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海域和軌道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那片海岸荒蕪,諸多蠻山峻嶺,茂密叢林。

海岸的南面,還有著一座大島,名為苦兀。”

狗剩說話的時候,還有些沒回過神來。

陸舟這下聽了個大概,狗剩所說的苦兀島,就是前世音譯的庫頁島。

庫頁島位於亞歐大陸的東北端,北為鄂霍次克海。

南面與日本的北海道相鄰。

前世是為俄聯邦最大島嶼。

庫頁島的地下蘊藏大量石油、煤炭和黃金等礦產資源。

要是在古代,這座島嶼的自然資源,照樣稱得上是富饒。

此處沿海地區的水產漁業可觀,島上在數千年前就有居民了。

庫頁島產出的皮草資源眾多,有黑兔、黑狐、貂皮、獵鷹......

而同樣的,庫頁島對於中原王朝來說,是一點也不陌生。

這個在大陸版圖上看似隱蔽的島嶼,在隋唐時期,就與中原有不少的商貿往來。

島上出土的文物,有來自中原的彩色玻璃珠和各類首飾、瓷器......

自唐代以來,就受中原管轄。

到了明時,甚至直接設有衛所屯駐,島上的部落頭目受朝廷令節制。

島嶼兩岸,曾經也是明廷探子們活動的地方。

庫頁島對邊,就是奴兒干都司的府衙。

只是現在想來,庫頁島肯定是被建奴控制了,過個兩百年,又拱手送給老毛子......

陸舟這時又仔細看了看狗剩等人,這行人現在就變得完全跟野人一般。

他們本來都是精銳,出去時候帶著最精良的裝備。

但現在看來,一入到山林地區,就不像是在草原上那麼順暢。

看這幅模樣,就像是剛挑戰了個荒野求生。

“主公,那東面的山林地,的確是不好走。

巨熊猛獸眾多,特別是還有那些神出鬼沒的野人部落。

很多時候還需要近戰搏殺,如果我們在那一片地區與建奴對抗的話要麻煩許多......”

狗剩的意思是在山林裡作戰,怕是對漢人不利。

他們這一次行走得艱苦。

但很大一部分,還應該是路線走不對的原因。

“在山林裡與漁獵部落作戰,當然是我們的短處。

草原上的人只是搶掠,而深山中的這些人,終年要面對的都是熊虎這類大型猛獸。

他們熟悉山林地貌,遇見比自身更強大的存在,也能拼死一搏......

只不過,這些山林中的野蠻人,數量還是太少了。

咱們要是想打,也不用過於懼怕。”

陸舟擺了擺手,讓狗剩等人暫且回去修整。

現在有了狗剩帶回來的路線圖,陸舟的沙盤又一次可以往東擴充套件。

從路線上來看,狗剩他們去到的地方,是建奴正北面沿海之地。

如果不是狗剩他們足跡先到的話,那麼今年老毛子也會走到那邊了。

老毛子的人會在那片海岸定居,並建設一座名為鄂霍次克的城鎮。

這座城鎮一直延續到後世,曾經是遠東漁業、毛皮貿易的中心,也是俄國航海家白令的基地。

海岸的東對邊,就是半個世界範圍有軍事意義的堪察加半島。

可狗剩他們是再沿著海岸往南走。

這樣看來,就是到了建奴的大後方,曾經野人女真(東海女真)的地盤所在。

曾經的野人女真,對之於建奴,就相當於是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對之於中原。

野人女真經常南下,以劫掠建奴為業,更為的嗜血野蠻,很長一段時間裡,讓建州的女真部落聞風喪膽。

只是在努爾哈赤崛起後,憑利用謀略和武力,逐步統一了北面。

“地圖上指點江山的容易,但實際上探索,中間阻礙不知道有多少。

插遍旗幟,還算需要很長時間。

但是在山林地貌裡,靈活的駱駝炮兵或許能發揮巨大作用。

現在人口足夠可觀了,可以組織一些探險的人。

派一些人進山林練兵也不錯......”

陸舟自言自語,於是又把陸大叫了過來。

囑咐著再挑選出三百名精幹的士兵,下一次狗剩再出去的時候,就帶上。

主要是往建奴的大後方去探索,想必現在皇臺吉全力在打朝鮮,精銳盡數調到遼東之地。

後方肯定是空虛的。

“主子,還有一件事情,老張頭那邊說,北面的木軌已經鋪好了,要不要去看一下?”

陸大試探著問道。

今年的土石跟木材都收集足夠,其實再建木軌也用不上,等下雪了以後,就是用雪橇了。

“北面的木軌滑車已經鋪設好了?”

陸舟聽言卻是有著興趣。

“嗯,已經鋪設好了,車子運著石土,最遠能到原先要一天路程的地方。

這兩個月,莊子裡的人口暴增,投靠的散部也多,就都被安排在北面嘗試著鋪路軌了。”

陸大點著腦袋說道。

陸舟聞言也不耽擱,他很久沒有往莊子的北面視察了,只知道那邊建了不少的採礦小屋。

如果有需要的話,哪怕是在冬季,也可以大量的生產。

陸舟騎著馬來到北門,這時的一群匠工,已經開始試車了。

其實木軌這種東西,最早在秦時就有了。

枕木的上邊再搭上硬木做軌道,馬拉的車子行駛在上邊,能夠承載原先兩到三倍重的貨物,速度也能更快。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部分地區能夠適用,缺點是不好剎車,馬跑起來就不能輕易止住,沒有剎車裝置,就需要用專門的站點減速。

要是在中原的話,這也相當於是古代的高鐵。

按照徐光明的說法,太平年間,從京師到揚州,部分道路也有木軌。

但在陸舟這裡,就只是用來運送土石的,因為如果運人的話,暫時還是有些危險。

除非是把軸承這類傳動裝置做出來,剎車跟減速裝置完善,以後貨物運輸上的許多方面,就可以更進一步。

“老張頭啊,以後要開始研究一下,將這些木頭,都換成鐵軌,以後咱們還要鋪鐵路......”

陸舟對著老張頭吩咐道。

“鐵路?”

“嗯,鐵路就是在木櫃的基礎上,換為精鐵鋪路。

這項工程,也得要加進研究院的專案裡,儘早設計出方案......”

陸舟又簡單把自己的設想說了一遍,老張頭聽得一愣一愣的。

其實剛開始使用木材,還是因為便於鋪設加工。

就陸莊現在的這條木軌而言,使用的年限不高,而且質量不穩定,短程拉一些石土和木材沒問題。

適合在工地建設的初期使用。

如果要是全部換成鐵軌的話,那麼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樣就意味著,有了可以遠端快速運輸的能力,這個運輸能力還很穩定。

不僅可以大量運兵運民,重點是可以緊急調運重型火炮。

而且在陸舟看來,是否有蒸汽機,與鐵路的鋪設並不衝突。

以現在的條件來看,等蒸汽機弄出來再想鐵路,顯得就有些晚了,那也完全沒有必要。

有了鐵路,以後就能越過荒蕪,控制更遠的地方。

“明白了.......”

老張頭連忙答應著,有這條木軌成功的示例在前,等加工機床完善之後,鐵路其實不算遙遠。

就是用精鐵鋪路,聽起來是那麼的奢侈。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