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複試、會試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狗剩兄,方才那人喚你出去做啥?”

兩人酒足飯飽了,吃幹抹淨這就出來,羅圭問李狗剩道。

“無甚,聊些風水罷了。”

今兒這事實在太巧,估摸著要是說實話的話會把這羅圭嚇壞,李狗剩乾脆顧左右而言他:“今兒這八碟子八碗兒的倒是好吃的緊,好久都沒這麼暢快的吃喝了!”

羅圭會意,也不再多問,兩人一路有說有笑,這又往山東會館走。

……

過幾天這就是會試的複試,一眾學子睡個飽覺之後這都開始溫書,俗話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嘛。

會試的考試內容和程式大致與鄉試同,這複試基本也是如出一轍,說來都是照著葫蘆畫葫蘆的事兒,考生們都是經過鄉試洗禮的人,自然也不陌生,捧起書本公事公辦嘛,多少年寒窗苦讀都是這麼過來的。

飽蘸墨水,筆走龍蛇。

“子曰學而時習之……”

今日羅圭和李衛國一同讀書,這人有個毛病,讀書的時候一定要朗讀出來,用他自己的話說不發聲的話腦子就不入,李衛國一笑,也並未說什麼,當初自己鬧市都能看書,今天還能被這貨給難住?

……

京師的貢院一樣是在城市東南的,依水而建,圖的也是用水方便。

卯時一刻的時候京師貢院門前已經排起了長龍,雖說大冷天的有零下十幾度,不過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學子考試的熱情。

開玩笑,萬般皆下品,如今已經是複試,離那會試登科已經是一步之遙,哪個學子會放鬆?

照例貢院門前有帶兵帶槍的武士們維持秩序,人數怕是有上千,一個個或持刀或捉槍,膀大腰圓的形象還是頗能唬住人的。

這些軍士都是從京營或者五城兵馬司那裡調過來的,專門是為這複試保駕護航。

卯時一刻,鑼聲響,貢院開門,學子們魚貫而入。

如今來京城考進士的學子大多年歲不小,許多甚至都已經是耄耋之年,拄著柺棍在那兒一步一步的往貢院走,大冷天的,身子還直打擺子,讓人有些心疼。

好不容易這才排到李狗剩,貢院門口同樣有布幔圍成的簡易帳篷,考試同那鄉試相差不多,考生準帶考引和一些吃食之類的。

凡是食物都要切片檢視,其中不可有任何夾帶,不可有隻言片語,如今已然是京師的會試複試,乃為朝廷禮部主持的國家級考試,夾帶方面查的自然是更加嚴格!考生必須渾身脫個精光,接受軍士們檢查,頭髮也要披散開來,以求考試的絕對公正。

說來好笑,等級森嚴處處都未曾民主的封建社會裡,怕只有這科舉一事,乃是幾乎絕對公平的!考生若是膽敢私帶小抄,被抓到都要蹲大獄,就是事後發現了考場作弊,一樣要革除功名,下獄辦罪!

要不為何每年會試之後五城兵馬司的牢房裡老能關上那麼多的舉人老爺?

冬天夜長,如今天色仍舊發黑,伸手不見五指,學子們一個個就那麼披散著頭髮走出來,還是有些瘮人的,李衛國同其他學子一樣,也只是簡單挽了一下頭髮,這就隨著舉燈童子一起往那貢院裡去。

全國的舉人都跑到京師來考試,試想可知這場考試下來學子定然不少!黑壓壓的人頭攢動,此時都在傾聽主考官們訓話。

今年主持複試的是朝廷禮部的侍郎和皇帝欽點的翰林學士,兩人,喚作總裁。

照例說完幾句官樣文章以後,李衛國這就隨著學子們一同入場,場外雲板擊響,貢院這三天這就不再允許人進出,今年的會試複試,這便正式開始!

