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部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襄陵城的城樓上,殘陽如血,將城下照的一片赤紅。

隨著城外白波軍陣中一連串的傳令聲,黑壓壓的箭雨在令人悚然的弓弦響動聲中,將城牆籠罩在一片陰影之下。

箭雨落下,打在城牆的石磚上,濺起一連串火星子,城牆上的慘呼聲立時連成一片,防護不周的守軍士卒橫七豎八倒下一片。

三撥箭雨之後,城外人頭湧動,穿著各式裝束的白波軍士卒如同破堤的潮水般蜂擁而出,吶喊者向城牆衝來。

城牆上鐵甲錚然,將士們並不感到慌亂,受傷的和死去的都立即被抬起送往城下。

隨著軍官們的號令之聲,弓箭手立即上前,箭雨不斷射往城牆下,白波軍陣中來不及撤走的弓箭手立即成排的倒下,慘叫聲即便是隔著這麼遠,也依舊能聽得一清二楚。

接著,弓弩手又調低角度,等攻城的白波軍士卒進入射程之內,便不停的攢射起來,衝鋒中的白波軍士卒一片片倒下,鮮血四濺之間,遍地都是嚎呼之聲,聲音之淒厲令人不忍聞之。

望著城外成片倒下的白波軍士卒,即便是敵對關係,裴茂心中也還是感到心中不忍。

他今年三十多歲,身材瘦弱,相貌普通,短鬚長臉,唯獨身上的那股儒雅氣質讓他與周圍的士卒顯得截然不同。

“這麼多人,他們在一個月前都還只是普通百姓,如今卻……”他輕輕嘆息一聲。

“縣尊大人,還是下關去吧,這裡不安全!”旁邊,有侍衛勸說道。

“安全?如今哪裡安全?將士們都在奮勇殺敵,某身為縣令,豈能躲在後方?這樣的話,本官希望你以後不要再說了!”裴茂想都不想就拒絕了手下的提議。

自從郭太在白波谷起兵的訊息傳來,裴茂便知道襄陵城必然會遭到白波軍的進攻,所以從那時起,他就在為守城做準備。

等到白波軍首領胡才率領一萬大軍包圍襄陵城時,城中已經組建起了一支近千人的守軍隊伍,這些人除了少部分是原本的士卒外,絕大多數都是臨時徵募起來的。

此外,裴茂還與縣丞柳孚一道,登門拜訪了城中各大家族,勸說那些大戶出人出糧。

在他的不斷努力下,襄陵城中守軍上下一心,共抗強敵,這才是守軍更多的平陽縣都已經陷落,而襄陵城卻依舊頑強抵抗著賊軍的緣故。

當然,除了裴茂的個人能力外,他能堅持到現在,也是靠著一位老人的幫助,此人便是襄陵城賈家的家主賈習。

這賈習年紀都已經快六十歲了,他博學多才,卻終生未仕,一心隱居,乃是襄陵城中的一個奇人。

在襄陵遭到白波軍圍攻後,正是他站出來幫裴茂出謀劃策,這才穩住了城中局勢,並且擋住了賊軍的進攻。

此時,賈習就站在裴茂身後,而在他旁邊還有個年約十三四歲的少年攙扶著他。

“老先生,城外有上萬賊軍,而且聽說平陽城已經被賊軍攻陷,過不了多久還會有更多賊軍趕來,咱們這幾百殘兵,能守到援軍趕來嗎?”縣丞柳孚憂心忡忡的詢問道。

賈習聽了後,捻著鬍鬚,安慰他道:“怎麼,沒有信心了?賊軍的兵力的確遠超過我軍,不過他們只是粗略成軍,戰力並不強;如今他們這般攻勢固然猛烈,但其勢難以長久。咱們只要再堅守兩三日,賊軍肯定撐不住的。”

裴茂沉聲道:“其實,與守城相比,我更擔心的是,援軍會到來嗎?”

