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佛法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二天一早,宋飛從天闕宮內走出,接著是秦石虎等四人。首發

再然後,大量的修士從宋飛的傳送門內飛出,接著如同蝗蟲一般擴散到整個雷音寺全境。

這些人之中有擎天劍派原本的的兄弟,也有龍組和陽族之人,陽族幾乎整個種族出動。

除了麒麟和它的手下們,幾乎所有能動的人全部都出動了,妖獸們沒動,主要是宋飛擔心他們惡性難消,萬一出去的時候看到大量的凡人和低等級的修士,一旦嘴饞吃掉幾個,自己可就麻煩了。

打發數百人出去之後,宋飛帶領著秦石虎,君婉霜和秦小茹幾人再次朝著雷音寺飛去。

雷音寺的門口,忘言彷彿知道宋飛要來,待宋飛到時,忘言已經等待門口。

宋飛立刻降落在忘言身邊,態度極為熱情地道:哎呀呀,忘言大師,怎麼又勞駕您出來迎接,晚輩真是太過意不去了,您可是佛門的前輩高僧啊。

阿彌陀佛。忘言雙手合十道,昨日聽說施主要繼續禮佛,貧僧閒人一個,能為施主領路,傳揚我佛慈悲,也算是一樁大功德了。

宋飛心中冷笑,要是你這個戒律院的主持也是閒人,恐怕整個雷音寺就沒有忙人了。

宋飛嘴上依然很熱情地道:這樣,真是太過意不去了,一直讓您陪著,這不是折晚輩的福嗎

施主多慮了,我修佛之人,沒有大小尊卑,佛說眾生皆平等。忘言淡淡地道。

那就,麻煩大師了。宋飛道,在下於佛法涉及太少,不知道今天該從哪裡朝拜才好。

雷音寺東邊,有一座三十五佛寺,供養三十五佛以及眾弟子菩薩,施主何不去那看看。忘言道。

妙,妙。宋飛笑道,大師請。

施主請。

三十五佛,乃是佛教之中最為著名的三十五座大佛,排名第一的正是佛主釋迦摩尼佛。而最為大家熟悉的一個佛也是在這三十五座佛之中,那就是排名三十一的鬥戰勝佛。

在佛教的典籍之中,佛為覺悟者的意思,是瞭解一切真諦,看穿一切迷惑的人,是的,是人。

佛從不認為自己高高在上,他們與眾生一樣,都是平等的存在,在人類的世界中,他們就自稱是人,不過是覺悟了的人。跟凡俗那些還沉浸在迷惘執著和愚昧之中的人稍稍有些不同,因為他們不被貪嗔痴困擾,僅此而已。

所以要成佛,要靠自身領悟,而領悟的方法,都在佛經之中。佛,是靠自身悟出來的,就算是有佛菩薩指引,也需要自己的悟行,愚昧之人,是成不了佛的。

而佛戒除了貪嗔痴後,更不會在意凡間的香火和金銀,禮佛之人拜佛,拜的是佛的智慧,不應該是信仰。

而想要靠拜佛升官發財的,更是痴人說夢,若是你進貢了香火給佛菩薩,佛菩薩就保佑你升官發財,那佛菩薩跟貪官又有什麼區別。

所以在宋飛前世的華夏古代,一般佛法精深的人,不是苦唸經的和尚,反而往往是朝廷圍觀卸任後的居士,只有嚐遍世間疾苦,才知道清淨自在的可貴,不入世,不經歷滾滾紅塵的人,只會嚮往紅塵,而不會超脫紅塵。而超脫紅塵的人,往往是經歷紅塵的酸甜苦辣,品味百般人生,一朝頓悟,得大自在。

所以大師,你們修佛之人,都要去塵世歷練,看人間百態,品味百族人生,隨後才能品味佛法,是嗎宋飛在禮佛的同時,問忘言道。

正是,經書雖是我佛門至寶,但是光唸經,是念不出佛陀來的,真正的覺悟,還在紅塵之中尋找。忘言道,對於宋飛關於佛法的一切問題,忘言都非常認真地給予解答,態度非常的虔誠。

那麼大師,你在紅塵中遊歷了很久了吧。宋飛道。

一千七百八十年,我都只是行腳僧。忘言道。

哦那麼大師是如何遊歷,有弟子相隨嗎宋飛好奇地問答。

忘言笑道:一件百衲衣,一雙百草鞋,一隻託缽,如是如意。

可用法力行路宋飛道。

一雙腳足以。忘言道。

宋飛不由地想起一個僧人,明明擁有法力,卻只穿著一件縫縫補補的破舊僧衣,靠著雙腳走路,吃飯是依靠化緣所得,若是在野外行走,碰到下雨颳風,只能急急忙忙衝到樹底下躲避。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如此困苦的生活經歷將近兩千年,沒有大毅力者根本就做不到,就這一份毅力,就值得宋飛敬佩了。

對了大師,再向你請教一事。宋飛問道。

阿彌陀佛,只要是佛法,貧僧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忘塵打了個佛號道。

宋飛把三根香插在一個香爐之中,對著三十五佛之中的清淨佛簡單地朝拜,隨後轉身道:我聽聞你們佛門修善,您之前也提到過,修佛修的是解脫,這善和解脫,好像不是一碼事啊。

阿彌陀佛。忘言非常嚴肅地解釋道,我佛講究因果,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為善,這是一種福德,換來的是福報。而做了壞事惡事,便會有惡報。施主,貧僧給你講個故事吧。

好啊,晚輩最喜歡聽故事了。宋飛道。

忘言道:有一對夫婦,生了一個非常可愛清秀的男嬰,在產房外,眾多親戚向男主人道喜,恭喜他生了一個如此清秀可愛充滿靈性的男嬰,嬰兒抱到一位高僧面前時,高僧突然喝道:這孩子不是你的福,而是來討債,你們夫婦是不是殺雞為生。

男主人開啟男嬰的襁褓,卻發現男嬰下身瘦小扭曲,如同一隻沒毛的雞一般。高僧說,因為你們夫婦殺雞殺多了,這輩子都得到了報應,你們殺雞賺的錢,都需要償還在這個孩子的身上,你們這一輩子不僅沒法享受到孩子的供養,反而要為他操勞一輩子。這就是你們殺雞後對雞償還的債。

說完後,忘言道:施主,可懂否

宋飛想了想後道:那只是凡人,難道佛陀也害怕這種報應為什麼也要為善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