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軍庫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做滾子軸承有許多隱蔽難點。

有些徐光明想到了,少部分還得靠陸舟提點出來。

就比如這滾珠。

陸舟有高碳鋼,甚至能簽到出來,削鐵如泥的純碳鋼。

要是做手工的切削機床,製造滾珠,這樣或許可以。

但要做到絲毫不差,這樣是個繁瑣的過程。

好在陸舟有相對簡便的方法。

滾珠有難點,也有好處。

這段時間,跟徐光明等人提點的軸承有好幾種。

其中一個做出來了,其他的型別可以多向發展。

“去製造圓珠的地方瞧瞧吧。”

陸舟帶著徐光明離開。

兩人來到已經改造成兵工廠的鐵匠埔。

其實古代製作圓珠有很多方式,最簡單就是利用有凹槽的鉗子。

對精度要求高的時候,還會用切段的鋼料,燒融到範快上,合力擠壓成球形。

這樣的擠壓方式,勢必有邊角毛刺。

當然,接下來的步驟,從圓珠篩子到砂磨圓盤都有,這些憑條件做出來簡單。

甚至都不用陸舟說,就能有人想到。

可就是在最後一步上,陸舟有些不太滿意。

徐光明這時候把兩個砂磨圓盤合在一起,中間夾著圓珠。

往常就是用這樣的方式,打磨毛刺跟邊角。

“主公,要是這樣靠工匠手工打磨,大批量製造,難免有尺度不同。

就算有其他方式,瑕疵再所難免。”

徐光明說道。

“的確,所以我們得讓受力更均勻些,這砂盤的合力,不一定只能靠手力勁。”

陸舟說著,讓人拿來了兩個彈簧。

兩個砂盤中間開孔,由一個柱子合在了一起,底部是可以手搖式的機臺。

傳動裝置這個概念普及後,兵工廠內現在就有許多這種帶齒輪的把手。

可實際上,哪怕有提前準備,整一個過程,也耗去不少時間。

陸舟吩咐了工匠加班製作。

到了第二天,再帶徐光明過來的時候,做出了一個機座的雛形。

上邊的砂盤,兩側開了槽子。

陸舟將彈簧掛在上方砂盤的兩側,底部勾在機臺上。

這是一個簡單的磨球機。

“底部的砂盤已經固定連通手把。

粗糙的滾珠放進去打磨,可以模仿在軸承裡運動。

也能做到每個珠子受力均勻。

但若是有大小不一,很快又會造成內部運動不穩定,珠子會跳出來.....”

陸舟分析道。

徐光明思考了良久,自己試了幾次,果然是跟陸舟說的差不了多少。

彈簧的規格還可以換。

隨著壓力增大跟轉速加快,滾珠若是有大小不一的現象,就更為明顯。

“陸師果然是穎悟絕倫!”

徐光明長鞠一躬。

老張頭也在一旁樂呵呵的笑著。

陸舟罷了罷手,這只不過是生產中的一個小插曲。

......

接下來的幾天,陸舟經常會抽空過來。

直到第三天上午,初代滾動軸承已經做好了,放手上一轉,能連續的滾動數圈。

“主公,這個軸承,可比木製的不知好了多少......”

徐光明顫顫巍巍的說道。

“這還不夠,只轉了五六圈,看來是鋼圈內部太粗糙了。

接下來的鋼圈內部還得再打磨、拋光,造出來後適量上些油脂,就大概沒問題。”

陸舟說著,心中也十分期待。

軸承的出現,不僅意味著以後的運輸工具可以更近一步,戰車可以出現在更惡劣的地形。

就連機床加工、鏜床,乃至精確調整火炮發射的塔架......很多地方都大有作用。

當然軸承的型別也有很多。

“主公,這軸承裡邊的滾珠,是不是可以換成滾條,還有其他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張一蛋湊過來說道。

陸舟點了點頭:“這是當然。

滾珠的話,對鋼圈要求沒那麼高。

先做一批出來,把鏜床給改進一遍,以後咱們生產出來的槍支,就可以更快更規範了。

軸承中間的滾珠換成滾柱也可以。

滾珠要比滾珠承力,就是要在鋼圈的加工跟定位方面再想些辦法......

以後的軸承種類會有很多,研究院要拿出一份參考出來。

做機床、車輛或者是吊裝炮機,都有不一樣的用處......”

陸舟對著眾人說道。

“明白了......”

一眾技術人員回答。

陸舟這時候抬頭,看到徐光明等人腦袋上冒出的細汗。

大冬天的西伯利亞,保暖的衣物充足,又不停在鍛造車間內來回走動。

身體是難免發熱,大部分人一進門就摘下了帽子。

陸舟再看看周圍,兵工廠裡越來越多的大型鋼鐵裝置,不時傳來巨大的轟響。

工匠們在機床周圍來回穿梭。

遇到什麼火光爆裂的時刻,又跳了起來,一個個只是抓了抓腦袋。

這些人膽子大。

臉上是笑嘻嘻的。

“老張頭啊,現在兵工廠內,還有一件事情不能忽略。

生產方式在變化,安全保障也得跟上......”

