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戒心很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各地的災報,像雪片一樣送進朝廷,朝野上下一片譁然。

這次水患受災的,不單單是通州。昌河下游也有部分堤壩被沖垮,大量民居和良田被淹。

加上昌河中上游近兩個月的陰雨連綿,可以預見,昌河兩岸大部分田地會因此顆粒無收。

各地災情已經如此嚴重, 但通州的局面相比之下,更加觸目驚心。

一天過去了,五天過去了,八天過去了,通州城的災情沒有絲毫減緩和降低,還維持在原來的水位。

通州府衙是最早搬遷的那一波, 甚至在徹底搬遷之前, 已經開始把各種卷宗文書、桌案箱櫃移至新址。

如今, 府衙上至各級官員,下至捕快、雜役,人員及物品都很齊整。

在洪峰下去的第一時間,府衙就派出快馬,給京城送去災報。把通州的受災情況做了簡要說明,請求救災放糧。

接著便是組織人手,一邊安撫避難出來的百姓。一邊派人徵用能夠在洪水區域中行駛的小船,去救助洪水衝擊下的倖存者,並打撈遇難者遺體。

康豪和他那一眾兄弟,在這上面便起了很大作用。

早些時候,便是他們勸告擺渡小船的船家,把他們的船隻停靠在安全區域。

府衙統計下來,發現可用的小船居然很多。而那些被朝廷徵用小船的船主,見到康豪等人,都是衝上來千恩萬謝。

從第五天開始,通州南城的民眾,開始透過各種能漂浮在水上的筏子和物品,返回自己的居所, 想去看看, 能打撈些什麼。

畢竟,南城的地勢較高,很多民居只被淹了半截。

即便如此,他們打撈些可用之物的想法也無法實施。

在很多人多次的努力試探之後,大家發現,淹沒他們房屋的不僅僅是水,水下還沉積了很厚的淤泥。

家裡、院子裡的大多物什,全部被掩埋在淤泥中,根本無法辨識。

衙門也沒閒著,官員衙役乘載擺渡民船,在通州城內各處進行試探勘察。

各處回稟的情況,讓廖相爺和李長治都是臉色難看。

大約是這次水患的衝擊太大,帶起了昌河和大河的大量淤泥。通州城不僅僅被水淹了,還被厚厚的淤泥掩埋。

知道了這個狀況,無論是朝廷官員、還是平頭百姓,所有人都冷汗淋淋。

幸虧萬頃倉提前清空,幸虧通州十之八九的百姓早一步搬離。

否則, 整個萬頃倉、和倉中近二百萬石糧食,將會被埋在厚厚的淤泥之下, 再也沒有出頭之日。

而通州損失的人口, 在洪水的衝擊和大量淤泥的掩埋下,就算沒有十之八九,怕是也會近半。

通州撤出來的百姓,基本上把家中糧食全部帶了出來。而周圍淹沒村落的村民,卻都是隻身逃出來的,並沒有糧食傍身。

雖然通州守著新倉偌大的糧庫,但沒有朝廷的允許,糧庫卻是不能私自開倉。

面對越來越緊迫的饑民,無論廖相爺還是李長治,都在焦急等待朝廷的公文。

…………

通州遭災的訊息很快流傳出去,各種流言散播,說什麼的都有。

和通州郡緊鄰的慶州並未被洪水波及,但通州全城被淹的訊息,也讓人們唏噓不已。

已經嫁入聞遠伯府的連巧珍,如今正在慶州的一座大宅子裡,過著她榮華富貴的伯夫人的好日子。

去年九月份,她出嫁到慶州府虎平縣聞遠伯主宅。

一個月之後,聞遠伯馮達和連巧珍夫婦二人,雙雙前往慶州的一座宅子,開始了餘慶酒樓和餘慶點心鋪子的經營。

酒樓和點心鋪子開張時間都不算太長,但生意卻好的很。

餘慶酒樓位於慶州一條繁華街道,三層磚木結構,比連巧珍當初那個酒樓大了三倍不止。

這麼大的酒樓,能接待更多的客人,需要的廚子、幫廚、夥計自然也更多。

除了她陪嫁過來的趙掌櫃等人,其他大部分都是聞遠伯府的下人,少量夥計是伯府管家僱來的。

點心鋪子和酒樓在同一條街上,兩層的門面也很是寬闊。而在用人上,掌櫃、點心師傅和夥計,就都是聞遠伯府的人了。

連巧珍的戒心很重,雖然到目前為止,馮達並未插手酒樓和店鋪的經營。但這樣的用人方式,讓她的內心充滿了不安全感。

當時在通州,她透過馮達轉賣梅瓶和硯臺時,因為被康豪的衣著和態度刺激,便答應了馮達關於結親的條件。

條件便是她繼續經營酒樓和點心鋪子,替伯府、同樣也是替她自己的兒女積累財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連巧珍當時把握到的關鍵詞句,是她能繼續經營酒樓和點心鋪子。

至於賺到的銀子需要納入聞遠伯府公賬,她到也沒什麼異議。只要生意是她在掌管,賺多少銀子當然就是她說了算。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