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諾貝爾醫學獎背後的故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某研究院。

"院長,結果出來了!"

一聲驚呼聲,院長容祖建焦急似火,快步上前,"結果怎麼樣?"

戴著眼鏡的研究員像是報菜名似的報了一連串的資料,幾乎是每報出一個,實驗室裡的冷吸聲就多幾道。

最後,眼鏡研究員顫抖地說道:"綜合以上資料,初步判斷,該藥劑對於生物的機能會帶來相當可觀的改善,對於受損、衰竭的器官甚至能啟到修復的作用,若是量足夠的話,多器官功能衰竭完全可以治癒!"

"而且從臨床表現,我們發現實驗體的綜合身體素質也有了卓著的提升,我申請早日展開人體實驗!"

容祖建咽了團口水,接過眼鏡研究員的資料,看著上面的內容後,心頭大震!

忍不住把眼鏡摘下來,揉搓了下眼睛,然後又帶上,再次一看仍然沒變。

倒是一旁的研究員們都驚傻了。

一片吸冷氣的聲音,給地球變暖又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這也太可怕了,如果體能能夠一直提升的話,說不定漫威裡的超級英雄都可以造出來!"

"也許修復的不僅僅是幾個臟器,建議深入研究,也許對於癌變細胞也有作用呢?"

"你這也太異想天開了吧?這怎麼可能!那豈不是癌症都能被攻克了?!"

"老化、衰竭的器官都能被修復,難道惡性腫瘤就不可能嗎?"

雖然大家爭論得很激烈,但容祖建感到頭皮發麻,因為不少人的目光都熾熱得盯著他。

容祖建苦笑一聲,"你們看我也沒用啊,只有這一支藥劑了,據說是全世界最後一支了,真的弄不來再多的了。"

這番話收穫了一片失望。

然後,他想了想,精神一振說道:"大家加把勁,爭取攻克技術,早日實現量產!"

"到時候,拿個諾獎那不穩穩的?"

這玩意真的能攻克技術的話,那對國內,不,對全球生物界、醫學界都是一次革命啊!

整個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臉上紅光滿面,簡直就是打了紅藍兩層buff,再加大龍的buff在身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容祖建緩了口氣,只是他的臉上又露出難色。

上面要他把藥劑取出4/5分成四份,要分給國內四個單位共同參與這只藥劑的破解工作中,等會部隊也會來人運輸。

這...本來一隻就少,留下1/5就更少了,怕是一眾研究員要群情奮起了。

「唉,只能再給大家做做思想工作了。」容祖建內心裡暗歎道。

他也不想分出去,但不分不行,這下不光研究工作困難,還要擔心其他兄弟單位比自己進度快。

人生太艱難了。

...

京城,某院子裡。

一個長者接到一通電話。

"檢驗結果出來了嗎?"

"你說。"

"這個...真有描述的那般厲害?"

"恩,我知道了。"

等掛完電話後,長者陷入了一陣沉思。

對方這可是送來了一份大禮啊!

袁老師是國之重器,更別提還獻上了一支能夠對身體從機能到體能強化的藥劑,這一旦要是破解其中的奧秘,不管是對人民還是部隊,都會是一次重大的變化!

真是讓他頭疼又好奇。

頭疼的是,該如何獎賞對方。

好奇的是,這麼神奇的藥劑對方是從哪裡獲得的?

是真的沒有了還是口頭上沒有了?

過去的光子屏技術也好,丙交酯技術也罷,甚至是如今的光芯也勉強能說得過去。

但這個藥劑可是涉及到生物科技領域了。

光華大學連個生物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醫學院都沒有...更被提什麼生物實驗室。

長者左思右想,任憑他怎麼想都想不透。

除非是對方獲得了外星人的遺產啥的,不然解釋不出來啊!

不管怎麼說,能確定的一點是對方的立場是很鮮明的,跟國家統一戰線,而且很熱愛國家。

半小時後,長者拿起電話撥打了幾個電話出去。

...

鷺島。

接到科技部某領導電話的陳灝絲毫不感到意外,反倒有些忐忑。

前面依舊是一番客套,到最後才說出目的。

對方熱情地說道:"陳校長,你們學校有什麼困難需要解決的嗎?"

光華目前發展趨勢大好,倒是沒啥問題,不過要真說的話,也不是沒有。

"領導,還真有一個。"陳灝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們學校不是對這個招生宣傳片很重視嘛,還要放到全球去投放,這個宣傳片上遇到一點點小麻煩。"

對方一聽有問題,反倒是松了口氣,不以為意地說道:"沒事,你儘管提,我們會解決的。"

陳灝厚著臉說道:"咳咳,我們想對袁老、屠老、孫老和鍾老進行一次採訪,時間不會太再長,也就幾分鐘,希望部裡能夠配合一下。"

對方愣了一下,"哪個孫老?"

陳灝含蓄一答,"北斗的那個。"

"屠老不會是屠呦呦屠院士吧?"

