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無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當日從北苑回到皇宮的途中,就沒再看見過拓跋恂,也不知道皇帝是怎麼安排他的。而這件事的惡果也隨之而來,就是路上幾個嬪妃對他好像另眼相待起來,雖然沒有相互議論什麼,不過看他的眼神與平日大不相同,就連兩個比他大的皇姐也不敢與他對視一眼,好像看了他一眼,她們也要像拓跋恂一樣倒黴似的。

拓跋慎意識到,他這是要被孤立一段時間了,這也是他以弟弟的身份害的哥哥倒黴後應得的。這次皇帝把拓跋恂身邊的隨從全部殺了,懲罰之強度堪稱側目,可以類比於廢除太子後,再將東宮屬官全部免除官職甚至下獄的程度了。這種嚴厲程度的懲罰,也難怪別人對他這個始作俑者避之如虎了。

此時的禮教可不管你做的有沒有道理,對待兄長不恭就是錯。他又苦於有理說不出,只能在心中徒呼奈何!好在高貴人還有帶著拓跋恪和一雙小兒女過來說了一會兒話,才讓拓跋慎知道自己並沒有被完全孤立。也算是唯一一件能夠讓人心慰的事。

拓跋恂的事在平城每天發生的事中來說,沒幾個人會知道,但是像馮誕這種天子近臣,國家親戚的怎麼能不知道,他在皇帝回宮不久就獲知了這件事,只是苦於天色已晚,宮門已經關閉,所以只能等待第二日朝見皇帝再詢問。

第二日一早,馮誕用過早膳,就趕往皇宮,先去了皇信堂,得知皇帝不在,又趕去太和殿,卻沒有看見皇帝,只有內行令王遇和幾個值守在太和殿。

王遇聽值守說馮誕來了,也不敢怠慢,趕緊出來迎接,看見馮誕道:“殿下,陛下已經去了乾象六合殿中,殿下若要參拜,還要去那裡才好。”

馮誕拱手稱謝,剛剛轉過身,想起已經到了太和殿,不如進去問問皇長子,到底是什麼原因,才會惹的陛下如此震怒,他昨日只是知道皇帝盡誅皇長子侍從,其中原因並不知道,既然要去求見皇帝,不問清楚怎麼行?

“王君,陛下既不在,可否容我進去一見皇子殿下?”

王遇搖搖頭道:“非是下官敢阻攔殿下,陛下已經下了令,嚴禁皇子走出太和殿半步,也不得見外臣。殿下之請,下官也無能為力。”

馮誕心中一沉,沒想到皇帝這次下手這麼很辣。也來不及在說什麼,快步朝著乾象六合殿趕去。

。。。。。。。。。

北魏在進入中原以前,政治上依然是有著原始部落殘餘,還存在著部落大人共議制,其後隨著統治需要,進一步採用中國的制度,加強了皇權,使北魏更具有凝聚力,這一趨勢雖然在太武皇帝時因為大興武功,特別倚重鮮卑將領的原因而受到了遲滯,比如,曾經將尚書三十六曹解散,又擴編為三百六十曹,在其中加重了鮮卑族任政官人數的比例。

但是受限於鮮卑本族實在缺乏治理成熟國家的能力,漢族的官僚成員人數依然持續擴大。自從太后執政以來,就繼續延續並加強了皇權集中的各項制度變革,其中尤其以廢除宗主督護制和其配套的均田制為最大成績。

以往的這些加強皇權的事實說明了漢族制度的重要性,出於統治需要和皇權需要,改革的方向不只是在官制上,進入太和以後,在官員服制上也做了改動,太和十年正月,孝文帝就以依照漢族皇帝的袞冕由右衽改為左衽的袞冕接受朝賀,八月還給本族和漢族官員分賜依照漢晉服制制度改制的官服。在漢化之路上平城是領先於其他地區的。