考試仍舊是在那長五尺,寬四尺,高八尺的號房裡進行的,一人一單間,考場有人舉著題目牌到處走動,看不清的可以請求衙役大聲告訴他,這些學子們都是輕車熟路,一場場的考試下來,再熟悉不過了。

拿上三根蠟燭,衙役鎖上房門,考生這就待在號房裡答題,吃住都在號房,與那鄉試一樣,同是三天時間。

要說這會試其實有個好處,儘管出題的難度要比院試和鄉試大,但其實腦洞並不大。

明代的時候科舉考場上各種截搭和小題型別繁多,讓人頗為頭疼,不過在會試這等國家級的大考上,就不再允許出截搭或者太過離奇的題目,考官只能從四書五經裡擷取原話,還必須是一句或者一段的,由此其實會試雖難,卻也不那麼難對付,不像低一級的那些考試,有時候主考官差人舉著把剪子在那兒就讓考生答題,你說你考生還能舒坦了去?

今年會試複試第一場的四書第一道題目,叫女與回也孰愈?

拿到題目的李衛國開始開動腦筋,題目這句話出自《論語.公冶長》,意思大概是孔子問子貢,你也顏回比較,是否能比得上顏回呢?

後文裡子貢實事求是的說自己確實不如顏回,說人顏回是問一知十,而自己呢,不過問一知二,大大不如,孔子聽了也有讚許之意。不過八股文對四書的理解和發揮是以朱熹做的注為標準的,考生不能自由發揮,也不能以上犯下,就只能由這句話來思維,這叫尊題,也是科舉考試的重要原則。

既然如此,那就就題論題,李衛國提筆,開始破題。

以孰愈問賢者,欲其自省也。

孰愈是為題幹中的話語,乃是尊重原作,而自省一詞出自後世南宋朱熹的解釋,這樣一破題,既遵循了原題,又用上了朱子的註釋,可謂是一舉雙得。

破題之後是為承題,夫子貢與顏淵,果孰愈耶,夫子豈不知之?乃以問子貢,非欲其自省乎?

承題說白了就是要緊扣你破題所說,李衛國後一句可謂是不偏不倚,接著這又就著破題做出了解釋。

做文章這事兒其實就是這樣,有了立意乘著主題走下去就好,不再需要開動那麼多的腦筋,文章寫到這裡,李衛國也是一流淌水,奮筆疾書,不再需要咬著筆桿子思索了。

……

複試來講總體也是中規中矩,一眾學子經歷過這許多考試洗禮,腦中存貨都已然不少,這都正常發揮便是,輕車熟路。

只是感覺像是做了一場夢一般,九天時間這就過去了,複試,已然考完。

“衛國兄,做的如何?能否打動這朝廷的主考官?”

羅圭笑道,千百年來似乎考生們出了考場都會問這一句。

“只求孫山之前。”李衛國萬年不變的還是這一句。

複試的成績說不上不重要,不過也說不上太重要,其實也可以看做是會試之前的熱身,有的學子因為路途遙遠,此時可能還未到京師,不能參加複試,不過同樣允許參加會試,這複試在會試之後補上就好,閱卷的時候考官會綜合兩次考試的成績給考生打分,以期公正。

會試是國家級的考試,大概是為了表示嚴肅,人家估摸也不願像是之前的考試那樣一錘子定音吧。

……

二月二,龍抬頭。

這一天幾乎全中國的學子都會去找剃頭師傅修理自己的頭髮,學子們更是如此,約摸是期望自己能在考場中發揮出一個新氣象,一眾學子也都不吝自己兜裡的那幾個銅子,紛紛跑到剃頭師傅那裡剃頭。

說是剃頭,其實也只是修修邊角就是了,《孝經》裡第一句便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古人們對自己頭髮是頗為看重的,簡直就是見發如見人,由此其實所謂的剃頭也就是那麼回事,修整一下邊角好看一些就是了,圖就圖個吉利。

尤其學子們,大多出門在外,誰人不期望自己能在這京師的考試中來一個鯉魚跳龍門,驚羨旁人?由此不管剃頭師傅剃成啥樣,學子們都說好,反正換了氣象就好,李衛國有些好笑,這大概也相當於後世的換個髮型,重新做人吧。

除了剃頭,如今學子們閒來無事這就都去拜神。

不管什麼神,這些個學子們幾乎是盲目的遇神就拜,拜個魁星、老夫子、之類的李衛國也能理解,話說你羅圭瞅著一個路邊小攤的灶王爺畫像拜的那麼認真幹嘛?

灶王爺姓張,人管的可不是科舉!

