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薩爾滸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按照明末的情形來看,遼北是黑龍江以及松花江等流域,包括部分山林。

如果再往南面,就是所謂的建州衛與瀋陽衛。

這兩面都是清國的真正腹地,在漢官協助下,已經統治了二十年的時間。

有了基本的國朝體制,並且有數十萬的遼民在此安居。

建州衛與瀋陽衛大體統稱為遼南。

先前松錦、寧遠等地區則是為遼西。

清軍出兵遼西的時候,夏國就佔據了遼北,月前遼西被皇臺吉拿下,夏國又再次把目光放向了遼南......

此為一物降一物。

而當下,皇臺吉的鑾駕剛至瀋陽,阿濟格、嶽託等眾將迎駕,可所有人的臉色並不好看。

從北面下來的夏軍氣勢洶洶,西面的草原上似乎也有動靜。

天武城那邊一直都有清軍細作監視,但沒想到天武城會雷霆出擊。

畢竟夏國還在遠北和漠西用兵。

這也是出乎清軍意料的地方......

皇臺吉顧不得身體有恙,回到了朝中還未休整,舉國朝臣便被一同召來商議軍情。

清國的情況有一點總是要比明廷好的地方,就是皇臺吉對於將領的控制力極強。

哪怕先前出了阿巴泰等叛臣,殺光了一批後,八旗軍中依舊牢固。

當下各方旗主齊聚,眾將激昂,似乎在松錦之戰的刺激下,想要尋求退縮的清將就更少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多爾袞上前一步,說道:“夏軍在遠北與羅剎人交戰。

可又貪心不足,大舉傾兵入我大清。

實乃窮兵黷武。

必遭天譴!”

多爾袞等人以為,夏國南下,這同樣也是個削弱對方的好時機。

先前遼北人煙稀少,清廷控制力不足,但遼南可是有數十座軍城守衛,遼民五十餘萬。

就算去年餓死了十萬,還依然有四十餘萬人......

建州衛同樣有山民百姓,各旗家眷加起來,起碼有近十萬數。

這些都是清國敢在遼南抵抗的底氣。

皇臺吉提前選用的龜縮政策,放棄部分土地和民眾,是讓遼南地區牢如鐵桶。

清國的底蘊根基還是有的,否則也不能敢說在遼西發動與明軍的對抗決戰。

“可以抵禦,但不能忘了,夏國火器犀利。

面對我們大清,未嘗有過一敗......”

有大臣低語。

眾人目光看去,這是位對火器多有研究的滿臣。

皇臺吉悉心培養清國工匠十幾年,能成氣候者有一兩人也不稀奇。

特別是在孔有德被胡皇捨棄後,掌管火器營的重任交由滿官打理。

卻變得有些不倫不類起來......

“按照烏達撲的意思,我大清國就沒有勝算了?

莫不是要降了夏國?”

滿臣工匠的話語一出,周圍的清將大多都不滿了起來。

夏國火器始終是所有人心頭上的一根刺。

又或者是觸動了心頭的恐懼。

有些時候人就是這樣,點出了心中所真正憂慮的,太過於真實,反而會迎來強烈牴觸。

八旗軍的將領大多都是野蠻部落出身,相信英勇的作戰方式能解決一切,夏國的火器以及飛球,都是一些無恥的手段。

並且至今為止,夏國兵馬還從未與清軍打過一場真正意義上的白刃戰,這讓信奉英勇的清軍尤為鄙視......

有人不滿,可同樣有人陷入了沉思,多爾袞、多鐸等人是絕對重視夏國火器。

皇臺吉也知其中利害,揮了揮手,壓下眾人爭吵。

說道:“此事有理,讓烏達撲說完!”

烏泱泱的大殿安靜。

烏達撲這才頓了頓聲音,說道:“皇上,夏國的火器犀利,可並不意味著完全無解。

據探報傳回來的情況所看,夏國火器部隊,主要還是嚴於排兵佈陣。

只要兵馬進入一定距離,夏軍的兵馬自然可亂,憑藉大清鐵騎的英勇,完全可以有重創的機會!”

烏達撲自信滿滿。

嶽託嗤之以鼻,笑道:“這樣的道理誰都懂,可是有哪支兵馬能近得了夏軍陣前?”

嶽託幾乎是氣極反笑。

當下大軍壓境,還有人說得出這種無智的話來。

烏達撲臉色是變了數變,才說道:“只要一定數量的火器營,憑藉地利,大清騎兵闖入夏軍大營不是問題。

面對夏國軍隊不得正面抵禦。

火器兵、炮兵佯攻,清軍勇士埋伏,以待時機衝殺......

夏軍人少,不善近戰,只要一次潰散,就可滅去大部兵馬!”

烏達撲頓了一頓,又繼續道:“只不過,繼孔有德漢軍失利後,我大清減少了火器製造數量。

這是件極不好的事情......”

烏達撲說來道去,還是想勸皇臺吉把更多精力放在製造火器上。

當下遼東有足夠多的兵工廠。

只要下定決心,短時間內就能造出可觀數量的火器。

而不是如當前情況,在漢軍潰散後,火槍兵就不再發展了.......

皇臺吉聽出了其中深意,想來面對夏國的軍隊,通常的用兵方式完全不能使用。

思索了一番,又問道:“以火器營佯攻的辦法或許奏效,這種戰術新穎,有值得商榷處。

但火器部隊不容易訓練,怕不是烏達撲一人能想出來的......”

皇臺吉意有所指。

范文程終於逮著了機會,恭恭敬敬站出身來,說道:“皇上,對於夏國的防守策略,是我等漢官與烏達撲商議。

面對夏軍火器有多種防禦方式,這是細奏......”

范文程說著,地上來一本厚厚的冊子。

對於這些漢官而言,面對清國的危機,他們要比主子們還要擔憂。

這兩年盡是專研如何對抗西北面的夏軍。

只是漢官式微,有些話還得借滿官的口中說出來。

皇臺吉看著手中的細奏不做多言,可心中早有定數。

......

崇禎十五年,四月。

遼北山林兵南下至渾河流域,這裡有一座山城名為薩爾滸,是努爾哈赤大敗20萬明軍之地。

曾經的這一面山城是遼東入口,明軍防禦著建奴,而這一次卻是恰恰相反。

多鐸、嶽託親率兩萬清兵駐守在此,城內佈設有八門紅衣大炮,三千餘火器兵,彈藥充沛,完全是一副要決戰死守的模樣。

狗剩帶著兩千兵馬抵達河岸,看著大部清軍駐紮在此,還有些沒有反應過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