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永寧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用完早膳拓拔慎就帶著陸光辭告曹姨,出了清瀟院往太華殿去。辰時中已經不早了,皇帝的車駕巳時就出發,總不能踩著點去吧。

到了太華殿外廣場,只見廣場上車馬粼粼,旗幟招展,十二辰旗、二十八宿旗、太常旗、五嶽旗、五星旗、各種幢幡、盾甲、斧鉞齊備,皇帝的主車及副車擠滿了殿前廣場,粗粗看幾乎上百輛。這還算低配版的了。據說秦朝的全套鹵簿儀仗就有八十一輛副車。漢代則千乘萬騎,後來的朝代在配備上越來越多,宋代曾經多達二萬二千人以上,簡直讓人瞠目結舌。不過那些大駕套餐是用來祭天的,今天當然用不上那種大駕,低配版就行了。

拓拔慎繞過這些儀仗,走上太華殿臺回頭看看殿臺下排列好的鹵簿儀仗,當真是武威壯烈,上百面各種旗幟在烈風中招展,連成一片旗幟的海洋,再看看那幾十近百輛的各色車駕,數千人馬儀仗,拓拔慎的心中不禁有種悸動感,這就是君臨天下,俯視眾生的感覺嗎?太讓人迷醉了!

以前雖然可以想象皇帝的儀仗,但是腦子裡想象的哪裡比得上這種眼前的真實。看著這些威武霸氣的佇列,拓拔慎腦海中不由想起《史記》中的一句名言“大丈夫當如是也”。

搖搖頭,驅散這些不合時宜的感覺的拓拔慎走進偏殿,也沒看見多少人,除了一些內官和宮女,還有幾個儀曹部的主官。看來他來的早了一點點。

等了一小會,就聽見外面傳來一陣鼓聲,聽聲音至少有三座大鼓在同時響,拓拔慎走出偏殿,來到殿臺上,就看見殿正南有兩個佇列走過來,看起來是今天參加永寧寺齋會的平城文武。這些文武官員也是儀仗的一部分,皇帝的車駕將由他們來引駕。

拓拔慎趕緊下了殿臺,這些文武官將都已經到齊了,皇帝大概等會就要從太和殿過來了。

拓拔慎直到這時才想起拓拔恪來,約好了在太華殿會合的,怎麼沒看到他,可是現在人太多了,拓拔恪又是小孩子,想找都不好找,想想只好放棄。

大約一頓飯的功夫,只見太華殿右邊,皇帝終於到了,身邊跟著幾十個宦官,內行曹的三個長官都在。

一番禮儀過後,又磨了好一會,車駕才出發,皇帝乘坐著畫輪車,拓拔慎和拓拔恪、拓拔恂則合乘一輛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三弟,真讓我一番好找,你去了哪裡了?”拓拔慎第一時間問道,這小子一向很有信譽的,教養不錯。

拓拔恪不好意思笑笑,摸摸腰帶,道:“昨日夜晚太高興了,睡不著,早上起的晚了,還是阿姨派人叫醒我的,所以來的遲了,還是跑著過來的,不信你摸摸看,裡衣都溼了。”說著還要解開衣帶要拓拔慎看看。

拓拔慎趕緊攔住他,這像什麼話,大庭廣眾之下,他們三兄弟肯定會被很多人注意著,解衣帶這種事豈不成了笑話,再說他也不想看拓拔恪的衣服溼沒溼,沒那愛好。看來這小子高興壞了,連解衣服的事都敢做。

一旁的小胖子拓拔恂也很開心,一路上不停的說他以前出宮在哪裡玩,認識了哪些高官子弟,平城各地的廟宇和市井風貌,看來這小胖子真在宮外去過不少地方,不過想想以前太后經常出宮,或許這小胖子就是藉著這些機會才能出宮玩的。真是命好啊!拓拔慎羨慕的想道

永寧寺離皇城不遠,位於皇城東南,小半個時辰就到了。皇帝為了以示鄭重,最後幾百步親自下來步行。皇帝都步行,其他人更沒的說了,拓拔慎三兄弟在陸光的幫助下下了車,他一路上都是跟在車不遠的。拓拔恂拓拔恪的小宦侍也一樣跟在左右,這車輪對他們來說太大太高了些。

下了車,拓拔慎三兄弟趕緊走到皇帝身邊,要一起步行進寺。文武官將也都陸陸續續跟在皇帝後面一起進去,這些都是朝廷的高官,宗室諸王和異姓王、三師,三公,尚書省,中書省,門下高官官,大人官,三都大官,各地來京為太后致喪的州刺史,督區諸軍事,朝廷三品及以上在京將領這就二百多人了,後面還有各國使者及有關部門官吏等等。具體有多少人,只有有關部門知道了。

永寧寺前已經站滿了和尚,為首的正是大約二十多個精通佛理的大和尚,俗稱“法師”的。拓拔慎還看見了兩個女尼在其中,因為她們也是穿著袈裟的,初初沒看出來,走進了才看清。女尼穿袈裟他倒不奇怪,他曾經在太和殿遇見過太后和女尼討論佛理多次。這兩個女尼他都認識,高點的女尼是瑤光寺主慧尼法師,微胖加黑點的是金華寺主靜尼法師。此外還有沙門都統僧顯和永寧寺寺主道正法師,還有一些是國家各地的有名高僧,都是陸陸續續從各地趕到平城。

孝文帝今天還是喪服加身,戴著圓頂裙帽。走上前合掌問訊:“門下見過諸位大德法師”,和尚們還禮:“貧道等恭迎檀越多時。”

一番禮讓之後,還是皇帝先進了寺門。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本來是以外夷視之。東漢時期嚴禁漢人剃度出家,直到曹魏明帝時期才出現第一個出家的漢人。兩晉時期佛教開始昌大,吸取了儒道的精華,也繼承了一些玄學的精髓。沙門自認為是佛陀的弟子,與世俗之人不同,對王者不必像世俗之人一樣看待。所以向來主張對皇帝也不需要下拜,只依佛禮即可。南朝的和尚在這一點上與皇權對抗雖然也有波折,最終還是取了上風,得以見王者不拜。

北朝的僧人可就比不得南朝的僧人了,北方長期處於戰亂之中,那些入主中國的少數民族政權,既有苻堅,姚泓這種受過漢族文化薰陶的,也有石虎,赫連勃勃這種野蠻殘暴的。遇上苻堅,姚泓,和尚們就受到禮遇,碰到石虎,赫連勃勃,和尚們就得吃苦頭。

進入本朝以來,開始沙門混的還可以,整體上處於發展時期。太武帝時期,崔浩舉薦隱居嵩山的名道寇謙之於太武帝,寇謙之引儒家教義改革天師道教義,於是太武帝崇道厭佛,後來發生的滅佛事件也是世人皆知了。太武帝悍然舉起了屠刀,也嚇倒了沙門,沙門為了自保只好主動低頭向皇權告饒。當時的名僧法果主動向皇帝下拜,宣稱皇帝即是佛,他拜的是佛,不是皇帝。

但不是說沙門就真的對世俗皇權心悅誠服了,他們只是害怕皇權屠刀罷了。太武帝以後歷代皇帝,對沙門也沒有繼續打壓的想法,有些皇族,權貴都慢慢接受的沙門佛學,並把佛學帶進了皇宮,要求沙門跪拜皇帝的事也就沒在提了。當今皇帝和太后都可以說是佛教徒,太后去世前還修建了不少佛寺,皇帝也是在太后的影響下崇信沙門的。因此,對沙門很是禮遇。(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