"領導您真聰明,都不用我解釋。"

至於另外兩位都不用多說也知道是誰。

電話沉默了一會兒,接著對方幽幽地說道:"你這個陣容可真不小。"

"那是,這四位都是我們國家響噹噹的牌面人物,世界頂尖學者天團。"陳灝毫不客氣地稱讚道。

袁老就不用多說,鍾老也和光華有舊,需要部裡出面的便是孫老和屠老了。

給自己攬了這麼一個麻煩,領導後悔不已,但上面都發話了,只能配合。

"好吧好吧,我待會派一個工作人員跟你們對接這個工作。"

陳灝大喜,"謝謝領導的關愛和支援!"

這個事情總算妥了,有部裡出面,問題不大。

這個宣傳片毫無疑問是重磅級別的,能夠讓這四位同時出境,這可不少見。

等對接的工作人員聯絡過好後,到時候再溝通下,直接讓王大龍和對方聯絡,省的讓自己再操心這些事情。

專業的事情本該就是專業人士去做。

只是這些王大龍渾然不知,他還擔憂著陳灝說出去的大話。

他的身旁是著名攝影師丁燁,也是他過去的團隊成員,這次拿下光華大學的專案後,便開始召集人手了。

名氣雖然沒了,但人脈還在,廣告圈子裡不缺人才,只缺好的專案和好的創意。

丁燁放下手上的資料,鬱悶地說道:"大龍,這個陳校長真是這麼說的?"

"這也太假了吧?這四位可都是國之重器啊,能採訪到一兩個就不錯,還四個?!"

雖然光華大學挺厲害的,但這四位更厲害好麼。

他覺得對方挺不靠譜的。

王大龍撓了撓頭,也不太確定地說道:"應該可以吧?還是再等一天看看吧,不行我明天再和對方溝通一下。"

接著,他低頭看著手上的資料,不甘心地說道:"這四位太偉大了,能有機會採訪的話,也是我的榮幸。"

從昨天跟光華大學籤訂合同後,他就別停下來,一邊召集人手組建團隊,另一方面開始蒐集資料。

比如孫老四人的資料他都蒐集完列印出來了。

這四位當真是改變世界的科學家,比如屠老的青蒿素,被譽為東方神藥,拯救了全世界數百萬甚至是上千萬的人。

而屠老獲得諾獎的經歷也挺坎坷的,其中要感謝一個叫做米勒的美國科學家。

21世紀初,美國學者米勒突然發現非洲的瘧疾發病率大大下降。

這讓他大為驚異,於是派自己的學生到非洲一問才知道,發現阻斷瘧疾傳染的是青蒿素,一種來自中國的藥品,在當地被譽為"東方神藥"。

米勒非常感興趣,又讓自己的學生來中國調查,想知道是誰發明了青蒿素。

調查結果也很嚇人,一共有7個單位都聲稱自己是青蒿素的發明者,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米勒沒有相信這些話,而是給他們各寫了一封信。

他在信中說,聽說你們是青蒿素的發明者,向你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時我也想瞭解除了你們單位以外,第二大貢獻的是什麼人?

好傢伙,7個單位都說第二大貢獻者的是一名叫屠呦呦的學者。

也是這般,才讓世界各國學界知道發明青蒿素的是來自中國的屠呦呦。

這個真實的故事是張伯禮院士所講,當時他任中醫科學院院長,陪屠呦呦去領的諾貝爾醫學獎。

張院士說,雖然最後非洲用的青蒿素經過了改造,但第一個把青蒿素帶進課題組,第一個發現結晶,第一個證實結晶具有臨床活性的,是屠呦呦。

若不是外國專家調查,恐怕永遠都沒人知道青蒿素是屠呦呦發明的。

張伯禮講這個故事的時候,主持人和現場觀眾都鬨堂大笑。

笑完之後又覺得非常悲涼。

但張伯禮院士還有一些話沒有講,是王大龍自己查到的。

書頁翻動,看著後面的內容,王大龍的臉上有些複雜。

因為米勒是美國著名學者,也是院士,所以有推薦資格。

從2010年開始,米勒開始向拉克斯獎和諾貝爾獎推薦屠呦呦,前者是國際生物學界最聞名的大獎,後者就更不用多說。

米勒幾乎是年年都沒有斷絕的推薦,這才有了屠老2011年獲得拉克斯獎,2015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為什麼一直靠的是個人推薦?

懂得的都懂。

一聲嘆息。

中國不是沒有人有資格獲得諾爾貝獎,而是被埋沒了。

如果不是有米勒的尋找和堅持,也許中國科學界就去失去一顆璀璨的明珠。

王大龍望向丁燁,毅然道:"不管陳校長那裡結果如何,我們都要把這個宣傳片給拍好!"

"人手都安排好了嗎?"

丁燁點頭道:"差不多到齊了。"

現在準備的是,若是陳校長那裡有答覆了,就派出三隻攝影組,奔赴京城、羊城和星城進行採訪工作。

另外在鷺島這裡的影視基地和光華大學同時開始拍攝。

還有解說詞的配音員以及宣傳片的bgm,都是要選最頂尖的,不然如何能打造出一條高質量的宣傳片。

正當王大龍準備起身安排的時候,手機鈴聲恰是時候的響起。

一看來電人,是陳校長。

連忙接通。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