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視野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孫傳庭最後被蒙起眼睛,送出了外城。

他是個不怕死的人,並且喜談邊事。

在給皇帝的奏章中,一直對塞外情況有諸多獨到看法。

特別是建奴入境之後,孫傳庭重新進入到了朝廷的視線。

如果不是因為這座塞外城池,他本來是要在建奴出關之後,再調入陝西剿匪。

而後大放異彩。

“孫大人!”

“孫大人回來了!”

孫傳庭出城後,在城外紮營的部眾也松一口氣。

說實話,要不是有人在草原上給建奴來了這麼一下子,他們這些人還不定能這麼容易走到這裡。

只是眾人都沒想到,孫傳庭會率先涉險入城。

“沒事了,此後我大明邊境,可解一大憂患!”

孫傳庭神色激動,這事除了他還不一定有人能辦成。

把施壓皇威的事情拋到一邊,就能商議得乾脆利落。

他最能看懂明邊事態。

此次談判的初步效果算是達到了,有這麼一座城池在草原,以皇臺吉的性格,不會貿然取這一條路來。

至少在漫長的邊境線上,明軍的力量可以在這邊緩和一些,以彌補其他地方的空缺。

大明的九邊重鎮雖然看起來龐大,可是太分散了,散而鬆懈,錢糧不夠,能戰之人不多。

加之匪賊剿而不滅。

現在尤為需要一段緩和的時期。

以孫傳庭方在外城的一小段觀察來看,這座城池內秩序井然,應當在短時間內,不會奔潰在建奴鐵騎之下。

“二位也辛苦了......”

孫傳庭心中稍喜,與部眾寒暄之後,卻也不忘記身後兩個送他出來的領頭胡兵。

想著以後需要打交道的情況會很多,便添了一份心眼,給了些打賞的銀兩。

態度極為可親,就差著直接開口,邀請這些草原人回大明去了。

印象中這些胡人有奶便是娘。

然而眼前附庸的胡兵動作很快,只收下了銀錢,表情卻無動於衷。

孫傳庭白失了銀兩,又吃了一癟,只好搖頭苦笑。

再也不做其他的奢望,帶著部眾離去,徹底消失在南面的地平線上了。

......

“那些大明官員徹底走了,沒有在草原上逗留!”

過不了半日,就有在草原上遊蕩的漠北騎兵回來稟報。

朵兒哈聽言,這才美滋滋,把孫傳庭給的銀兩揣入懷裡。

一邊又嬉笑著,說道:“阿哥,這些大明的官員可真傻!

每來一批使者,不管入不入得了城,都會給我們一份好處......”

朵兒哼也是笑眯眯的模樣,擦了擦手裡的銀子,說道:“所以這大明朝腐敗,看看以前的劉使臣,多窮......不過我們這份活計好,比帶兵打仗強多了!”

朵兒哼一邊撓了撓腦袋,心裡計算著這手裡的銀兩又能換出多少工分,工分又能換取多少的酒肉......

這裡的美酒可太香了,足以讓人忘記一切。

自從兩人投奔到這裡後,朵兒哼、朵兒哈就已經變為了陸舟的接引使者。

逐漸過上了平凡而又樸實無華的日子。

部眾被另編成了草原上望風的人。

沒事看守城門,有事的時候負責接引明邊來人。

工作要求不高,沒有過多危險,卻是生活愜意。

而這也是陸舟特意安排,是要在他的漢民跟大明朝間,主動設上一道隔閡。

畢竟人口龐雜了之後,任何來歷的人都會有,多做一些防備,也可給未來少添一些麻煩。

至少在人口完全穩定下來前,距離不能過近。

朵兒哼、朵兒哈兩人智商有限,其實也沒過多的心思,收了銀錢之後回到城裡如實向陸舟稟報。

他們知道誰才是大腿,諸多使者的表現,又完全反應到了陸舟這裡。

明朝使者的反應,也代表著皇帝的心思。

於是過了一個多月之後,雙方的事宜逐漸敲定。

又有許多官方的書信往來。

最後朝廷派過來的人裡,終於有了皇帝身邊的太監。

是一個年齡不大的小公公,這畢竟是一個十分不好的差事,有些資歷的都不會涉險過來。

宣讀聖諭之類的事情一帶而過,幾乎是閉著眼睛走了一遍流程,將什麼官袍受印留在原地後,便匆匆的離開了。

......

議事大殿內。

陸舟從幕後走出來,看著代替自己接旨的劉青峰一臉潮紅模樣。

陸舟饒有興致的走過去,問道:“怎麼了,對這大明朝的官爵,如此嚮往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主公,這是有了一個大義的旗號!”

劉青峰手裡拿著大明皇帝送過來的官服,不由有些激動說道。

“何為大義?”

“主公,大義什麼也不是,都只是拿出來矇蔽給世人看的。

中原內的大義,就跟這草原上的名號一般。

主公先前是車臣汗部的大領主。

而自古以來舉業立國之人,都是有個響亮名號,天下百姓,一呼百應。

才能站得住根腳。

有了此番名號,在天下人看來,主公便也是勳貴出身,而不是草原上的外夷。

咱們抗擊建奴便是英雄,打流寇便是建工。

若是朝廷衰弱.....明內的事情也可望風而動。

這個效果或許短時間顯現不出,但若是日後順成天位......”

劉青峰小心翼翼的說著。

“之前還是天可汗,怎麼現在又是天位了?”

陸舟下意識看了劉青峰一眼,他發現這些從封建制度裡出來的人,總是能想得更遠。

先前在陸莊的時候,有老張頭、黃成等人著急著擴張,現在這劉青峰目標就是更大了。

張口閉口就是慫恿自己趁勢舉業,下一步怕就是要讓自己統一全世界。

而他現在才不過十萬人口,加上整片領地上的人,勉強十餘萬的模樣。

周圍四處敵對的形勢,可能更適合走“高築牆,緩稱王”的策略。

“主公,咱們與大明皇帝,現在本就是相互利用的階段,心照不宣。

朝廷給我們的官爵是為了安慰民心,讓大明的百姓覺得關外還有一處可靠之地。

讓那些不聽話的將士有信心。

而我們有這名號之後,在明內行事可以更為順暢。

咱們在明地內有這官爵,可是在明外的一切活動無人有權看管。

豈不快哉?

只可惜我是武夫出身,不是謀臣,除此之外,想不到更多了......”

劉青峰笑著說道。

“嗯,也不錯了......你說的本來就有道理!”

陸舟點點頭,心中有些寬慰。

他跟大明朝達成的條件,說白了就是相互利用。

朝廷的官臣,同時也很自信,認為過一兩年穩定國內後,便可重震大明天威。

而陸舟下首的人,也很有信心。

現在明地內,王一水等人也扎下了根腳。

逐漸壯大勢力。

建奴還等著消化朝鮮,以及上一批擄掠的人口。

再入關,怕是要等到兩年之後。

而在這兩年內的時間,陸舟可以潛心教育好這一批人口。

同時利用剛收入囊中的徐光明等人,研究更多新的生產。

與中原的交流,也會一直進行。

有名號以及有中原的人做內應。

陸舟還能源源不斷的吸納高質量人口,正兒八經招募名士。

鞏固根本,志在四方。

就看兩邊的誘惑力誰大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