這個問題才是最根本的問題,如果援軍根本就不來,那麼他們堅守再長時間也沒用。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放心吧,援軍會到的。賊軍在白波谷起事這麼久,朝廷定然不會坐視他們肆虐的;而且這一次賊軍攻打襄陵,對朝廷大軍來說,也是一次機會。”

“先生的意思是……”

賈習解釋道:“賊軍攻城日久,若是遲遲不能取得進展,勢必會軍疲糧盡,軍心動搖;若是趁此機會發動進攻,定能擊敗乃至重創敵軍。破虜校尉段增就率軍駐守在安邑,此人擅長用兵,不會放過這次重創敵軍的機會的。”

他們還不知道,此時段增已經被朝廷拜為振威中郎將,所以還稱他為校尉。

裴茂等人聽了紛紛點頭:“聽老先生這麼一說,本官心裡就有底了。那麼先生認為,朝廷大軍會在什麼時候趕來?”

“這個可就不好說了,或許他已經趕到城外了,或許還在路上,誰說得準呢?”

柳孚驚訝道:“老先生的意思是,段校尉已經統領大軍趕來,甚至有可能已經到了?”

“不錯,所以大家還是好好守城吧!”賈習捻著鬍鬚微微笑道,在身旁少年的攙扶下,下了城牆。

“祖父,您剛才對裴縣令所說的,是真的嗎?”等到了沒人的地方,少年開口詢問道。

“呵呵,逵兒,你這些年跟隨老夫學兵法,也有所成就;你何不自己分析一下?”賈習笑道。

這少年乃是他的孫兒,名為賈逵,今年十四歲,年齡雖小,但身材高大,容貌不凡,一看就非常人。

“這個,恐怕不好說吧?就如祖父之前所說,這一次的確是個擊敗賊軍的機會,但要說段校尉就已經在趕來的路上,這個恐怕就未必了。”

“哈哈哈……”賈習大笑起來,低聲道:“老夫若不這麼說,裴縣令他們豈不是更加擔心?”

賈逵這才醒悟道:“是了,祖父是故意這麼說,好讓他們安心守城的。”

“不錯!”賈習點點頭,接著道:“不過,老夫這麼說也不全是在欺騙他們;若是老夫沒有看錯段增此人,那他應該就在趕來的路上。當然,若是他現在還留在安邑,那只能說此人是浪得虛名!”

……

正如賈習所想,此時段增正在趕來的路上。

他率領大軍從安邑出兵後,就一路向北疾行,除了中途在聞喜縣停留了半天時間,段增親自去裴家拜訪外,其他時間都在趕路,此時距離襄陵已經不遠了。

河東郡的地形與涼州有很大不同,當初漢軍與西涼叛軍在平襄等地交戰時,周圍的地形屬於山區;而襄陵城附近的地形則極為不同;襄城西面地勢極為平坦,而東面則是一片山區。

漢軍的行軍路線就是從聞喜北上,經翼城進入山區繞道,如今在襄城東面二十裡的一處山谷裡安下營寨。

“吳壇,你們斥候營幹什麼吃的?怎麼還沒有打探清楚敵軍的情報?”中軍營帳裡,段增毫不客氣的大聲呵斥著。

在安下營壘後,他就已經下令讓吳壇派斥候去打探敵情,結果這都過了快一天了,卻沒有半點回信,由不得他不發火。

“將軍,想來應該是出了什麼岔子吧,畢竟這邊的地形我等都不熟悉。”

段增擺擺手道:“本將不管什麼理由,只管結果,一個時辰之內若是還沒有訊息傳來,本將拿你是問!”

吳壇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告退出了營帳。

顧景開口勸道:“將軍,其實你也不必太擔心,若是襄陵城要出事,那也應該早就出事了,既然賊軍一開始沒能攻破城池,接下來想要破城就沒那麼容易。”

段增搖了搖頭,沉聲道:“本將可不是為襄陵城擔心,本將關注的是,賊軍到底來了多少人。若是他們在襄陵城下的兵力太少,那麼咱們這般火急火燎的趕過來,豈不是白費力氣?”

顧景失笑道:“將軍難道想一舉消滅所有賊軍不成?可別忘了,咱們只有不到一萬兵力。”

“不,一萬兵力足夠了!”段增極為肯定的道,話語中充滿了自信。

他的自信來源就在於,他們的對手並非久經戰陣的西涼叛軍,而是一支剛剛興起的亂軍。

西涼叛軍一方面騎兵多,且士卒多是西涼邊塞之人,民風彪悍,習於戰事,而且軍中首領李文侯、北宮伯玉都是行伍出身,韓遂、邊章二人則是智謀之士。

可以說西涼的叛軍是一支真正的軍隊,對他們必須足夠的重視才行。

相比之下,白波軍兵力雖多,但不管在哪個方面都比西涼叛軍差了很多,所以段增才有信心要一舉擊敗更多的白波軍。

正交談間,忽然外面有馬蹄聲傳來,接著吳壇一把掀開簾子,匆匆走進來道:“將軍,您要的敵情到了。”

“速速報來!”