而改革除了官制,服制,還有宮殿制度也在同時進行,太和以來,在皇宮和各地建了不少宮殿,一是積累建築經驗和改進技術,二是因為漢晉以來因為戰爭流失的舊宮殿制度在不斷得到完善,所以持續修建了更多宮殿去驗證。

自從進入十五年以後,皇帝在漢化的道路上想走的更快些,因此在服制推廣上已經決定在本年給州郡縣官員頒賜新官服,而在宮殿上,皇帝主要是想重新修建皇宮主殿,將宮殿更加正規化。這就不得不說魏晉以來南朝歷代相傳一直沒有做改動的主殿—太極殿。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太極殿自從曹魏以來就作為主殿的殿名,後來朝代更替,其他宮殿的名字和形制都會做出改動,唯有作為主殿的太極殿從來沒有改變過,這也是皇帝重視太極殿的原因,因此年後,招來了以曾經設計修建皇信堂的蔣少遊為首的精於宮殿建造的團隊來設計太極殿的形制,而乾象六合殿就存放著蔣少遊等人製作的太極殿木製模範。只不過因為制度之中依然有不少不瞭解的部分。因為太極殿相關尺寸有的是從南朝逃來的人士口中打聽來的,有的是過去書籍中記載的,都有不一樣的地方,故而重新修建主殿的事還在計劃中。

皇帝此時正在乾象六合殿中看著面前的諸多宮殿木模範,這些有不少是以前設計好,但是沒有建造的模範。也有新設計的太極殿半成品,因為制度尺寸不同的說法,所以五六個木模範以此擺著,每個木模範前都標註著該模範的尺寸和記錄出處。

皇帝看著這些偽太極殿的木模範,甚為頭疼,長嘆一口氣,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把太極殿修建起來。

“陛下,南平王殿下來了,是否宣見?”張瑁進來稟告道

“宣”皇帝很自然的應聲道,他知道今日一早馮誕肯定會來問北苑的事。

馮誕進了殿,看見只有皇帝一人在,君臣敘禮畢後站在皇帝後面,看著皇帝眼前的宮殿模型,等了一會兒,不見皇帝問他來做什麼,只能主動開口道:“臣今日在宮外聽外朝議論紛然,說是長殿下因事觸怒了聖駕,今幽執於太和殿中,不知其情真假?若無此事,臣請去宮外澄清此妄論。”

皇帝轉過身,看著馮誕說道:“外朝何以知此事?卿所言議論紛然,又所指何人?”

馮誕啞然,無話可說,他說外面議論紛然的話他只是拿來做個由頭,好詢問皇帝為何原因幽禁拓跋恂,可不是真有什麼人議論,沒想到皇帝跟他認真起來了。皇帝平時可不會這麼堵他的。

皇帝也沒真等著馮誕答他的話,又接著說道:“朕以子恂為長子,又憐他無母,故親養之,於今也有半載,本是只望他能學業優佳,道德備善,沒想到卻是本性難馴,竟然敢背著朕服食五石散”越說越發憤怒,轉身道:“此等無行逆子,朕怎能託他以祖宗鴻業?十歲便行事無所忌憚,日後君臨萬國,萬民將何以賴之?”

馮誕聽到皇帝說出這等狠話,以為皇帝有不以拓跋恂為太子的想法,嚇得趕緊跪地道:“長殿下此事誠然可憾,但我魏室以長子列序百年,還望陛下以大魏傳承至重,暫息雷霆怒火,勿以一時之怒發此動盪外朝之言。”

皇帝沒有接馮誕的話,走到一邊踱步道:“曏者,卿言擇後宮撫養此子,朕慮此子自幼受寵,後宮難以教導,故留此子於身側,今觀其所為,大失朕望,朕以君父之尊,尚不能使其去惡,後宮何人能勝此任!”

馮誕聽了皇帝的話,磕頭不止,道:“太甲失德能改前過,後人稱之。若以一時之過驟棄長殿下,外人必以為陛下待子過於苛厲。還請陛下念太后情面,寬恕長殿下一時妄為。殿下今為璞玉,只需精琢,久後必能稱陛下意。”(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