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研究院和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線膛槍是老張頭自己琢磨出來的產物。

全靠著陸舟之前留下來的思路。

做出了一種分為“陰線”和“陽線”的圓形齒輪狀槍口。

其實線膛槍比燧發槍出現得更早,在十五世紀就有線膛槍口的出現。

17世紀初,也就是幾十年前,丹麥軍隊曾經短暫的裝備過線膛槍。

但中間到普及,幾乎是經過了一個半世紀的低潮。

這期間的過程,甚至是比燧發槍還要漫長,還要坎坷。

增加了匠人工作量是個問題。

槍管的刻線困難。

但主要原因,還是出在所需要的彈丸。

線膛槍需要用鉛彈,甚至對彈丸的要求還很高。

要是士兵在慌亂的情況下,來回的敲擊管道,由鉛製成的彈丸勢必還會產生形變。

甚至直接卡到了膛線的凹槽當中,那麼也就有了“炸膛”的風險,畢竟本身其口徑就不匹配。

再相比與滑膛槍。

滑膛槍的管內圓潤,口徑要求不高,只要彈丸不選錯、槍管不變形,基本就不存在子彈形變,或者裝不進去而產生炸膛的風險。

線膛槍要是做好,絕對能比滑膛槍射程遠、精度高,但倉促之下,肯定遠不及一把精緻燧發槍來得好。

所以這還是屬於一件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做起來卻很難的事情......

先前陸舟的軍隊野蠻式擴張,火器的生產進度一直都在瘋狂趕進。

大規模的戰役下,火槍的絕對精確性要求放在了次位,一氣呵成的滑膛槍也最能足夠應付戰場。

陸舟要的是穩。

所以線膛槍只是小量的生產出一批。

為以後的發展起推進和鋪墊作用。

“大家都去看看吧,把徐光明等人也叫上......”

陸舟揮了一揮手,帶著眾人往鐵匠鋪趕去。

而陸舟先前,沒有往線膛槍方面刻意追求,現在卻心血來潮,主要還是因為徐光明等人來了。

有了這些更專業的人加入,原先許多的工業生產,也能夠做得更精細。

“主公,這槍好啊!”

徐光明拿著一杆線膛槍,也不用試,光是聽著張一蛋講解。

內心就明白了許多想法。

“主公,這樣的槍管能讓彈頭穩定。

但這個彈頭怕是不能再用原先的圓彈。”

徐光明很快的說道,並提出來意見。

“鉛的話先前就燒煉過,莊子裡有一批鉛彈。

線膛槍精做出來一批,慢慢普及。

這暫且不用擔心,倒是這以後造槍管的機床,可以改進一些。”

陸舟指著跟前,那些打造槍管的工作臺說道。

“資源不是問題,我更在意的還是生產工具。

工具好了,以後的子彈和槍支加工都有大益。

甚至還可以提高製造其他物件的效率......”

“效率?”

“效率就是一段時間完成的工作量,咱們的鐵匠鋪不僅要有規範。

以後生產的時候,還得不斷利用技術來提高效率......”

陸舟解釋著說道。

“明白了......”

這次不管是徐光明還是工匠們,想了一會,都忙不跌跟著點頭。

其實這些“機床”,還是停留在陸舟離開前最原始的狀態。

除了幾個固定裝置就沒別的了。

“光明啊,這段時間你跟老張頭一起合作,儘量把那個鏜床給做出來。

這不僅是利於拉線膛、固定鑽孔。

要是工藝成熟了之後,還可以用來鑄炮。

咱們現在的炮廠,雖然能造出火炮,但也不能安於現狀。

應當不斷求索......”

陸舟又是吩咐下去。

在回來的路上,他就跟徐光明定下過鏜床的圖紙。

鏜床是專門用來給工件加工空洞的機床,早在十五世紀就出現了,可以用來加工火炮。

能固定住工件同時多處開孔。

陸莊炮廠內的大型裝置就類似於此,但因為傳動裝置不足的緣故,還只能算是鏜床的雛形。

大部分工作量還得是靠人力來補足。

但是小型的鏜床就不一樣了,它的傳動裝置可以用古代的木質軸承來補足。

就算不耐用,至少也能在鋼鐵滑動軸承做出來後,再替換掉便可。

就像現在的四輪馬車一樣。

“主公,屬下,明白了!”

徐光明連忙領命。

這些讀書人,辦起事來就是要比老張頭等人循規蹈矩許多。

徐光明同樣心裡有疑惑,陸舟從來不叫他的字,親切時卻是喜歡直接喊名......

“當然了,還有一件事......滾動軸承的事情,也得要該解決了。”

陸舟這時又開口說著,把目光看向了張一蛋。

“遵命!”

張一蛋知道陸舟的意思。

連忙答應著,卻不由擦了一把冷汗。

那種裡邊塞鋼珠子的滾動軸承不好做。

先前沒有強制性要求,他這半年就失敗了許多次。

更多的精力只是用來造燧發槍和戰車,雖然陸莊早就有造破碎機和大型風車的經驗。

但裡邊的關鍵滑動軸承,都是用古法的木質零件來代替,一年到頭下來,要修換好多次。

就連馬車的傳動,也都是木質和鋼鐵的結合體。

“滾動軸承的事情不用焦慮,現在我回到莊子裡了,可以不時來指導你們打造。

還有一個,就是從現在開始,研究院的人,會協同你們共同生產裝備。

每一件新產品的生產、資料,需要在研究院內報備。

同樣的,一些精明識字的工匠,能有機會進入到研究院裡.......”

“研究院?”

