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封昭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概是因為第一次和三個女子同車,這種經歷對此生的拓跋慎來說還是第一次,注意力受到了轉移,原本飲酒的後遺症反倒感覺減輕了很多,雖然還有些頭疼,好在直到回到咸陽王邸時,並沒有出什麼大丑。

辭別了鄭夫人一行後,和陸光一起進了王邸,總算是在酉時前趕回來了,若是沒有遇到鄭夫人,可能真要誤了時辰。

此時王邸之中已經燈火通明,拓跋慎以為咸陽王正在正廳,等到了正廳前沒聽到廳內有什麼說話聲,問了王邸值守侍人,得知咸陽王正在後庭面見從冀州趕來的使者。可能是他的開府僚屬向他通報冀州的情況。所以拓跋慎也沒有去後庭,和陸光在前廳等了好一會兒,才看見咸陽王和一個滿臉憔悴,髮髻微微散亂的人走了出來,看起來是那個從冀州趕來的信使,這大冬天的,還不知道受了多少苦,兩隻手滿是凍瘡和裂口。

“拜見王叔”

咸陽王正要與使者說話,聽見拓跋慎開口,才注意到拓跋慎,愣了一下,旋即臉色微沉道:“二侄如何此時才歸,出邸之前如何不說仔細。為叔……”說到這裡看了一眼信使,說道:“高君一路辛勞,高郡守所報之事孤三日內與你答覆。天色已晚,孤便不多留高君了。”

“事情緊急,還請大王儘快決斷,下官三日之後再來拜見大王。”被咸陽王稱為高君的信使向咸陽王行禮後,又對著拓跋慎行了禮,拓跋慎也還了禮,這個人可能是渤海高氏子弟吧。

咸陽王看著高信使出了正廳,轉頭看著拓跋慎,臉色陰沉,面帶怒色,喝道:“跪下!”

拓跋慎老老實實跪下,等著咸陽王訓斥。

他知道自己久久才回來,之前又沒說去哪裡,咸陽王即著急,又不知道去哪裡找他,才這麼氣憤。

“你可知自己是何身份?”

“……今上第二子”

“你尚知此節,實屬不易啊!你說,去了哪裡?為何此時方歸,竟是酒氣纏身。白龍魚服之事你不知嗎?”

“稟王叔,小侄有些許私事,還望王叔通情。”

“你常年在宮中,能有何私事?便是有事要做,怎麼敢不通情報便私自出邸。你若實言有事,為叔自派直閣府衛隨你同去,如何敢不顧安危私行出第。”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你身居陛下二子,國家子胤,一身何等高貴?豈是等閒!平城雖是王京,亦不乏歹人,若是出了他故,為叔如何向陛下交代?”

拓跋慎也不再辯白,今天這事他的確做的不完善,被痛罵一頓也是常理。還是等咸陽王罵夠了再說吧。

咸陽王今日也是氣火了,午後用過飯後他就因為飲酒醉後去休息,等醒了才知道拓跋慎乘著牛車不知道去了哪裡,頓時急了,又不知道拓跋慎去了哪裡,不明白情況更不敢命令宮衛大張旗鼓尋找,這裡是京城,敢動私兵,不管是何原因,最輕的後果也是削爵,是以只能在王邸中焦急等待。

“為叔見你年紀雖是幼小,平日行事也算有章法。不想今日行事如此粗疏……”

咸陽王正罵著拓跋慎,進來一個侍女,禮拜道:“大王,太妃來了”

咸陽王止住罵聲,明白這是有人私自去通知母親,看了一下周圍,原來站在一邊的陸光卻不見了,怒喝道:“刁奴!”轉身走出廳外,看母親封昭儀手上拿著檀木杖,走到母親封昭儀身邊,看見陸光也跟在母親身後不遠,也懶得去追究什麼,扶著母親道:“阿母怎麼來了?兒正要待會兒去阿母處請安。”

封昭儀是先帝獻文帝的后妃,太后去世後先帝存世后妃中位份最高的,今年已經四十出頭,但是頭上已經有了些許白髮。她剛剛在房間禮佛,得了侍女通報,說二皇子隨侍有事求見,封昭儀也沒有多想,接見了陸光,得知咸陽王正在責罵二皇子,是以取來皇帝所賜紫檀杖急急過來勸阻。

“我兒怎麼責罵起二郎了?二郎難得來次我家,你身為叔父,不善加款待也就罷了,怎麼能如此責罵。”

走進正廳中,看見拓跋慎跪在地上,過去把拓跋慎拉起來,說道:“二郎年紀幼小,若是有何過失,我兒既是長輩,就該好言教導才是,寒冬時節,便是站著都不能忍耐,何況跪著!你朝會難道也是跪坐於地嗎?。”

“拜見太妃”拓跋慎站起來後行了晚輩禮,說道:“今日小侄行事不謹,累叔父憂心,叔父諸般責備,俱是為小侄好。”

“二郎素來是個知禮明禮的,受了委屈也從不辯解,便是古人也比不得二郎執節守禮。”

回頭對著跟隨自己多年的侍女道:“快去帶著二殿下洗漱。”

“謝太妃”拓跋慎也受不了這一身酒氣,咸陽王母子都在這裡,待會兒肯定有話說,是以聽了封昭儀的吩咐,向咸陽王行了禮跟著侍女去了。

封昭儀看拓跋慎轉過走廊,對著咸陽王說道:“你隨阿母來!”轉身向著後庭去,咸陽王趕緊跟上。

。。。。。。。

到了後庭,封昭儀站在廳中,把檀木杖用力柱了一下,響聲在庭中顯得很是響亮:“跪下!”

咸陽王也沒敢問什麼原因,跪下道:“請母親訓斥!”

“我平日是如何教導你立身朝堂的?”

“忠信守職,不論在朝在州,不忘持身端正,謙恭執禮,待人接物,微瑕不欺。”

“你可做到這些?”

咸陽王沉默下來,沒有回答封昭儀的話。這些道理他不是不懂,只是沒有去遵從,在朝忠信好說,在州沒那麼簡單,下面的人動輒欺頑,用禮不用刑,這些人就會覺得他好欺。只是這些話不好對母親說。

“這些道理,都是古今多少人以性命所驗,雖是老生常談,卻為至理,只是太多人明知道這個道理,卻不能奉行,反而常常依仗著小聰明,以為能矇蔽他人的眼睛,放縱私慾,貪求過甚,不知厭足,最後免不了家破身亡。”

“今日二皇子與你一同守職,雖然名為叔侄,也份屬同臣。他是晚輩,若是做的錯事,你是叔父,可以好言相告,怎麼能仗著叔叔名份,在宅邸眾人面前如此痛責他,他自有父親在,還輪不得你來越過陛下如此責罵他。”

“母親,兒畢竟是他叔父,他今日所為太過,兒便是責罵他狠了,也是為了他好。陛下面前,兒也能挺身相告。”

“哼!我眼未瞎,尚能看清人心,你是不是還對當年太后要立你之事耿耿於懷。認不清身為臣子的本份,心中尚存妄念!”

咸陽王驚愕起來,看著母親,遲鈍道:“兒……兒豈敢有此意。母親不要冤了兒。”說完趴在地上,哭了起來。

封昭儀看著兒子,道:“有沒有冤了你,你自己心中明了。我再與你說一次,不要想著那些做不到的事,忠心侍君,死後也能得一賢忠之論。若要貪求過多,你這咸陽王的爵稱也只能止於你一身。”說完舉著檀木杖走出後庭。

咸陽王看著母親的背影,也不敢去追,只看著母親消失在黑暗的廊下,呆跪了良久。(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