“是,賊軍攻城已有半個月,但並未取得任何進展,如今襄陵城依舊在我軍手中!”

“嗯,那麼賊軍的兵力如何?具體部署如何?是否發現了我軍的蹤跡?”

“回稟將軍,敵軍目前在襄陵城外的兵力估計只有萬餘人,不過咱們的斥候抓到一個賊軍的斥候,審問後得知,賊軍有一支兩萬人的軍隊正在趕來。至於他們是否發現我軍蹤跡,這個就不好說了。”吳壇連忙答道。

一邊說,一邊將打探到的敵軍部署情況在地圖上標註出來。

段增站起身來,走到地圖旁,一邊觀看敵軍的部署,一邊沉吟道:“正有兩萬人的軍隊趕來?這就是說賊軍是打定了主意想要攻破襄陵。那麼他們肯定還會繼續攻城了。”

一旁閻忠開口道:“或許,咱們可以趁著敵軍攻城的時候以騎兵發起突襲,定能取得大勝。”

話音剛落,龐德就站起來大聲道:“不錯,將軍,末將只需麾下的兩千騎兵,定能衝破敵軍軍陣!”

段增麾下軍隊裡有支兩千人的騎兵,這可是與西涼叛軍廝殺征戰了一年多的鐵騎,作戰經驗十分豐富,戰鬥力更是極為強悍。

若是在賊軍攻城的關鍵時候殺出來,要擊潰敵軍的確沒有太大難度。

段增沒有急著回答,他觀看了地圖許久後,這才沉聲道:“你們騎兵當然是此戰的關鍵,不過本將要的不僅是擊敗敵軍,更重要的是圍殲敵軍!”

他的手指在地圖上的兩個位置重重一點,沉聲道:“要圍殲敵軍,首先要切斷敵軍後路,這兩處地方是關鍵點。”

眾將紛紛上前,只見段增手指所落之處乃是汾河支流上的兩座橋樑,那是附近數十裡僅有的橋樑,若是將這兩座橋樑佔領,賊軍就無法退回平陽或者白波谷,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與漢軍決一死戰。

“在開戰之前,本將要先派出兩支軍隊分別佔領這兩座橋樑,然後以騎兵衝擊敵陣,擊潰敵軍主力,將他們圍殲在襄陵城下。不知哪兩位將軍願意擔任此重任?先說好了,本將不會派出太多兵力,每一座橋樑最多給五百人!”

眾將都有些遲疑,要佔領這兩座橋樑可不是易事,賊軍雖說戰力不強,但畢竟兵力眾多,而漢軍能夠派去擔任這個任務的兵力肯定不會太多,否則很容易被敵軍發覺。

要以少量軍隊奪取橋樑,並且守住橋樑,堵住敵軍退路,這任務可沒那麼輕鬆。

段增目光遍視眾將,正要開口點將,這時,徐晃站出來大聲道:“回稟將軍,末將願擔任此任務!”

段增聞言臉上露出笑容:“好,佔領北面這座橋樑的任務就交給你了,本將相信你一定能出色完成的!”

徐晃在加入段增麾下後,段增給了他五百士卒讓他負責訓練,而他也不負眾望,僅僅二十天時間,就把這五百人訓練成了出色的士卒。

段增也履行承諾,直接任命他為軍司馬。

剛加入軍中就擔任軍司馬,與吳壇、徐榮等人平級,在場眾將雖然表面不說,但心裡或多或少還是有些不滿的。

不過若是他在此戰中能有出色表現,應該能讓眾將接受他。

“另一座橋樑誰願意負責?”段增接著問道。

“回稟將軍,末將願意擔負此任!”說話之人卻是段鉉。

段增見了後,沉聲道:“你麾下有一千士卒!”

“末將只帶五百人去就是,剩下的五百人,交由劉軍侯指揮!”段鉉指了指他的副將,大聲道。

見他態度堅決,段增自然也不言語,直接同意了他的請求。(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