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4 簡單分析己方的優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不是王角冷血,非要用填人命的方式來擴大生存空間,而是從上至下,整個革命區都有這樣的覺悟。

很多革命區的工農業生產資料,都是對外公佈披露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全部革命區至今年早稻收穫之後,去年秋糧和今年夏糧的總產量,達到了兩百三十億斤稻穀的驚人規模。

整個帝國在中央核心區的歷史稻穀產量,則是八百億斤出頭。

也就是說,“勞人黨”在短短的時間內,以不完整的兩省地盤,生產了接近核心區百分之三十的稻穀。

這個資料對於那些大投資機構來說,簡直就是欣喜若狂,也就是為什麼去年會有大量的投資商選擇跟“勞人黨”接觸。

其次對底層的信心,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老百姓們可能複雜的東西領會不通,但是老話卻是懂的。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穩定的糧食產出,甚至每年的增產,都會增強生存的信心。

而為了保障這份產出,大到國家,小到個人,自古以來都是耕戰一體。

秦國要一統天下,老百姓要爭一畝三分的水澆地,都是為了多打三五鬥。

有了這個基礎,“勞人黨”發行的票證,才有了信用。

信用除了“大唐人民革命軍”的武力來支援外,想要讓裡裡外外都認可,這年頭,就要看票證背後的購買力強不強。

跟和平時期不同,混亂時期的購買力,不是買千家百貨,只認一樣東西,就是吃的,就是糧食。

能買到糧食, 能輕鬆買到,這就是購買力。

所以這就出現了大量黔中道的土老財、山寨寨主、洞主、豪帥、軍閥, 也都想辦法跟革命區做生意, 做買賣, 換取大量的革命區票證。

只有有了票證,他們才能從湖南甚至江西採購糧食。

黃金白銀銅錢雖好, 但沒有就是沒有,用完了就沒了。

實際上“勞人黨”的黨產黃金儲備相當可以,至八月十五召開******之前, 黃金儲備有十餘萬兩,摺合貞觀兩百九十五年的帝國行情價大概三千六百萬左右。

當然了,說多算多,說少, 大概也就是貞觀兩百九十五年的東京兩千套房子。

所以“勞人黨”的黃金主要也就是用來購買一些特殊東西,作為質押物存在的。

通行的貨幣,本質就是票證,然後輔幣則是發行的銅元,也就是“開山斧”。

除票證之外的大額個人交易,就是革命區的銀元,這一塊是因為王角在北蒼省的關係, 北蒼省的一把手耶律阿保機想要賺一點“關稅”, 專門透過自己的官方渠道,從海南省進口銀礦, 在沙縣粗煉製成銀錠之後,再出口到湖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勞人黨”在安仁縣的機械局, 就承擔造幣任務,後來就拆分出了造幣局。

人人都知道鑄幣稅, 但其實鑄幣稅的量其實非常有限,票證的信用收益, 遠遠超過鑄幣稅。

實際上為了接下來的戰爭, “勞人黨”的價格和經濟委員會, 已經準備好了超發。

將領們的目光,幾乎一致盯著嶺南省的工業區。

然而王角不能如此, 他算過一筆簡單的賬, 拋開廣州不算,如果將嶺南省其它地區納入“勞人黨”的治理,並且按照“湘南模式”來社會改造, 那麼理論上嶺南、江西、湖南三個省的稻穀總產量, 很有可能在現在的貞觀朝, 達到中央核心區的一半。

原本的水稻高產區湖北、江淮、江東,其中江淮省連續兩年多大災,而且現在人禍不斷,幾乎是砍掉了中央核心區水稻產量的百分之十五以上。

湖北的東北部地區同樣受災,到今年才重新恢復性生產,河南儘管是京畿地區,但是河南的東南地區同樣如此,並且因為是京畿地區,至今沒有恢復性生產,情況惡劣程度,比淮北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此一來,這筆賬就很清晰了,革命區的糧食產量肯定是伴隨著水稻的總產量增加而增加,帝國軍閥統治區的糧食產量,必然是伴隨著水稻總產量的減少而減少。

此消彼長之下,這是革命區的最大優勢。

也就是糧食出現了特殊階段的區域剩餘,這個剩餘,完全可以支撐一支龐大的革命軍隊去戰鬥。

這幾乎就是為數不多顯而易見的優勢。

所以當五個戰爭委員會副主席都在盯著工業區的時候,王角內心其實早就安排好了兩種可能。

不管是哪一種,優勢都是會在一年多最多兩年後顯現出來。

因為到了那個時候,帝國的軍閥們,不得不面臨更大的糧食問題,海上貿易的大量運力,必然浪費在運送糧食上。

這時候,就是革命區的機會期,或者說轉折期。

不管武漢集團方面的科技優勢,還是江東集團方面的資本優勢,如果“勞人黨”是在南海邊陲地區的“獅駝嶺”,那自然是要面臨遠遠超出的代差。

但湖南和江西,本質也是中央核心區,南昌和長沙,同樣都是帝國前列的大城市。

沒有形成絕對的代差,只要不是一和零的關係,那麼不管敵人是十倍還是百倍,前期面臨的困難有多大,堅持過去之後的革命優勢同樣就有多大。

敵我矛盾、敵我力量對比,不是一成不變的,肯定有起起伏伏,關鍵是如何扭轉這種對比,最終形成多數對少數,大多數對極少數。

有了這個判斷,王角在簽發動員令的同時,又再次釋出了第二次“城市青年農村再就業”的號召書。

動員令之下,不可能人人都踴躍參軍的。

總有人怕死,總有人只是嘴上喊喊不想真的扛槍,但對王角來說,這不要緊。

不去前線就去後方,對嘴上喊喊的人來說,這是極為樂於見到的,畢竟革命區有一個宣傳口號非常好,那就是“前線和後方,都是工作,都是戰鬥”。

有了這個口號,人的內心就有了臺階和藉口,原本不願意在農村吃的苦,這時候,也就願意吃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