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八章 失心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擔心唐奇安危的。

如衛青夫婦、李蔡、程不識、霍去病,乃至於小太子,都紛紛親自上門詢問,看唐奇是不是失心瘋了。

現在太學裡儒學道學殺紅了眼,其他各學派渾水摸魚,火氣都不小。

這個時候進去講學,不是引火燒身嘛!

還有視唐奇為眼中釘的。

譬如丞相公孫弘、長安令義縱等。

他們怎麼看唐奇怎麼礙眼,卻又礙於天子的態度不能直接搞事。

如今看唐奇自己“找死”,那當然是樂在其中,看熱鬧不嫌事大。

至於那些本該重視乃至於激動的,以儒士和黃老學派為代表的各家學派,卻都詭異的保持了安靜。

就像什麼事都不曾發生,唐奇講學不過是個謠言似的。

或者說,直到第一天講學的內容傳出來之前,他們都不會做出反應。

這也是唐奇只是講書,並未做出開宗立派的做法,所以各家學派還能先觀察觀察,看看能不能將其收為己用。

處於風暴中心的太學,也在各家博士和先生們的控制下,保持了絕對的安靜和秩序。

不管外界怎麼想,十五日後的十一月十五。

唐奇的講學,正式開始。

正值初冬季節,微風有些刺骨。

然而一大早,太學用來宣講的水泥講壇周圍,就已經圍滿了人。

其中當然以太學生為主,還有些基層的年輕吏員。

除此之外,能眺望講壇的閣樓二層,也早已經人聲鼎沸。

有資格聚在這裡的,都是朝中二千石以上官員,和已經退休了專心學問的名家大學。

位置最好的閣樓外,更是被甲士層層包圍,讓人不敢直視。

不用想也知道,這定是當今天子親至!

“往年除了既定的日子外,陛下什麼時候來過太學?”

太學生們竊竊私語。

“上一次陛下來聽宣講,得是董大夫(董仲舒)作五經博士,為我等宣講天人之道的時候了吧?”

“可不是嘛,真是世風日下,連安定候這種沽名釣譽之輩,竟也能入我太學講學了!”

“足下這是什麼話,那《讀本》你不也買了嗎?”

“買是買了,在下承認其中所說的,確有值得參考之處。可說白了都是些奇技淫巧,簡直像是工匠之輩才讀的低賤之物,如何登得大雅之堂!”

“在下倒不這麼想,那《讀本》裡頭的用詞是詼諧了點,畫的小人也令人發笑,像是給小兒輩的閒書。但好好看看內容,卻也能有不小的收穫。”

“你不是學儒嗎,也看這種閒書?”

“學儒怎麼了,太子殿下能看,為何我等太學生不能看!”

“誒,快看快看,安定候好像到了!”

喧囂的人群頓時安靜下來,不約而同地看向門口。

正好看見唐奇在太學學官的陪同下,慢悠悠的朝講壇而來。

今日的唐奇穿著藏青色士子服,腰佩從邊郡凱旋時天子所賜的佩劍,頭戴玉冠,風度翩翩,見之令人眼睛一亮!

此前的唐奇要麼著朝服,要麼穿便於行動的武士服。

再就是戰場上所穿的盔甲。

在眾人面前做書生打扮,還是第一次。

不得不感謝唐奇學霸了一輩子,之前服裝不對沒覺得,現在一穿上士人的“制服”,再有意把文化人的氣場散發出去。

加之高中、大學兩次的軍訓加成,唐奇的腰板挺得筆直,一舉一動都彷彿雕刻一般。

那效果,嘖!

簡直就像頭頂學霸光環BUFF,全身上下每個細胞彷彿都在宣言“老子無所不知”,所到之處眾人無不目瞪口呆。

這麼說吧。

就像是高三臨考的眾學渣,迎來了全班唯一考上清北的師兄師姐演講!

“這,這是唐大哥?!”

二樓閣樓上,霍去病差點噴出滿嘴的茶水,眼珠子都差點瞪出來。

他印象裡的唐大哥雖然能文能武,但就氣場來說,還是更偏向殺伐果斷的武將一點。

尤其平時那吊兒郎當的模樣,完全看不出是能著書立說的人。

現在看到唐奇這副做派,霍去病才不得不感慨,果然是能寫出《讀者》這樣神書的人,和一般讀書人就是不同!

小劉據則滿眼都是崇拜:“先生好厲害!”

劉徹和衛青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些許懷念。

彷彿約摸一年之前,仙島初遇之時的唐奇!

沐浴在各式各樣的目光下,唐奇緩緩登上水泥講壇,朝周圍做了個四方禮,姿態端莊,半點都不怯場。

讓許多暗藏不滿的老學究也不禁點頭。

光看這姿態,已然有了為人師表的模樣。

“今日,我給諸位講一個全新的概念,也是我師門傳承代代,祖祖輩輩治學的信念!”

唐奇擲地有聲,一句話就令人忍不住挺起脊背。

“它就叫——格物致知!”

嗯?

在場學儒之人,聞言不禁眼前一亮。

道、法、墨等學派之人,則忍不住皺起眉頭。

“格物致知”,此言一聽就出自於《禮記·太學》,其中記載的儒家治學理論“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其中對前二者的解釋——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

唐奇宣講學問,為何要用儒家典籍中的言論作為開篇?

還特地說是他師門代代傳承的治學理念。

莫非唐奇背後的師門,和儒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一時間,眾人浮想聯翩。

唐奇卻沒在意底下眾人的表情,繼續昂然道。

“物者,萬物也。格者,來也,至也。物至之時,其心昭昭然明辨焉,而不應於物者,是致知也,是知之至也。知至故意誠,意誠故心正,心正故身修,身修而家齊,家齊而國理,國理而天下平。”

“此所謂——格物致知!”

一片寂靜。

短短一段話,其中信息量之大,就算是閣樓上如董仲舒、公孫弘等人,都不由得凝眉細思。

講壇上的唐奇也適時停頓,給眾人消化的空間。

他選擇“格物致知”來代替“科學”作為表示,不是沒有理由的。

畢竟有儒學的鋪墊在前,更容易讓人理解和接受。

當然了,由於時代的紅利,“格物致知”究竟做何解,唐奇就要當仁不讓的做這個解釋之人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感嘆號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