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天師道壇(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拓跋慎跟著皇帝和諸王,大臣越過道壇進入大道壇廟中,大道壇廟整體建築區佔地非常大,比城內的一些寺廟佔地更為廣泛。這周圍並不是新天師道一家在這裡居住,周邊還有很多民居,都是幾十年來逐漸遷徙來的,看起來也很繁華。

進入大道壇廟主體建築區以後,皇帝先去了老君殿,老君殿前此時已經排滿了道徒,說是排滿了,其實也不是很多,這個時候很多寺廟道觀人數其實很少,多的一二百人,少的一二十人都有,有些富貴人家對道佛許願供養佛陀,將自己的私宅貢獻出來,延請名僧名道前來,這種寺廟道觀就屬於小型的廟觀,能住的人也不多,還有一些是高官權貴家族營建的家廟,找來和尚道士前來長居祈福,這兩種廟觀在城中就很多。

皇帝看著老君殿前的這些道士,對著大道壇廟壇主劉道虔道:“今日朕來此並非為齋醮祈福,真人何須如此興眾!諸位都是真仙子弟,不與俗世同。朕雖然為萬民人主,來老君聖地也只是一門下爾。”

“陛下多年來少來道壇,此次驟然屈尊降臨,壇內弟子皆言天顏少睹,爭相在此迎拜,如此也好為陛下,大魏祈福祝禱。”劉道虔微低著頭笑道,臉色顯得很高興。當今皇帝多次去佛教寺廟,卻從不來天師道壇一觀,壇中弟子每每聽說皇帝太后駕臨佛寺,就氣沮一分。加之多年來,天師道對外不但要與諸多佛寺爭鋒不說,就是道門內部也不平靜。數年前,姑射山道士王道義率領弟子遷到了樓觀,不知道這王重義哪裡來的許多錢財,自去了樓觀便大興土木,殿宇多起,又四處求購真經萬卷,廣招弟子,如今在大魏境內其勢漸長,已經堪與天師道一爭長短,若非其遠在關中,勢力遠到不了平城,天師道又有幸出過寇天師,兼且執管為皇帝授符籙之責,說不定已經被壓下去了。想到這裡,心中不禁嘆了口氣,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天師道能重振寇天師昇仙前的繁盛氣象!

皇帝聽了劉道虔說他來的少,想想本朝先是崇道,後來才興佛,道教又一直在民間頗有信眾,而太后與他卻常常去佛寺祈拜,想來是有些偏頗了。再看劉道虔的臉色有些頹喪,邊向老君殿走去邊道:“我皇祖自入中國,便為老君弟子,侍奉殷勤,寇天師奉老君明旨,以天師修教道眾德行,於我大魏頗有功勳。朕雖不能常來,心中亦有感懷。真人常年守此道壇,若有供奉不足之處,可明言於朕,朕即為老君弟子,自也有供養之責。”

劉道虔剛才確實有些向皇帝訴苦之意,不過並不是要向皇帝求取些什麼。不過皇帝說的供奉不足的事確是實情。現在的天師道與以前的天師道可不一樣,以前的天師道好比官府一般,對道民也有收稅的事,平素也能以教法管理教民,自從寇天師大改天師道教規以後,世襲的祭酒制度和收取教民錢糧稅的事就廢除了。大道壇廟雖然能得到國家供養,也能接受信眾饋贈,但是家大業大的,錢財好像永遠都不足。

既然皇帝主動開口說了,劉道虔又感到有現實需要,也就沒客氣,說道:“若說困難,也是有的,道壇雖是每月都能得朝廷供養衣食,只是有時諸多進京信眾來借宿,災荒時節,又有饑民前來乞食,是以米糧頗有不足。二則,道壇佔地實在廣大,殿宇房舍眾多,灑掃不易,陛下若能多賜米糧並些許僕役為老君清理塵埃,貧道等不勝歡喜。”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這大道廟壇按規矩指定,就只能有一百二十人,朝廷也每月按照一百二十人的人數給他們衣食,可是這麼些年下來,人數從來都在定額以上,畢竟誰還沒個沾親帶故啊!左拖一個又拉一個,再加上有時候一些道客來這裡食宿,每日做的飯食量可遠遠超過了一百二十人。

劉道虔的這兩個請求對皇帝來說都是小事,米糧不過是一句話的事,加也加不了多少。僕役的話,本朝也是有慣例的,以前曇矅道人在做道人統的時候,上奏先帝撥發“平齊戶”和犯人到幾個寺廟裡面做寺奴,後來朝廷又數次給寺廟施捨僕役,只不過這項好處沒落到道門手上。劉道虔的請求不過就是發些罪犯的事罷了。“平齊戶”皇帝就不打算給了,他們在平城生活了二十年,跟其他平民沒差別,不能再把“平齊戶”當做奴婢來看待。

“此事朕記下了,真人勿慮!”皇帝說完就走進老君殿,劉道虔跟進跟上,他還要給皇帝拈香。

等皇帝上完香,就和諸王,大臣一起去了齋殿說說閒話,等著任城王到來。現在時辰還早,任城王不來午膳都不用吃,只能聚在一起說說話打發時間。

拓跋慎兩兄弟跟在諸王後面一起進了齋殿,敘禮後各自安坐,拓跋慎和拓跋恪坐在諸位叔叔後面。

閒的無聊,皇帝就要去年十月底出使南朝返命,一個多月前才返回平城的李彪說說在南朝的見聞,給大家解解悶。

李彪是個博聞強記之人,作為使臣是頗稱職的,每次去南朝都沒閒著,應付南朝之餘,還派遣屬下四處去市井訪問一些南朝發生的事情,倒也所獲不少。不過皇帝現在要他說些見聞趣事,正經事就不能說了,說些南朝的趣聞就行了。

李彪也不客氣,說起在南朝聽到的事,如他在南朝國宴上,見到蕭頤寵臣紀僧真不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反倒去給蕭頤擦流在鬍鬚上的酒水的事,還有紀僧真向蕭頤請求做士族不成的趣事。還有建康士大夫不管老少,出門不是坐車就是乘輦,連馬都不敢靠近,拉出的弓射不出十步遠的笑話。

李彪講得好,大家都捧場,皇帝也屢屢發言點評南朝風氣的頹廢,眾人接話此起彼伏,一時間氣氛熱烈非常。

拓跋慎也在下面認真聽著,雖然都是些趣事,但是也很有意思,所以聽的也很認真,不時跟在幾個叔叔後面附和幾句。

拓跋恪卻不一樣,他對這些成年人的趣談實在沒興趣,忍著聽了好一會兒,好幾次看看外面的光景。實在忍不住了,悄悄對拓跋慎道:“二兄,叔祖還不知道什麼時候來,我們總不能一直在這裡坐等著吧?來的時候不是說好要在這道壇遊玩的嗎?趁著叔祖還沒來,我們趕緊去遊玩吧!”

拓跋慎聽了拓跋恪的話,想想覺得拓跋恪說的也對,好不容易來一次,不如到處看看,李彪的趣聞可以以後再聽他說就是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