李衛國心裡腹誹道,可是仍舊被羅圭按著拜了好幾拜,李衛國搖了搖頭,這娃,怪可憐,都魔怔了。

會試是大事,考前學子們一般不會出去風花雪月,偶爾有好這口的也都在會館裡找個半老徐娘應付一下了事也就是了,不過大多學子們如今也不再抱著書本狂啃,畢竟考期將近,能學到的東西有限,此時更主要的還是要放鬆心態,保證自己屆時能正常發揮就好。

畢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嘛,大明各地有那麼多的學子全都趕著來搶進士這碗飯,你縱使再有才,敢說自己必定脫穎而出,高中狀元?

有就最好,沒有三年以後再來唄!

科舉太有誘-惑力了,足以讓人心心-念念,絕不放棄,一個三年又一個三年,多少讀書人把自己最美好的時光都奉獻給了這科舉?

“其實朝廷應該立塊碑,敬給那些科舉失敗的學子們,他們,一樣也是英雄!”

李衛國忽然感慨道。

羅圭臉色落寞,看來也是深有同感,這傢伙是花了銀子這才得了個秀才,至於鄉試第一,乃至後來的會試第一都是自己都不曾想到的,自然心裡也是頗為贊同。

科舉是個獨木橋,多少人搶著過?最後又有幾個人到了那頭?

剩下的,不都落了水?

偌大的大明朝,三年一屆的會試,最後錄取不過三百人,還是按照南北中的地域來錄取的,多少滿腹經綸的讀書人這都“哀嚎”著落第?

氣氛一時有些沉悶,兩人都不再說話,是啊,科舉路上,失敗者,一樣是英雄!他們不一樣同自己蹲坐號房數日寫就了許多妙筆生花的好文章?最後落第,可能只是因為沒有對了考官心思,他們不可憐嗎?

“學成千般手藝,賣於帝王家,可殊不知伴君如伴虎?”

出言一樣謹慎的羅圭如今也來了這麼一句,也在感慨世事無常,尤其像他這種花錢捐來的秀才,怕是這種感觸會更為深刻些。

其實就算你科舉高中,入了朝堂,就能立即施展自己抱負嗎?

皇帝和朝廷那些元老們不打你打磨的利利索索,他們都絕不會用你的!遠的不說,就說當下朝堂中有個徐階、張居正,他們不都是在黑暗的時代裡默默隱忍最後養肥自己一擊致命?

明代的生存哲學是隱忍,當然也不能一味的隱忍,這是個十年磨一劍的時代,不似後世那般快餐文化,這個時代裡任何人都沒有絕對的自由,且不說平民老百姓動輒獲罪,其實皇帝還不是?

可不管怎樣,生活總要朝前看,李衛國笑了笑,自己如今也學著身旁這群學子們整日多愁善感了,還哪裡像是一個穿越者?

李衛國一笑,不再提這個話題。

遊玩幾天之後,一眾學子們這就迎來了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的會試。

仍舊是在京師貢院,仍舊有那麼多的兵士把守,仍舊是卯時一刻,一眾學子魚貫而入,開始了這人生中幾乎最重要的一次考試。

照例主考官訓話幾句,考生找到自己號房,巡綽官擊響雲板,今年的會試考試正式開始。

只要會試得過,就算是把一個進士功名穩穩的抓在手裡了,由此一眾學子們也是嚴陣以待,一個個的臉色都是頗為嚴肅,只求能在這會試中來一出一鳴驚人,來一出鯉魚跳龍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

九天之後,會試結束了。

出考場的時候學子們都是如釋重負。

如果問你會試之後的感覺是什麼,一個字,累,兩個字,很累。

試想一下全中國的精英們此時都跟你一樣在一個貢院裡奮筆疾書,而且一年朝廷也只要三百個名額,那心裡要頂著多大的壓力?

況且那號房裡比蝸居好蝸居,神人受得了?故一眾學子如今考試完什麼都不顧,這都緊著奔著會館去了,只期能睡個好覺,九天下來,太累了。

成績呢,聽天由命吧,到了這步田地,能來考試的都不是凡夫俗子,謀事在人,成不成就看老天爺和魁星老爺了唄。(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