眾工匠面面相覷,不知道陸舟所說的研究院是什麼意思。

“研究院就是以後要研製各類武器的地方,同時也歸屬於陸莊學堂。

目前只有十八個人,他們不僅需要製備生產,也得教育學生。

鐵匠鋪以後要是再打造新的物件,名義上是需要研究院來過問。

同時對鐵匠鋪這邊,有指導和監督的責任......”

陸舟接著解釋道。

“明......明白、”

陸莊的鐵匠鋪這邊,全部都是“老員工”了。

現在聽到頭頂上,似乎來了一個叫做研究院的部門,心裡頭頓然是有些不服氣起來。

神色各異。

當然不服氣的物件只是徐光明。

這些都是奴隸出身的人,對大明的官老爺那種身上文縐縐的樣子,就很是不喜歡。

在大家的眼裡,有一個無所不能的莊主老爺就夠了。

還再用得著其他人來指點?

“研究院是過來指導而已,大家相互協作。

而且研究院的人,也是遵照我的意思。

否則光靠我一人,分身乏術......”

陸舟只是簡單解釋。

他饒有興致的看著這一幕,樂意看到徐光明身上能有些許壓力。

畢竟剛開始需要一個磨合期,也能刺激工匠門去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

同時宣佈老張頭是研究院的顧問,張一蛋是研究院的講師,這下氣氛才緩和了一些。

......

又是數天之後。

寒風愈發的刺骨。

要是陸舟現在站在城頭上,定然能感受到剛西伯利亞時候的那種感覺。

四面八方的狂風襲來,就如刀割一般。

但是現在的陸莊不一樣了,這座緊湊城池周圍有堅實的城牆。

城池內部一座座建築拔地而起,最核心的居民區內,有整齊的小木屋和水泥路。

“主子,又是一年的冬天來了,今年木材跟土礦等物囤積足夠。

在北面的人都已經召集回來,只留了少許人在外邊看守。”

陸舟正在大殿內批閱許三送回來的秘信,陸大這時走進來稟報。

“嗯,冬天快來了......”

陸舟現在身處暖閣,又有毛皮大衣,一旁還有兩個侍女隨身伺候著。

再也沒像先前那般感覺到寒冷。

甚至還有些慶幸,去年沒穿多久的北極熊大衣,很快又可以拿出來騷包了。

“過冬的衣物都準備好了?煤炭、木材已經囤積夠了嗎?”

烏拉不在了,陸舟只得對著陸大盤問。

“都已經準備好了,咱們的四座民倉,裡邊囤積的物資就是用到明年這個時候都不成問題。

特別是那些個皮草,簡直是太多啦!

皮草多了,在莊子裡換取的要求也簡單。

今年所有人都能用工分換一身皮大衣,住在城中,屋子裡還有炕。

要是再有人凍死,那也得是他自己故意的......”

陸大感嘆著說道。

“不錯,皮草是挺多的......”

陸舟同樣感嘆。

就昨天去民倉裡巡視的情況來看,今年光是流入陸莊的皮草就有七八萬件。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當然不僅僅是打獵得來。

陸舟不僅壟斷著東面的大量荒蕪土地,就今年光從領地上稅收的各類毛皮就有許多。

再加上周邊牧民拿過來跟陸舟交換物資的,真實數量還得往十萬數上去。

而且這個數量,到了明年至少還得翻倍。

因為隨著陸舟的影響力增大,想要什麼資源的話,草原上的風向就會往這邊湧動。

這些收集的資源還可以拿去歐洲交易,也可以武裝自己。

“老毛子喜歡在冬天發起戰爭,就是因為仗著他們身上裹有毛皮,那些人也抗冷。

咱們的兵丁當然也得有,而且還必須比他們好!

況且能在遠北存活下來的人不簡單,兵丁們都有充足保暖的情況下,也得培養出一支,能在嚴冬環境下,有野外戰鬥力的部隊!”

“主子,這件事情沒問題!”

陸大拍著胸口保證,畢竟在上一個寒冬裡,就不少壯丁外出執行作戰任務。

陸大離開了暖閣,陸舟這時候也放下筆墨,決定去紡衣廠那邊視察一番。

原先婦人們聚集的製衣作坊早就不見了,改建成了戰地面積更大的紡衣廠。

廠子裡邊有好幾個部分。

包括著有紡織、染色和製作皮革的地方。

其中制皮的場地自不用說,滿滿晾制著各類毛皮,工人們安排得也是最多。

手慢腳亂的裁剪和縫製著。

陸舟則是來到了紡織區域,就這段時間裡,陸莊流入的紡織原料也不少。

除了從中原流入的成品布料,普通衣物也能稍微靠陸莊的生產補足。

莊內能紡出一些葛布、麻布和呢絨。

但總體來說布料還是緊缺的。

畢竟陸舟想要裝備有統一服飾的大軍,製作軍裝,也不能光靠皮毛才對。

更何況還要四季輪換,適應各種戰鬥。

就現在來看,陸舟各路軍隊,著裝都很零散。

“莊主,這兩種機器好用,今天做的布料比往常快多了!”

翠娘這時在一旁感嘆。

自從徐光明等人來了之後,人力紡布換成了腳踏的斜織機。

織布的速度比原先快了十數倍不止。

再加上按照陸舟思路,製作出來的珍妮機,也從天武城運了回來。

紡織的生產,可以說是愈發機械化了。

“嗯,速度是快了,但紡織原料還是緊缺的。”

陸舟揮了一揮手,將翠娘指派去了另一邊。

隨後在已經生產出布料的斜織機、珍妮機各處嘗試了一番。

【叮,簽到成功,恭喜宿主獲得1匹棉布!】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