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狼煙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要說這明明是災荒之年,清郡王阿巴泰入關便取得大批糧草。

士氣大振之下,率精兵與阿濟格匯軍於延慶。

漢官引路,攻城略地,敗明軍七次,俘獲人畜萬人計。

清軍的鐵騎繼續在京畿輪番蹂踏。

第一批所得的人、畜、糧頗豐,考慮行軍不便,後方的人急運出了關外。

這是明軍邊防上一段黑暗的日子。

許多正在修建的大城破滅,邊關衛所的守軍閉城不出,鶴唳風聲。

建州的鐵騎縱橫四地,將明邊的關口當做了自家門庭。

他們將明邊獲得的人口,運去那正發展中的歸化城,填補農具勞力和牲口所需。

至此大明虧空,滿清豐饒,一切都是恰到好處。

而就在烏拉帶著騎兵在建奴後邊放飛自我的同時,又一路清軍經延慶入居庸關,直取昌平。

守城總兵投降,建奴將明德陵搗毀。

這是明熹宗朱由校的陵墓。

崇禎帝還未來得及傷心自家老哥的墳被搗了,那號十數萬的建奴大軍,又直逼北京城門下......

京營官兵腐敗,未可抵禦。

皇帝悲恨交加,命文武大臣分守都門,兵部尚書張鳳翼總督各鎮援兵,卻又騷操作讓太監高起潛為監軍......

讓不懂軍事的太監督兵,便是事權不一,文武將吏很難發揮作用。

對此彈劾的人卻被下獄。

再看外邊,各鎮基本按兵不動,即使有出擊的機會,也不敢作戰,路遇清軍聞風喪膽,退縮不前。

這都已經又過去半個多月的時間了。

皇帝殺了一批人,又降了一批人的官職,仍舊是將無可用,只得急令還在河南剿匪的盧象升馳援,賜尚方寶劍,入衛京師。

此時的盧象升剿匪功成只差最後一步,被殺死的賊兵屍首都堵滿了河流。

可就是不知到底哪裡來這麼多的人口,盧象升前腳剛一離開,賊兵就大肆逞兇......

皇帝老兒的命更重要。

只是清軍根本無意攻打京師!

就像與流寇商量好的一般,只在降清漢官的計策下,轉軍至懷柔,佔河西務,屯兵密雲,砍而不伐,一個月內蹂遍京畿......

清軍所獲頗豐,與明軍數十次大小戰役竟未曾一敗......又獲人畜十八萬,糧食數十萬擔計!

這下剛挺過荒災,本不是流民的人也要徹底變成流民了。

沒有人知道,這勢頭此後會再無法加以遏制。

到了秋涼的時候。

粗暴的阿濟格終於離開了

所謂“俱豔飾乘騎,奏樂凱歸”,這位滿清郡王帶著大批人口,從冷口直接回到了遼東大本營。

清軍視明邊的關口如無物,光是將大批的人口物資一遍遍運到關外,就足足花了四五日的時間。

後方跟隨的明軍都看呆了,但沒有人動手。

只不過歷史在這時刻,稍微發生了一些轉變。

阿巴泰在與明軍短暫交鋒之後,沒有直接往東北方向回遼東,而是帶了一部分人,又取了一路關口,往漠南追去。

他這一路軍搜刮糧草挺多的,可是越走越少......

後邊往關外運糧的人也沒動靜了,就像是石沉大海。

顯然是後方出現了問題。

就這般回去,可不好向皇臺吉交代。

要麼是那支蒙騎兵叛亂,要麼就是寧完我在搗鬼!

這番操作,就連范文程也鬧不清楚。

阿巴泰調轉馬頭去了漠南。

後邊尾隨的明軍竟然也拖拖拉拉跟了上來,似乎不把這些清軍徹底送出關外,就顯得不夠熱情一般。

而此時的陸舟,已經帶著人馬在漠南狙擊了兩月的時間。

寥寥草草。

大明朝的邊境已經變成了陸舟的練兵場。

戰馬日夜奔騰著。

只要是從關內出來的建奴,有一股就滅一股。

目前就從拿韃子頭顱來領功的人數上看,這在塞外擊斃砍死的建奴少說也有三千多人。

此時,在陸舟的視線之內,望遠鏡的視野中,又一支建奴騎兵出現了。

後方壓著一群黑壓壓的百姓。

領頭的兩個牛錄一臉春風得意,後方吊著鞭子的建奴騎兵,也是得意洋洋抽著鞭子,趕人的同時也趕著牲口。

“葉爾託,咱們這次得了一個好差事,把這些人口送到歸化城之後,就可以在那裡屯兵修養。

聽說那是一個富饒的城池!我們少不了油水!”

