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步搖情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從觀津閣回到中音殿以後,已經是一個多時辰後了。此時正堂中,馮清和曹貴人正在吩咐宮人們對拓跋慎將要帶走的的東西做最後確認並裝進箱子裡。大多是些小物件,就是有些雜亂而已。

馮清正指揮著阿璃間,看見拓跋慎三人走了進來。走過來輕笑問道:“二郎可是回來了,這裡還急著收拾好了送去端門前,又不知二郎是否還要添置些物件兒。你再看看,若還有什麼缺乏的,阿母與你曹姨為你置備。”

拓跋慎上前對馮清和曹貴人行禮畢道:“多勞阿姨關懷,所要攜帶的都已經置備好了。”

“昭儀莫急。”曹貴人上前拉著拓跋慎的手道:“二郎尚未用過早膳,待用膳後再看吧,左右耽擱不了什麼時刻。”

馮清暗道自己忙糊塗了,忘了拓跋慎一早就去觀津閣的事,轉身吩咐道:“阿璃,快去將貴人做的粥取來。”

馮清和曹貴人將拓跋慎帶到桌邊坐下,等阿璃取來還在用微火熱著的粥後,馮清親自用木湯匙舀進玉碗中,說道:“這肉粥可是你曹姨親手所做,可不比太官署的膳廚差,你且細細品嚐。阿母手拙,也只能在一邊幫著清洗慄米,可比不得你曹姨心靈手巧。”

曹貴人將小湯匙遞到拓跋慎手中,不好意思道:“妾只是日常無事消遣,不比昭儀還要掌管內宮。這些粥湯一類也是易學的,昭儀不曾品嚐過,這才覺得好。”

拓跋慎聞著香噴噴的肉粥,接過曹貴人遞過來的湯匙,在馮清和曹貴人的注視下小口吃了起來,味道很好,但是卻掩不住拓跋慎心中微微浮起的羞恥感,覺得臉上有些發燙。

心裡面雖然想快點吃完,但是礙於禮教,卻只能細吞慢咽,等吃完粥後,拓跋慎正準備起身告辭,就見馮清對阿璃道:“去把我放在妝匱臺上的紫錦盒取來。”說著將一邊備著熱水的木盆中取出方巾,去了水之後,為拓跋慎擦乾淨些許粥跡。

片刻過後,拓跋慎就看見阿璃取來一個小錦盒,也就兩寸許寬,六寸長,上面鑲著玉石瑪瑙,正面四角各雕琢著一隻凰。馮清接過錦盒,說道:“阿姨昔年進宮時,太后姑母賜下三支金玉步搖,一支送了大姊,一支送了二姊,只有這一支尚在,這麼多年都沒有用過。”馮清將錦盒推放在拓跋慎面前,道:“二郎這次遠行,數月不在京。行前又沒有能去鄭家面告,待會兒若是見了瑛孃兒,可將這步搖與瑛孃兒。”

拓跋慎並沒有說什麼“太貴重,不能要”的話,那些話太見外了,而是拿起錦盒道:“還是阿姨想的周全,兒至今也沒送過鄭娘子什麼物件兒。阿姨的步搖正可借花獻佛。”

馮清見拓跋慎沒有推遲,又說出“借花獻佛”之語,和曹貴人相視輕笑了起來。

。。。。。。。

在正堂中與馮清二人說了會話後,拓跋慎又回到臥寢。剛剛說起給鄭娘子送步搖的時候,他想起了曾經答應過給崔寅轉上道經的事,幾日前本是打算趁著皇帝召見的機會上呈的,只是後來發生了請命去南朝的事,一時間把道經的事拋之腦後了,等回了中音殿之後才想起來。

拓跋慎和陸光從堆積著滿滿書卷的書架上找出那兩卷道經,放在書案上。想著現在時間來不急了,想轉呈也沒機會。總不能在皇帝踐行的場合上呈吧。

再看著面前的那捲《老子西升經》,更覺得頭疼。今日午後就要出發,現在實在不是節外生枝的時候。那捲《黃帝陰符經》還好說,這卷《西升經》實在有掀起佛道論戰的嫌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想了一會兒後,拓跋慎決定請馮清代為轉上《陰符經》,至於《西升經》嘛,先扣下來再說。反正也沒人敢去問皇帝有沒有拿到這卷道經,就算最後他扣留道經的事被皇帝知道了,他也不怕,到時候用“顧全大局”來解釋就好了。

等路上鄭道昭問起這個事,就說已經轉上了。反正真的轉上了,只不過不是全部罷了。

。。。。。。。。

午時前三刻左右,拓跋慎才到了端門前。皇帝說是午時要給他踐行,但是總不能踩著點來。

端門前,李彪,蔣少遊,鄭道昭等人都已經到了。鄭道昭是後來加塞兒進去的,不合本旨,所以接詔的時候沒有他,像他這樣加塞兒的,出使的時候總會有,有些是高官權貴私下請託,派遣家人去南朝買賣物品。如果能和使團一起走的話,就可以使用官傳驛站,安全有保障。像古代社會,盜賊可不少,佔山為王搶大戶,收過路錢的絕不少。二是,加入官方使團,過關津的時候可以得到免稅優待,能節省一大筆財物支出。另外,太僕卿也會受皇帝旨意,安排專人將一些放在府庫之中無用的東西一同隨行到南朝去交易,往返一次獲利頗豐。

拓跋慎左右看了看,不見於忠的身影,他可是皇帝特派保護他的人,怎麼這麼重要的場合沒看見他?

帶著這些疑問,拓跋慎上前與李彪等人敘禮之後,問了一句:“如何不見於忠將軍?”

“於侍郎一早就去了羽林軍營親自挑選此次南行徵調的三百騎兵去了。說來也是託殿下福,下官多次使南,不過官傳而已,加上一些同行商隊也不到三百人,此次卻能得三百軍士護送,可謂安全無虞了。”

皇帝發令徵調三百騎兵的事他也知道,其實,那些隨行的商隊本身就會帶上不少保護人手,只不過對這些人,皇帝不可能放心,不僅僅是其中可能有歹人,也是對這些業餘人士的不信任,所以才讓於忠親率三百精銳同往。

三百人要上戰場當然是杯水車薪,所起的作用只能說聊勝於無,但是在國家穩定和平的前提下,三百騎兵作為保護性衛隊足夠了。

“這三百人也不少,所需軍資糧秣如何籌辦?”

“尚書省已經發傳沿途郡縣,各郡縣會為使團準備糧秣,再調發一百五十人在本郡縣內隨性服役。三百人所需於一縣來說也不多,不過最多不過三五日時刻。服役之人,省令准許他們今歲以他役相抵免徵。說起來,這於他們算是得了好處的。殿下不要多想。”

這也算額外徵發徭役了吧!現在可是農時啊!看來皇帝為了他這個兒子,這次發行了算得上是有擾民之嫌的命令,真可以說是盡心盡力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