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電話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有線電報的難點就是線路佈設,當後續工程成熟,就可以有多項發展。

電話機的導線原理大體上是與有線電報相同,不同的地方,只是終端原理不一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從世界範圍來看,有線電報是在19世紀50年代開始普及,電話則是在19世紀70年代發明。

而對於歷史上的華夏,這兩者幾乎是同時引入中原。

19世紀80年代,李鴻章大肆鋪設有線電報幹線的時候,電話也隨即出現在了大清皇宮。

而再看當下,硬體設施已經完成,只要是原理跟上,簡單的電話機也很快就能實現。

而且現在的發電機也逐漸成熟,陸舟直接對科技部要求的是研發共電式電話機。

這種電話機結構簡單,不需要手搖發電,適合使用者少的情況下使用,由電話局集中向使用者提供通話。

最主要的表現,是可用於長途電話的人工接續。

“皇上,線路的鋪設是沒有問題。

就是兩個耳朵有些難捉摸,雜音太多了......”

宋應星口中的兩個耳朵,就是受話器和送話器,相當於後世的聽筒和喇叭。

而送話機內有裝滿碳素顆粒的小箱子,其前方有振動板。

振動板根據語音振動,振動碳素顆粒,碳素顆粒傳導電流,隨著顆粒的接觸程度,電阻發生變化,生成語音電流。

受話機接受對方的語音電流後,在線圈上生成語音電流引起的磁力。

振動鐵振動板,就可以發出聲音。

要做出這些零件,對於夏國目前來說,幾乎沒有什麼難度。

而且自從陸舟做過簡單的實驗,用一條導線就能將讓磁圈發出聲響,研究院的人知道這個發現的重要性,就孜孜不倦的開始研究。

而當下的夏國人,也沒有先前那麼迷惑了。

有了先前的電磁學作為引導,所有人都知道,這就是一種電磁感應現象......

“做出來的樣品何在?”

陸舟輕聲詢問。

宋應星早有準備,命學徒取出尚且粗糙的兩個項圈,從外表上看,還真有些像是兩個肥胖的耳朵。

“皇上,要是通上線纜,很雜亂,並且聲音還很小......”

宋應星疑惑的說道。

大致的原理他懂,同時也是按照皇上的構思來設計,但要是把人聲完全傳遞出來,卻是很難。

陸舟接過聽筒仔細看著,振動片跟線圈都安裝得穩當,話筒那邊也是如此。

“應該是振片的原因,再多尋些金屬材料試試看......”

陸舟其實看不出來什麼,只知道聽筒用的是鐵片。

而話筒那一面,是聲波使膜片振動,膜片忽松忽緊地擠壓碳粒,應該用的是更輕便的金屬才對。

而就宋應星拿來的樣品所看,兩邊都是光亮的鐵片......

“臣,尊令!”

宋應星像是得到了什麼啟發,領了命令走下去。

往後的時日。

京師北面不斷有各類物資從草原上運來,同時還有大量工匠。

自從夏軍攻下北京城的訊息傳遍草原,原本許多曾經流落到北面的漢民開始迴歸。

特別是天武城的居民,大多都是京畿百姓。

他們乘坐著火車,一路往南而下,湧入了北京城,似想再次尋找新的機遇。

同時也有人趁著這番機會,大肆收購草原上的貨物,運到京畿等地叫賣。

光是這一整個冬季,京畿周邊就換了副新面貌。

原先的大明官紳逐漸消亡,屬於夏國自己的商賈群體開始出現,並形成了新的社會階級。

在夏國原本的社會形態下,一旦開啟了塞外關口,許許多多受到過新式教育的人口就會蜂擁而至。

甚至不用夏國上層親自出手,原先的北夏百姓就給中原帶來了巨大衝擊。

新的浪潮在明北湧現。

紫禁城。

關於登基大典還在商議。

原先年號的事情已經定下,而關於尊號仍舊懸而未決......

尊號最早是在漢朝末年出現,對於皇帝來說,並不算是太過於正式,不會在正規場合使用,並且少有人知。

同時也不是每個皇帝都會有尊號的。

只除了歷史上少數功勳卓著的統治者外,其餘的皇帝可沒有資格享有,又或者是活著的時候沒有臉皮,駕崩了後新皇給追加上。

能在活著的時候就上尊號者很少,就比如武則天尊號“則天大聖皇帝”......

而以陸舟現在的身份,說是千古一帝也不為過,下方的大臣們恨不得把一切美好的詞語都給加上。

“吾皇神威,自遠北起事來所向披靡,對待百姓如若子民。

拯救天下蒼生無數,當是聖人降世......”

“不錯,如此恭敬,應當尊為萬世無一大皇帝!”

“不行此號太短、

依我看,當尊為英俊神武聖昭功茂德溫文順復興神德千古一帝!”

“不錯,此號尚好......”

有人拍手稱道。

......

大殿下的眾人紛紛擾擾,最終是定下了結果,接下來又是禮制官宣讀後續的登基禮儀。

陸舟聽在耳邊是一陣頭大,以前在電視裡看到的登基大典只是焚香拜天,黃袍加身就行了。

可是從這禮制官口中所知,真正的登基大典沒有那麼容易,光是尊天拜神的儀式就有幾十場。

整一套流程下來就得三天三夜不止,甚至後續還有諸多繁瑣的祭祀,算上來少說得一個月。

而且現在京師裡還要重建,需要準備的時間就更長了......

可沒辦法,在天下人的眼中,當下的新皇就如同是始皇帝,對中原的領土,乃至是整個民族,都給重新定義了一番。

“登基的事情還需精心準備,信使已經派遣至天下各地。

等過了冬天,遠北各部的代表們到來,就可以開始了......”

陸舟大概給了個期限,眾位大臣們喜氣洋洋,知道久等的日子很快就來了。

往後的數日裡,進入深冬,河南的災情有所緩解,南明等地未有行動,李自成也窩回了秦地。

陸舟手頭上的事情也輕鬆了許多,正是掛念著遠在河套的妻兒時候,宋應星急急忙忙,拿著一套裝備跑入了皇宮裡。

“皇上,電話機成了!”

宋應星激動的喊道。

皇宮中有可以連線線路的地方,陸舟拿起聽筒,宋應星在遠處的角落裡輕輕喊了幾聲“萬歲、萬萬歲”

有些嘈雜,但勉強還是能聽清楚。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