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三個校長助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校長,新年好。”

“新年好啊,終於又可以上班了,是不是很開心?”

“校長,求您做個人吧!!!”

鄧慧一頭黑線,瞧瞧這是人說的話嗎?

當然了,這種話也就是自家校長好說話,換成鷺大章校長那種老頑固,她是絕不敢這種語氣說話。

正常來說,高校的行政、教師都有寒暑假。

但是也分部門、分種類。

比如招生辦,寒假有,但是暑假沒有,畢竟要忙著招生。

還有教務處、保衛處、人事處也會少放幾天。

作為校長助手的鄧慧,基本上領導上崗她也得上崗。也許是陳灝良心發現,不太好過於壓榨她這個工具人,這次過年特意給鄧慧批到初十再上班。

而今天就是上班第一天。

調侃了一聲鄧慧後,陳灝想到一件正事。

“對了,校長助理招聘的事情安排的怎麼樣了?”

隨著事務越來越多,鄧慧一個人已經完全不夠使喚了,校長辦公室必須要重新搭建起來。

鄧慧幽怨地看了眼陳灝一眼,“校長,之前跟您提過的,您忘記了麼……明天是筆試時間,後天是面試時間。”

提到這個,鄧慧精神一振,因為校長辦公室搭建起來,陳灝已經允許了,給她提拔到校長辦公室主任的位置。

這個位置可不簡單,基本上都是屬於鍛鍊的位置,待個幾年外放下去都是處長級別,比如招生辦主任、教務處處長、人事處處長。

甚至厲害的還能直接從校長辦公室主任一步調到副校長都有可能。

“我怎麼會忘記呢,我只是檢查一下你的工作問題。”陳灝打了個哈哈笑道。

鄧慧偷偷地撇了撇嘴,不過也能理解,校長的確太忙了,學校事務就不少,尤其是科研上面需要消耗的精力更多,更別提還有光華系企業也要盯著。

的確不容易。

想到著,鄧慧忍不住多嘴一聲,“校長,只是招三個助理會不會有些少……您事務又多……”

正常來說校長辦公室規模並不小,比如四川大學的校長辦公室下設的有行政科、文書科、督查辦公室、交流合作科、江安校區辦公室、華西校區辦公室。

而清華大學的校長辦公室下設:秘書處、資訊室、綜合室、總值班室、機要室、行政室。

為什麼鄧慧要勸陳灝,因為陳灝只招收三個助理……

陳灝擺擺手,義正言辭地拒絕道:“我們不能學公立學校瞎弄一堆行政崗位,辦公效率沒見多少,倒是養了一堆蛀蟲。”

“三個助理就夠了,多給她們一些鍛鍊的機會,有能力就外放出去。”陳灝輕笑一聲。

這個校長辦公室他只打算招收三個人。

一個綜合助理,負責學校綜合事務,比如寫材料、報告、會議之類的;一個科研助理,負責跟進學校所有的科研項目,有什麼問題、困難直接向他反饋;一個企業助理,負責對接光華系企業的事務。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第一個招收要求比較簡單,主要是行政方面,會寫材料、能吃苦,第二個對學歷就有要求了,起碼要碩士起步,要懂科研,最好是博士,第三則是需要有企業管理經驗的人才。

“那時間會不會有點緊?”鄧慧小心翼翼地問道。

22號(大年十一)筆試,23號面試,25號公佈結果,27-28日直接到學校報告。

這個效率……也是沒誰了。

“光華不能有公立學校的通病,我們一定要靈活、快速,這點時間足夠了。”陳灝笑了笑,之所以時間安排這麼近,自然是佔著自己洞察技能在,識人準得很。

至於性格啥的,只要人不壞,慢慢調教就好了。

“對了校長,周和年教授今天下午到學校。”

“好,我知道了。”

鄧慧下去後,陳灝想起蘭大挖來的這位周和年教授,只是對方明確表示不需要人到機場去接,看來還是對光華有些牴觸。

不過也很正常,畢竟融入也是需要一些時間的,反正對方入住專家樓,明後天再登門拜訪一下就好了。

倒是前天晚上那頓海景燒烤上的一番談話,讓他忍不住輕嘆一聲,眸子也有些黯淡。

諾貝爾獎的確是個傷痛,那天在場的幾人暢所欲言,其實都知道真正能不能給中國帶來諾獎熱潮的關鍵是光華。

為什麼這麼說?

中國科學家的科研能力真的不如歐美嗎?

不見得吧!

看看那些華裔科學家拿下諾獎的也不在少數。

真正的問題不是科研能力,而是科研環境。

作為中國唯一獲得諾獎科學領域的屠呦呦先生卻沒評上院士,理由是學歷低(本科),頂多發現重要,沒有成為學科帶頭人的實力。

甚至為了給這個還舉證了居里夫人的例子。

居里夫人也沒能成為院士,法國科學院給出的理由是:居里夫人發現的元素只是偶然性,雖然重要,但是不能證明她成體系的預見性和科研能力。

瞎傑寶扯淡!

居里夫人一次獲得諾獎你說偶然還能說得通,兩次還偶然,真是臉皮厚。(居里夫人兩次獲得諾獎)

無非就是裡面的老學究立護城河罷了,年紀大了反倒是捨不得這層院士光環,然後形成利益共同體。

扯什麼學歷問題,學歷低的拿了諾獎,你學歷高的反倒是拿不到?

那還真見鬼了。

一個科學院,愣是被玩出了政治大戲出來。

院裡的拿不到諾獎,院外的反而能拿到。

科研環境是一個問題,還有一個是人才流失的問題。

想到這個,陳灝眉頭越皺越深。

“這是在挖中國的根啊……”

科研環境阻止了上升空間,人才流失直接導致中國科研的新鮮血液流失。

至於流失的主力大軍以清華、北大、科大為主。(很多人噴清北,其實科大出國率不比清北低)

至於流向,像清華、北大、科大、上交等名校畢業後的人才,更願意前往美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想到這,陳灝臉色變得古怪,因為他想起人大的一位金姓教授在一次演講中直言不諱說得一句話。

“我國人才流失嚴重,矽谷卻有近兩萬名清華畢業生。”(真的是對方說得,資料也是真的)

然後在演講後,萬能的網友就挖出這位金教授的兒子就在美國矽谷實現人生價值中……

這tm是狼滅啊!

自爆屬實!

正這時候,桌上的電話鈴聲響起。

ps: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下一章估計要寫到6點……)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