“歸化城是塞外的明珠,只是那守城的漢官辦事不利,說好接應的人一直沒有出現,聽說前方出來的人,也一直沒有訊息。

這件事情還得告訴親王,狠教訓一番這狗奴才!”

兩個領頭的牛錄相互笑談著,前方突然傳來隆隆的馬蹄聲。

兩人的臉色本來還是稍喜,可忽然就變得驚訝起來。

因為來的騎兵壓根就不認識,誰也想不到,這草原之上,還會有其他大部騎兵。

只待看清前方來的是漢人,憤怒的清軍齊刷刷衝了上去......

“主公,從前方探報來看,這建奴的主力,或許不會再走漠南了。”

劉青峰手裡拿著個望遠鏡,一邊觀察遠處的戰況。

只不過是幾百人的規模。

何時有清軍從關內出來,現在陸莊的人都一清二楚。

這一股股的清軍從關內掠出了不少人口,可大部人馬一直沒有出現。

“從探報上來看,清軍應該是想直接從北京城東北面回遼東。

連蒙古草原都不繞了......”

陸舟頗有些無語的道。

他並不能通曉所有的歷史細節,只知道清軍今年南下的時候會借道蒙古。

卻沒想到建奴出關時候,沒往北面走了,而是在明地內繞了好大一個圈子。

像是在嘲諷一般,直接回了遼東。

那大明在遼東的關口可不是那麼好出的,而且還帶著大量的人口。

可建奴貌似偏偏就出去了......

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明軍的邊防是有多糜爛,清軍這是想往哪走就往哪走的節奏。

陸舟對此大為可惜。

可惜那傳言中,在京畿之地被阿濟格擄掠的十幾二十萬人口,歷史上也有傳言是近八十萬......

“主公,雖然我們在這裡遇不見阿濟格在京畿擄掠的主力。

但這兩個月阿巴泰往漠南輸送的人畜也不少。

八萬的人口,全部也都是正處壯年!

咱們再也不用躲躲藏藏的了!”

劉青峰想想就有些激動。

八萬多的漢民,數萬擔的糧草,再加上烏拉他們行動順利,這段時間運出了大批的金銀。

這建奴起碼有三成所獲,可以說是進入到了陸舟的腰包裡。

這些本來是要安置在歸化城的。

“我還是覺得有些可惜,畢竟那建奴也賺到了......”

陸舟不由感嘆一聲。

就在兩人交談間的時候,遠處的戰鬥也已經結束了。

陸舟騎著馬過去巡視戰場。

清軍全殲,只留下一眾茫然的漢民。

緊接著,茫然退去。

所有人歡呼了起來,他們以為是遇到來解救的明軍。

因為剛路過不遠的地方,就有一處衛所的堡壘。

放下刀槍的士兵們也很和藹,但沒有往南面的堡壘走。

而是將他們帶入了大漠更深處.......

漢民們變得更茫然了。

“先紮營吧,再等段時間看看!”

陸舟看著又一波漢民被收攏到大後方,下達了繼續留在明邊觀察的命令。

他並饒有興致的看了遠處的明軍衛所一眼。

那些守衛的兵丁們可真是有意思,明明離得並不遠。

這都快兩個月了,不管外邊打得如何火熱,死都不出來看一眼......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陸舟很是擔心,明軍是不是都餓死在堡壘裡邊了。

只又過了兩天之後,終於又有一支隊伍出現。

遠處飄現旗幟。

是烏拉帶著那一千五百胡騎兵回來了,他們本是跟在建奴主力屁股後邊走的。

烏拉的迴歸,大概也同時代表著建奴徹底出關。

明北的胡亂暫時告一段落。

......

“主子,我們抓到人了!這人說他是那個什麼徐光啟!”

烏拉入了趟中原風光無限,帶回了很多的錢糧物資,可人口就只有二十多個。

二十多個青衫布衣。一看就是讀書人的裝扮。

此時正全部被五花大綁起來,像綁住的雞鴨一般,腦袋上還套著布套。

“徐光啟?!”

陸舟只聽這徐光啟的名字,心頭咯噔一響。

連忙訓斥起了烏拉魯莽。

又親自將那人的頭套給摘了下來,看到對方還活著的半條命,不由大是松了一口氣......

“你就是那徐光啟?”

“徐什麼光?”

“徐光啟!”

“徐什麼......我不是徐光啟,我是徐光啟的師弟,徐光明!”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