為周夢臣知道大明嘉靖中興的這一張遮羞布,已經慢慢遮不住而今的時局了。而今大明已經是危機之前了。北虜南倭,各地災荒,以及與嘉靖嘉靖,家家乾淨的局面,一點點的形成了。

而周夢臣覺得自己有很大的能力,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但是面對這樣每況日下的局面,他也想不出能做什麼事情。

似乎他來這裡,只能在這圖畫之中,增添一個憂愁的註腳而已。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唯獨如此而已,而他的憔悴之意,這個時候,又有誰能明白?

周夢臣不知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