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鄭懿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打定了主意,拓跋慎往國戚扎堆的地方走去。這裡面可不是沒講究的,皇親是皇親,國戚是國戚,皇親有親疏遠近,國戚也有。因此多是按在朝或在家地位高低兼親疏遠近綜合考慮之後安排的齋房。接著是異姓王和國戚,而異姓王多是開國八元勳的後代,這八元勳跟皇族世代結親互相聘嫁不絕,比如,八元勳中的丘穆陵氏與皇族世代相聘數十次,是八元勳中最多的。所以他們與一般的國戚有區別,他們就好比後世明代朱棣封的幾家世襲靖難功臣差不多,此外才是普通些的國戚,這些只是與皇族大宗結親,鄭氏就是這種國戚其中之一。

但是事無絕對,這些普通的國戚裡面有一家非常不普通,甚至比那些當今叔伯兄弟地位更加尊崇,就是馮太後母家--太師馮熙,他們這種“不一般”的國戚即便皇族近親都不會去得罪他們,實在是因為馮家開了掛,這麼些年跟不少皇族宗室結親,按照當今皇帝的意思,這種結親還會繼續下去,也許他拓跋慎以後的妻子也會是馮家女子。

今天馮家當然也來了,而且人數不少,只馮熙兒女就有幾十人,還有他那一大家族的兄弟子侄,估計沒有一百也有個八九十。說起排場估計除了皇帝就他們家最大了吧!

拓跋慎跟馮家不親近,馮家也不會跟他多來往,他們家的投資是由太后撫養的皇長子拓跋恂,太后生前也給拓跋恂訂好了馮氏女為正妃的事。拓跋慎也有意識的不想跟他們這種靠裙帶關係起家的暴發戶來往。反正按照歷史發展來看,最後馮家女接連作死也會漸漸消耗掉當今皇帝對他們的感情,到時候與其被他們連累,還不如早先就不要牽扯。至少現在拓跋慎對馮家的態度就是,不刻意親近也不能得罪,至於以後怎麼樣,看事態發展吧!畢竟他們家可是要出兩個皇后的,他還得尊稱一聲“母後”呢!得罪了“母後”,有的是機會發落你。

現在剛剛正交未時,諸王等皇親國戚,大臣們都還在皇帝的正殿永寧殿吃粥交流感情呢。但是時間長短不好說,畢竟皇帝還要給太后誦經呢?他們也隨時可能散場,自感時間不多,拓跋慎不能不加快腳步抓緊時間,要不然回頭讓鄭家人看到了不好。

在問了幾個路人之後,總算輾轉找到了鄭氏的齋房,走進房門,隱約聽見齋房內有交談聲,聲音不大,好像有幾個人的樣子。那個鄭娘子在不在他也不知道,看著開著的房門,拓跋慎一時間不知道該不該進去,上午因為偷看別人的吉語犯了忌諱,現在如果又不通告就擅自進去,更要得罪人了。

正要高聲請見,聽見後面傳來一聲稍微熟悉的女聲:“咦!你不就是上午才遇上的那個郎君嗎?怎麼也在這裡?鄭阿姊說過不認得你啊?”

拓跋慎回過頭,原來是上午遇見的那個長孫娘子。拓跋慎一喜,至少知道了自己沒找錯地方。

說起來,長孫氏也是皇族遠宗,只不過隔得實在長了,幾乎近百年。所以多數和皇族近親是不怎麼來往的,現在的北平王長孫道只是個普通王爵,依律世襲的,如果按照宗屬,長孫氏不是太祖一系,屬於遠王。這長孫姑娘難道是北平王的家屬。

心裡想著這些往事,頓覺這長孫娘子來得正好,正可委託她進去通報一聲。

“原來是長孫娘子當面,在下此來正是為了拜訪鄭公。在下與鄭娘子雖然不識,說起來倒也有通家之誼。只是初次拜訪,心中不免躊躇,幸得遇見娘子,可否請娘子代為通報一下?在下萬謝。”說完拱手施禮。當然不能說拜訪人家未出閣的小娘子,那太失禮了,不是君子所為。說拜訪鄭公才是符合禮儀的做法。

長孫娘子聽了拓跋慎的話也覺奇怪,鄭家阿姊說過不認識他的,怎麼還會有什麼淵源?不過通報一下也只是順帶的小事,她也沒拒絕,說道:“好吧!郎君先在這裡稍待。”

拓跋慎讓開路道:“多謝長孫娘子援手。”看著長孫娘子進了齋房,整理一下衣服上下,正了正有些被風吹歪的帽子。這可是賠禮來的,衣冠不整會被視為對對方的輕視,這點小節還是要注意的。

拓跋慎在外站了一會,聽到裡面傳來的聲音,其中除了女聲好像還有男性的話音,像是個成年人,這是他沒想到的,鄭羲按說現在還該在永寧殿伺候皇帝呢?也不知道齋房裡面的這人與鄭娘子什麼關係,如果是鄭娘子的同輩或晚輩還好,鄭娘子也許會認為他剛剛用兩家有通家之誼是個藉口,不會深究。若是長輩,問他與鄭氏有何淵源怎麼辦?馮太後,皇帝,他都認識鄭羲,這通家之誼當然是真,不過他的身份不好說出口。而且他本來打算親口致歉留下書信就走的,可沒想著被人家家屬盤問那種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正想東想西,就聽見了齋房裡面傳來的腳步聲,聲音輕柔緩慢,是個女子的腳步聲。

出來的正是鄭娘子的侍女阿靈,阿靈出來看見拓跋慎,皺了皺眉,道:“這位郎君請進,我家大郎主有請。”說罷轉身進去。

大郎主,這麼說是鄭羲的長子,鄭懿。

拓跋慎跟著阿靈進去,走到齋房右邊側室,看見一個中年男子從正前的坐床上站起來,鄭娘子看著他,面無喜怒之色,跟著中年男子也在左側的坐床上站起來,對著拓跋慎行了肅拜禮。

這個中年男子看起來有四十多歲的樣子。面貌倒是顯得很清朗,看起來年輕的時候是個帥哥,長者長達胸口的山羊鬍,頭戴著進賢冠,身穿深衣。

這就是鄭懿麼,倒是個美髯公。拓跋慎看著鄭懿一眼想道。

鄭懿進前一步看著拓跋慎,似乎在想是不是哪裡見過或者認識與拓跋慎差不多的舊識,初次乍看起來是有點有點印象,可是想不出到底是誰。

有這點印象就夠了,也許真是通家舊識子弟吧?

拓跋慎當先躬身行禮道:“後學小子見過鄭公。”又對著鄭娘子和長孫娘子各行一禮。

鄭懿簡單回了禮,畢竟是前輩,做點姿態就行了,問道:“未知郎君尊府何第?還請告知,鄭氏也好禮敬。”

“在下屬國姓,家君爵名實不敢輕言,還請明公見諒一二。”說完又拱手一禮。拓跋慎想過後還是決定說出姓氏,至於父親的姓名他可不敢說出來,那是犯駕的行為。(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