陸舟說道。

“安全保障?”

周圍的人皆是面面相覷。

這不是在打仗,頭一回聽到這樣的詞語。

“安全保障,就是在生產的時候,保護好工匠。

現在兵工廠內的鋼鐵利器多了,機床傳動的時候,人力更加無法控制。

鋼鐵利器不長眼睛。

工匠們要是缺了胳膊少腿,對於莊裡也是個損失。”

陸舟仔細的說道。

“主公,明白了,我這就安排人囑咐大家。”

老張頭連忙說道。

陸舟點了點頭:“安全生產意識不可忽略。

得慢慢培養。

這樣吧,廠裡的標語再加上一條......

責任重於泰山,安全高於一切。”

陸舟吩咐著說道。

幾個人似乎有所領悟。

“主公果然深謀遠慮。”

徐光明感嘆。

......

安全生產有了一個概念。

陸舟又順勢對安全帽的使用提了個想法。

等到從兵工廠出來,已經是到了半下午。

老張頭跟著出來,抖了抖身上的白雪,又是稟報道:

“主公,還有弗朗機。

有徐公帶回來的方法,現在炮廠那邊的鑄炮速度快了許多。

大小弗朗機,各造了四臺,今天試了火炮,都沒問題。”

老張頭稟報著說。

“去看看,火炮都在哪呢?”

“試炮完畢,就已經拉到軍庫裡留存了。”

眾人出了兵工廠就騎上馬,這邊離軍庫還有一段距離。

經過了半個城池,進入一座巨大倉庫,陸舟就見到一排排的火炮。

整齊排列著,一共有六十多門。

“主公,咱們不缺精鐵,工匠充足之後,這大半年的時間。

火炮廠裡就造了一百三十門。

其中的七十門已經運送到領土各地。

天武軍手上五十門,天月軍手上二十門......”

老張頭指著這些火炮一一介紹。

“嗯,還不錯......”

陸舟仔細看了一下,這些炮身炮架看起來就很工整,主要是輕炮居多。

陸舟有最優良的鋼鐵,鑄造炮身的重量也可以減輕。

這些都是完全合格的野戰炮。

看來工匠鑄造火炮,是越來越得心應手。

“主公,其實這火炮造得快。

掌握了流程之後,不缺精鐵,就可以源源不斷的生產。

但是這造得快了,卻還有一個麻煩......”

“什麼麻煩?”

“就是原先造得熟練之後,鑄炮的技術有所提升。

當炮廠反應過來,就已經造出不少的成品。

又要替換就覺得可惜。

就比如現在的弗朗機炮,要是再大量生產出一批。

怕是天武軍那邊又要輪換。

原先駱駝炮上的裝置,都已經換了兩輪......”

老張頭說道。

“這倒是一個問題。

火炮種類多了之後,會要考慮到士兵們如何使用。

因為原先的火炮已經熟練,雖然威力普通,但使用起來方便。

要是再換新炮,難免生疏。”

徐光明沒有考慮資源浪費,反倒是從另一個方面想問題。

陸舟笑了一笑,沒想到現在會因為武器換代過快產生疑問。

但這肯定是一件好事。

這問題,換句話來說,就是自己太強大了該怎麼辦......

陸舟這時候不由想起,前世某些大國,停在破舊機場的退役飛機,都是別國的先進產品。

陸舟笑了一笑,說道:“所以,我們的兵丁才需要學習文化......特別是火炮軍。

這樣在接觸新事物之後,更能得心應手。

況且舊炮多了不怕,咱們以後也會有輔兵。

土城跟堡壘裡面也可以安排......”

幾人點點頭。

於是又往另一座軍庫走去,這裡放滿了各種各樣的盔甲,主要是以冷兵器居多。

張一蛋跟在前方,帶著陸舟巡視。

一排排整齊的戰車,又映入了眼簾。

“主公,戰車也造出了一百二十架,其中八十輛是四輪馬車。

四十輛是二輪馬車......”

張一蛋引在前方介紹。

全部武裝起來的四輪戰車,一共就有數十駕。

二輪的同樣也有很多。

特別是二輪馬車很有特色,上邊站的是軍士,底下的夾層是彈藥。

適用於混戰中的廝殺。

當然,還有許多雪橇。

雪橇也是多樣化,有的還可以用來拉炮。

“主公,以後這戰車再換上軸承,可以拉更重的炮。

奔襲千里不成問題。”

張一蛋又指向架四輪馬車。

馬車裡邊寬大的空間,其實已經被改裝成了一個炮架。

火炮可以安放在上邊,底層安放彈藥,其他的空間,還可以運輸火炮兵。

“這個主意不錯,先前在庫倫城下。

就用這樣的炮車跟老毛子對轟,當時用的是輕炮,遠端運輸難了點。

但效果還不錯。”

陸舟也是點了點頭說道。

“主公,有了這些東西,大業指日可待。

我們在遠北蓄力,可兵鋒四地。

這誰也想不到......”

徐光明仔細打量著炮車,試想以後再加上軸承行動,不由得感嘆。

他本來只是個一心專研的人。

可在這冰天雪地的環境裡,心潮也不由得澎湃。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