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七章 南京保衛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十二月九日,戰爭暫且停止後,大將松江再次召開會議,繼續安排作戰計劃。

但凡是大型戰爭,開會是很頻繁的,一天最少要開兩次會議。

這個開會是很有必要的,第一,總指揮可以全面瞭解各個部隊的情況,總結得失,掌握戰場動態。

第二,可以重新佈防,協調部隊的進攻方向和進攻節奏。

所以,開會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會上,大將松江主要針對南京的佈防問題,以及日軍的士氣問題展開了深度的討論,兩個小時會議結束,眾多日軍軍官的心中有了清晰的方向和目標。

大將松井安排的進攻節奏簡單粗暴,將全軍分為四個進攻方向,分別對雨花臺、通濟門、光華門、紫金山等南京的第三峰陣地,發動全面攻擊。

這四個方位加起來,戰線被拉了十公里之長,日軍的機動性能完全發揮出來。

十二月十日,早上七點,所有日軍各就各位,同時對南京第三峰陣地發起進攻。

圍城之戰,確實也沒什麼好的戰術方法,日軍採用的戰術仍然是陸空一體,打攻堅戰。

空中轟炸機吸引火力,破壞防禦工事,地上坦克開道,步兵跟隨,強推陣地,後方迫 機炮不停轟鳴,瞄準人群聚集的地方不停發射,雙方對各個據點展開激烈的爭奪。

這種進攻方式,唐志顯然早有預料,所以這一塊的防禦工事早已經提前佈防完畢,而我軍正式依靠防禦工事,才能和日軍有一戰之力。

這是最後一道陣地,如果這道陣地被日軍攻破,那南京就徹底失守了,所以我軍戰士全都豁出去性命去守護防線。

這一戰,比昨天的戰鬥更為慘烈!

特別是城東南方面,因復廓陣地已基本喪失,日軍直接進攻城垣,所以形勢尤為嚴峻。

而唐志等領導層,顯然也不是草包,針對這種情況,唐志立馬安排了相應的佈防。

唐志緊急命令第83軍的第156師增援光華門、通濟門城垣的守備,並於城內各要點趕築準備巷戰的預備工事,同時將第66軍由大水關、燕子磯調入城內,部署於中山門及玄武門內構築工事,準備巷戰。

另以剛剛由鎮江撤入南京城內的第103師及第112師由教導總隊總隊長指揮,負責中山門附近城垣及紫金山陣地的守備。

這一系列的佈防,表現了唐志的決心,南京絕不放棄,必死戰到底。

雙方激戰一天,日軍火力雖猛,但是我軍硬生生的憑藉防禦工事和我軍無與倫比的韌性,把日軍擋於門外,存步難行。

晚上九點,156師選派了一個營的兵力,墜城而下,將昨日進城潛伏在城門洞中的一百多名日軍全部殲滅。

而雨花臺方面,在日軍2個師團主力和步、炮、坦克及航空兵協同攻擊之下,激戰十一個小時,在晚上九點半左右,將88師右翼第一線陣地全部摧毀,88師無奈之下,只能率領殘部退守到南京城內。

與此同時,蕪湖宣佈告破,被日軍第18師團佔領。

至此,南京的形式更為嚴峻。

十二月十一日,休戰八個小時後,日軍再次進攻。

松井安排日軍第16師團猛攻紫金山南北的中國軍隊陣地。

而紫金山及其以南地區,教導總隊堅決抗擊,實行鐵血戰術,不顧一切的玩命阻擋,從早上激戰到晚上,日軍毫無進展。

唯有右翼部隊攻佔了第2軍團防守的楊坊山、銀孔山陣地,進至堯化門附近。

另外一邊日“上海派遣軍”為使其第16師團進攻容易及適時切斷守軍的東退道路,又從正在鎮江等船渡江的第13師團中調山田支隊 ,從第16師團右翼加入戰鬥,向烏龍山、幕府山炮臺進攻。

日軍第10軍的第114師團及第6師團主力繼續攻擊雨花臺。

在日軍的多方打擊之下,第88師的第二線陣地又被摧毀,守軍被迫據守核心陣地。

同一時間,日軍第114師團右翼部隊開始攻擊中華門,114師團調集大量坦克和大炮對中華門狂轟濫炸,我軍奮力阻擊之下,雙方激戰六個小時,城門終究還是被炮火擊毀。

少數日軍一度突入城內,但被第88師據守城垣的部隊一一殲滅。

日軍第6師團左翼部隊之一部沿長江東岸北進,在上新河擊退憲兵教導2團的1個營,佔領了水西門外的棉花堤陣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日軍國崎支隊在當塗北慈湖附近渡過長江,沿西岸北進,向浦口運動。

佔領蕪湖的日軍第18師團因轉用於杭州方面,切斷南京守軍的後路,不再參加進攻南京的作戰。

連續數天的戰鬥,我軍人困馬乏,士氣已經十分低落,南京城的形式更加惡劣。

而日軍雖然也是損傷慘重,但是相比我軍而言,士氣依然十分高昂,因為南京城破防在即,我軍又連戰連敗,讓日軍看到了破防的希望。

從正式開戰都現在,僅僅數天的時間,我軍的防線基本上已經被全部摧毀,打了數十仗,敗多贏少,士氣低落。

武漢大本營對南京的戰況一直極為關注,每日均有詢問及指示的電報,當發現撤至南京部隊的戰鬥力及士氣已遠不如淞滬作戰,南京外圍主陣地帶僅防守兩三天即告失守,而復廓陣地立足未穩即在主要方向上又被敵突破、迫逼城垣時深感形勢嚴峻;

當得知當塗附近已有日軍渡江時,更感局勢危急。為避免南京守軍被敵圍殲,委員長與十一日中午,遂令時在江北的軍長以電話轉告唐志,要唐志在當晚渡江北上,令守軍伺機突圍。

唐志由於自己曾力主固守,若突然先行撤走,怕今後責任難負,因而要求必須先向守軍將領傳達清楚最高統帥的意圖後方能撤離。

當晚,委員長致電唐志:“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以圖整理而期反攻。”

唐志得到命令後,立馬組織人員召開大會,準備商討撤退計劃。

而此刻,鄭龍等人距離南京城,僅剩不到一百公裡。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